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朝阳区,这里已经连续很多天没有从社会面测出新冠感染者,新增患者都出自隔离区。前天小区突然通知,说是快递和外卖不允许进入,又在门口摆放起了货架,和两年前完全一样:一排柜子按照单元和楼层放快递,另一排规则放外卖。我看了一下架子,还是当年的旧物。然后进入小区要求48小时核酸证明。中午下楼去货架上拿个午餐,转身再进小区的工夫,保安就已经不再认识自己,需要打开手机给他看证明。幸好这是个这是个很小的小区,从门口走回单元并不远,大多数时候不需要用到手推车。即便如此,也已经成功地打消了我点外卖的欲望---我的确是出门了,但其实又没有堂食,只不过是去拿外卖而已。
所以我在做完核酸之后,就四处溜达了一圈,想看看那些熟悉的餐厅是否都还开着,有没有可能在门口的等位区点几个菜吃顿饭。既然人都已经出门了,最好是在外面吃完再回家。没想到转过街角没走几步,就看见路边摆了一溜小摊。边上还插着店招,川菜馆、寿司店、本帮菜、饺子馆全都来了,就火锅店都没来。最夸张的是眉州东坡,它都不在这个街区,跑了接近3公里来这里也支了个摊。
我顺着鳞次栉比的摊档走过去,感觉就像是回到了多年前经常去的夜市。其实不如夜市,因为不可能卖什么热炒,全都是冷菜和熟食,方便人们直接带走。单是小龙虾摊,我就看到四五家。全用塑料盒装着,伙计在吆喝着卖。还有的干脆就开了个饮料摊,卖起了汽水和啤酒。人们在这里买了点冷菜熟食,拎着走几步,去到街边的长椅,石桌石椅边坐下,三五成群,喝酒聊天。虽然不是夜市,但也有点成都街头冷淡杯的感觉。一切都很生疏,一切都在试探,一切都还有点怯生生的,一切都带着一种原因不明的性冷淡风。那些站在摊位后面的大店厨子甚至都不敢开嗓吆喝,他们还穿着整齐洁白的厨师服,脑袋上顶着高耸的厨师帽。就是那么规规矩矩站着,假装自己依然还在店里,只是突然之间房被拆光了,站在露天地下。顾客也很冷静,没有什么人嘻嘻哈哈,推推搡搡,大声谈笑,而是站在摊位前沉思,像是在做数学题。不像是选菜品,倒像是因为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个函数来解题而犹豫不决。我走了一圈下来,觉得这些大店开的路边摊就差两样东西。一样是着装,一样是灶。现在的厨师服可不行,一个真正有烟火气的夜市,男的应该穿拖鞋短裤老头衫,横挎一个腰包放钱。老头衫不是是纯白,而是洗得有点发黄,上面全是烟头烫出来的眼儿。女的要脚踏旅游鞋,围裙配牛仔裤,身上斜挂一个小包收钱。还得有灶,而且是夜市专用神器---液化气猛火灶。那玩意儿点着了就是一个煤气喷灯,火苗子能往上窜个三尺。放上一口中式黑铁炒锅,炒青菜是它,火爆腰花是它,红烧小龙虾是它,炸小黄鱼是它,炒面炒饭炒粉还是它。但凡有了这两样东西,现在的性冷淡风就会一挥而散,整条街都是人间烟火。对了,行道树上挂满了的景观灯也全都得扔了,那种幽冷的蓝色光亮着,中国人都能给照绝种。必须是在树上横七竖八拉电线,然后挂着100瓦的明晃晃白炽灯泡,散发着明亮的黄光,照在什么皮上都是脆皮,照在什么炒面上都是好面。老头衫一穿,自然就能吆喝出口:炒面三位,一位免辣,两位加煎蛋!这味道就对了。猛火灶轰轰作响,大铁勺不时在锅边叩一叩,整条街都是此起彼伏的“控控”声,食材进入热油的“滋啦”声,这声音就对了。空气里热腾腾的食物香气,夹杂着油烟味,汗味酒味烟味香水味,这味道也就对了。现在全不对,没有任何温度可言,无论人还是菜都是如此,就是个塑料夜市,毫无生机。我认识一些厨子,最早都是从路边摊起家。一个推车能放下所有家当,所以每样东西都精打细算。等到攒了一点钱,有了一点回头客,就去盘下一爿小店面,开个头上有顶的餐厅。生意再继续火爆,那就盘下一间正式的餐厅,开始带徒弟。接着考虑打招牌,开分店,人也终于可以开始正式发福。但无论最后走到哪一步,一开始他们都是路边摊,而且是很好的路边摊,有那么一手你在别处根本吃不到。从头走到尾,看完一圈我什么都没买。想着过一个星期再来看看,兴许就真能进化成一处真正的夜市了呢?什么寿司、香肠、棒骨、小龙虾,统统都莫名。这时节应该有香辣蟹、炒肥肠、火爆三脆、生焗鱼头才对。都已经是夜市了,白布台上的金属冰桶里泡着的香槟和红酒算怎么回事?不能脚踩着一整箱啤酒吃菜劈酒,那能叫夜市么?
题图:《拈花一笑万山横》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算法提供:Disco Diffusion v5.2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吃不了堂食,现在已经发展到去朋友家吃堂食的程度。同样的馆子,同样的菜,但是用外卖的方式弄到自己家餐桌上。有一点好,那就是如今没法一道道上菜,都是一下把所有塑料盒都给打开。就连红酒都得到了解脱:
---要不要再醒醒?
---醒啥啊,喝吧,赶紧的。
南派三叔专区
南派三叔更新《他们在干什么集2022(29)》,算起来这个系列已经更满一个月了。不容易啊,出书就是开店,连载就是练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