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四粒
◎来源 | 智友学堂(ID:zhiyoucf88) 已获授权
刷完医保卡发现,1400左右的账单,医保统筹了900多元,个人只需付500多就够了。而我在8月份,同样是去这家医院拔智齿,个人要花1000+大洋,只统筹了10几块。一番搜索之后发现,原来从2022年12月开始,广州医保正式启动大改革。具体包括,提升普通门诊支付比例、减少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普通门诊支付由月度限额变年度限额等等。像我同事去口腔医院拔牙的这种情况,就属于赶上了改革,可以享受的统筹额度高了不少。我整体看了一下,推进医保改革不仅仅集中在广东省内(广州、深圳),北京、湖南、辽宁等地方都在进行中。改革的一个大方向是:调整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不过,由于各省的医保情况不一,调整的数额也有所不同。广州针对个人账户的调整为:个人账户月划入额度调整为月基数的2%;退休人员则为2.8%。我们每个月缴纳的医保款项,有一部分流入个人账户,有一部分会流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每次我们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可能会用到统筹账户的钱,也可能用不到,具体要看医保纳入范围。个人账户里头的钱,是实实在在属于我们的钱,有需要的时候想花就能花。改革之前,广州在职职工有年龄段划分,例如35-45周岁的个人账户划入比例为3%,45周岁到退休前为3.8%。改革之后,在职职工统一调整为2%,退休人员为2.8%。也就是说,接下来流进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而少掉的这些钱会投入一部分放进职工医保统筹基金。这不禁让人联想到,7月份的时候,广东医保也进行了一项重大调整,延长了医保的缴纳年限,从最低15年改为男30年,女25年。可能有人会问,医保突然对个人账户整这一出,是不是里头的钱不够花了?还是真的如传说的那样?三年抗疫把医保的钱都花完了?2021年,居民医保基金当期结存约428亿元,累计结存6716.58亿元。而在2021年4月,国务院就明确规定了医保中个人账户划入比例的调整。虽然目前看来,医保基金里的钱都还够用,但是我们人口正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的趋势。基于此,未来医保支出无疑会大大增长,因此有必要调整医保收支制度,让医保更好地服务人们看病。从数据上看,我国医保基金的支出每年都在增加,每年能结余的钱也在逐年降低。虽然目前看来,医保基金里的钱都还够用,但是我们人口正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的趋势。基于此,未来医保支出无疑会大大增长,因此有必要调整医保收支制度,让医保更好地服务人们看病。再换个角度想,这次的医保改革,可以看做一种权益的置换。在职职工大多处于青壮年,需要到医院看病的频率,远不如退休人员的频率。让这一部分钱置换到统筹账户基金中,可以有效盘活个人账户资金,增强统筹基金共济效益。看起来进入个人账户的钱少了,但是等到了自己需要看病报销的时候,需要支付的钱从个人变成“个人账户+统筹基金”共同支付,实际报销没变化。
对那些经常用到个人账户看病的人来说,制度改革之下,有了统筹基金支付后,可以切实降低个人负担。像我一个同事就是,她医保个人账户的钱早就刷完了,每次都要从自己的钱包里拿钱。未来就算个人账户的钱花光了,但有了医保统筹基金兜底,需要从自己钱包掏的钱也变少了。广州这次的医保改革,还把此前的普通门诊最高支付限额也改了。每年限额为:在职职工为本市上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退休人员则为7%。按此计算,2023年的年度限额约为7200元,比现行限额提高3600元,退休人员约为10100元,比现行限额提高6500元。虽然每月都有额度划拨,但是某个看病频率高的月份,300根本不够用;而在身体健康的时期,这个额度放着又是浪费。这里的支付比例,指的是能用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的比例。退休人员到基层普通门诊看病,支付比例从80%提高到85%;到非基层、专科等医院则提升到70%。在职员工到基层普通门诊看病,支付比例为80%,到非基层、专科等医院则提升到65%。看出来了吗?这支付比例,是越往基层医院,报销就越多。这主要是是为了分散就医,避免大医院医疗资源挤兑的问题。关于广州医保的详细调整,大家感兴趣可自行到网上查询获取完整改革方案。我们今天主要挑了几个重点来讲。除了广州以外,目前,全国多地都加快了统筹基金共济保障功能改革的推进速度,调整方向和广州基本一致。不过,像报销标准、年度限额这些,就因各自的财政实力而有所不同。据我所知,北京那边给到退休和在职人员的年度限额都是2万元。接下来,强化统筹基金的共济保障功能将是医保改革的大趋势,估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省份跟上改革脚步。你那边的医保最近调整了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情况~投资真的既考验眼光,又考验命运。
今年来高通胀、投资逻辑大变的背景下,我们整理了5个关于稳健理财的实操技能。
非常适合想跑赢通胀,不想在基金、股市里冒险的朋友,下方可以扫码免费领取。
声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