“圆梦乘组”准备好了!出征!
◎ 占康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图源:中国载人航天
费俊龙:初心不改再飞天
17年前,同样在这个熟悉的地方,费俊龙与战友聂海胜踏雪出征,搭乘神舟六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77圈,历时115小时32分,总行程325万公里,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多人多天飞行任务。这段飞天经历,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
如今的费俊龙,依旧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只是在临行前,悄悄染了一头黑发。这位年过半百的将军再次担任指令长,挂帅出征。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新华社发
自2005年从太空返回后,费俊龙在公众面前鲜有露面。2009年4月,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成为首位担任大队长职务的航天员。几年后他卸任大队长一职,担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分管航天员选拔训练工作。
他的身份变得更加多重,既是参加选拔训练的航天员,又是航天员选拔训练的管理者,这也让他有了更大的责任,他开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只要遇到新的训练科目,他都要第一个上。
岁月不能抵抗衰老,但在费俊龙身上,除了日渐增多的白发,身体各项指标依旧保持优良,连体重上下浮动都不会超过1斤。
因为他的内心始终藏着一个信念:重返太空。
费俊龙参加人船联试。孔方舟 摄
17年来,费俊龙坚持自我约束和管理,训练锻炼从不停歇,每周都会进行3公里以上的长跑锻炼,风雨无阻。在他兼任管理岗位期间,为了不耽误正常训练,经常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加练。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到来,他积极备战,并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
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四次载人飞行任务,如同一场4×100米接力赛,他们将进行最后一棒的冲刺。如果把空间站建造任务比作盖房子,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房子的竣工,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装修交付,之后的乘组就可以“拎包入住”了。
在未来半年任务中,他们最繁重的工作是要进行多次出舱任务。目前,空间站三舱“T”字型构型已建成,舱外作业覆盖三个舱段,最长路径可能要爬行100多米;还要首次实现将货物从梦天舱气闸舱运出。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费俊龙在水下训练中。徐部 摄
为此,作为执行空间站任务年龄最大乘组,神舟十五号乘组备战任务的时间最长,训练最多。
能够再次在太空欣赏美丽的地球,费俊龙想想都很激动。比起神舟六号飞船,如今的太空家园宽敞舒适,还有着各种先进的设备仪器。对于全新的太空工作和生活,他充满期待。
邓清明: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是邓清明第三次出现在问天阁。不同的是,这次他是以主份的身份亮相。
为了这一刻,他整整等了24年10个月。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新华社发
当年并肩进入航天员大队的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已经圆梦太空,5人停航离队。邓清明作为唯一没有执行飞天任务的现役首批航天员,为这支光荣的队伍奏响了航天报国的时代强音。
2014年1月,上级宣布了李庆龙、吴杰、陈全、潘占春、赵传东这5名航天员停航停训的命令。他们带着深深的眷恋,离开了航天员大队。那天,陈全紧握邓清明的手说:“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邓清明穿着水下训练服。徐部 摄
邓清明从未放弃,始终按照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然而,每次飞天任务前,都要对所有航天员进行严格训练和选拔,按照综合评价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很小,小到一两分,甚至零点几分。就是这细微的差距,一次次让邓清明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内心的失落、亲人的遗憾、别人的眼光,给他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邓清明作为备份航天员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问天阁进行医学隔离。正好那段时间女儿也在中心代职,父女俩约定,每天夕阳西下时,相隔十多米墙里墙外聊会天。
分别前一天,两人互相道别。隔着围栏,女儿喊道:“爸爸,你要加油啊,我们共同努力,不放弃不抛弃!”女儿一定是哭了,邓清明心里酸酸的。
邓清明准备参加训练。孔方舟 摄
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和比他小12岁的陈冬分在一组,参加了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他们住进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飞船在轨飞行任务的全部内容,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了试验,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正式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前夜,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领导来到问天阁看望主备份乘组,景海鹏和陈冬作为主份表了决心,邓清明的心里五味杂陈。当时他觉得,这可能是他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也极有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机会。
但他仍未放弃。
当宣布进入神舟十五号乘组的那一刻,邓清明内心平静。
从32岁进入航天员大队时风华正茂,到56岁终于圆梦太空时两鬓斑白,如今已经升级为姥爷的邓清明,仍在为梦想不断努力。
张陆:一路高歌向九天
在成为航天员的12年后,46岁的张陆终于将代表祖国出征太空。“汗水伴着孤单和平淡,我还会仰头望着天,那个梦让我一往无前。”这是从小爱唱歌的他给自己写的歌,唱的正是自己的追梦历程。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张陆。新华社发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梦想。新婚不久的张陆两口子,在一家路边小店和许多人围住电视机,观看神舟五号飞船返回的直播画面。杨利伟从返回舱里走出来的情景,看得张陆热血沸腾,心里止不住地羡慕:这是一份多么令人向往的神圣职业!
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已是某团空战射击主任的张陆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凭借十年飞行经验和良好心理素质,他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
张陆开始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脱胎换骨般的锻造过程:在30多岁的年纪重回教室,一年时间里要学习30多门理论课程,不仅有高数、英语等基础学科,空气动力学、飞船设计原理等专业学科,还要会观天象,熟悉地理地貌,了解植物特性,甚至还有医学知识。为了应对空间站阶段的长期驻留,要学会扎针,输血,会做小型手术。
此外,还要进行体质、心理素质、航天技术等上百科目的训练,每个项目考验的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张陆参加人船联试。孔方舟 摄
张陆身体素质极好,但一开始最忌惮超重耐力训练。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个自己的重量无死角挤压全身各处,感觉五脏六腑和喉管都被压扁,还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眼泪也会控制不住甩出来。一开始,他这项成绩是二级,相当于良好,但这不够。对于航天员来说,必须门门课都达到优秀。张陆虚心请教首批老大哥,结合他们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经过多次训练后,成绩终于达到一级标准。
在圆形的模拟失重水槽中,航天员穿着数百公斤的水下服悬浮在蓝色的深水中,这是航天员训练时间最长,体力消耗最大的一项训练。水下训练服是刚性结构,相当于一个“人”形飞船,四肢被固定在水下服里一练就是五六个小时,痒了痛了都只能咬牙坚持,每次训练都是对体能极限的挑战。
张陆在水下训练。徐部 摄
张陆觉得最有意思的是野外生存训练,像影视剧里的荒野求生。如果返回舱降落时偏离预定地点,航天员需要自救,要学会寻找野菜野果、捕捉鱼虾来充饥。
面对要执行的任务,张陆充满信心,无论是心理、身体和能力,他都已经做足了准备。
30年前报考飞行员时,张陆曾对考官说:“如果我选择当一个歌手,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去驾驶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但是如果我选择当一名飞行员,我会在蓝天骄傲地歌唱。”
如今,他将把歌声送上远离地球400公里之上的太空。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爽
审核:朱丽
终审:王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