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灵魂拷问!2023股市怎么走?买什么基金好?八大专家超万字重磅解读!

灵魂拷问!2023股市怎么走?买什么基金好?八大专家超万字重磅解读!

财经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2022年已正式过去,2023年的基金投资征战正在开始。2023年究竟该如何布局基金?哪些类型基金更有投资价值?权益类基金应该如何筛选?这成为不少基金投资者关注焦点。

在这2023年初这个关键时间点,中国基金报记者针对2023年基金投资布局专访了八位“专业基金买手”FOF基金经理,包括: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 杨喆


南方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李文良


博时基金资产配置投资部总经理兼资产配置投资部投资总监 郑铮


汇添富基金FOF基金经理 蔡健林


嘉实基金FOF投资部基金经理 唐棠


中欧基金FOF投资策略组负责人 桑磊


国泰基金FOF投资部负责人 周珞晏


农银鑫享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拟任基金经理周永冠


主要观点:

杨喆:相较于刚刚结束的2022年,我们认为当下股票资产的配置性价比正在提高,对于2023年的权益市场,我们也抱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李文良:基于宏观经济复苏和权益性价比更好的背景,在2023年战略性看好权益资产,相对看淡债券市场。

蔡健林: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地产融资政策改善有效防住系统性风险发生,中国经济的稳定度在提升,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信心会重新恢复并得到提升。

桑磊:展望2023年,疫情阴霾将逐步退散,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经济的自然规律,国内经济大概率逐步进入复苏,而复苏阶段更有利于权益资产表现。

周珞晏:基于对国内权益市场偏乐观态度,权益部分至少需要标配,并择机进一步增持至超配。“发展经济“重新回到最重要的位置,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慢牛值得期待。

周永冠:站在当前时点,预计2023年股票资产相对占优,我们计划在2023年相对超配股票类资产。

郑铮:2023年预计中国经济会走向复苏,但是海外经济或将陷入衰退,形成内强外弱的格局,对应到大类资产的具体表现,国内权益类资产有望迎来反转,进入牛市初期,港股也会迎来估值修复。

唐棠:从当下看,成长类资产和价值类资产的绝对估值水平是接近的,但是结合经济复苏情况、产业发展态势、流动性、需求端等各类因素,我们认为在2023年成长类资产的增速和性价比可能相对更高。

预计2023年股票资产相对占优


中国基金报:展望2023年,你计划怎么做大类资产配置?股票和债券如何配比?目前情况下哪类资产性价比更高?

杨喆:相较于刚刚结束的2022年,当下股票资产的配置性价比正在提高,对于2023年的权益市场,我们也抱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2022年压制经济和权益市场的地产和疫情防控政策都在发生变化,考虑到2022年经济数据的低基数、疫情影响终将式微等因素,2023年国内经济或将会呈现前低后高、弱复苏的态势。

对于债券资产,受经济修复预期和理财赎回等影响,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而伴随着政策强预期落地、流动性环境相对宽松和理财赎回逐步得到缓解,我们认为,债券市场会逐步向基本面和资金面回归,在快速抛压之后,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从中期维度观察,当前政策转向稳增长的方向比较明确,债券牛市的可能性在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缓慢修复的过程中,我们依然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海外需求回落、国内需求偏弱、地产修复待验证等等,这些都将影响经济修复的幅度和进度,我们也将密切跟踪并及时调整组合配置。

李文良:基于宏观经济复苏和权益性价比更好的背景,我们在2023年战略性看好权益资产,相对看淡债券市场。

首先,2023年作为二十大后第一年,按照历史经验,稳增长的诉求将明显增强。从近期各机关表态看,已经明确看到政策面对宏观经济、防疫措施、房地产市场等有清晰的定调,支持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决心和方式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对国内宏观经济迎来企稳回升是非常有信心的,企业盈利也有望止跌回升,提升权益资产吸引力。

其次,2023年的外部制约也有所缓解。由于美国通胀已明显低预期,美联储鹰派加息大概率将在2023年迎来拐点。同时,由于大幅加息对其经济拖累将逐步在2023年显现,美元指数有望走弱,对新兴市场流动性冲击将明显降低,A股和港股的外部负面扰动也将弱化。

最后,从估值来看,经历近两年的调整,A股和港股市场整体估值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看,均处于较低位置,配置价值较高。从股债配置性价比来看,虽然近期债券收益率有所上行,但上行幅度有限,同时股票市场反弹后再次回落,股票资产的风险溢价整体处于高位,股票资产的投资价值大幅优于债券。

综上,我们对权益市场战略上乐观,应积极寻找和布局A股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对债券市场相对谨慎。

蔡健林:往2023年看,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影响,经济逐渐恢复和货币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权益资产表现。从全球比较来看,中国经济展现恢复趋势,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市场流动性状况等多个方面都更具吸引力。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地产融资政策改善有效防住系统性风险发生,中国经济的稳定度在提升,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信心会重新恢复并得到提升。

债券市场目前也具备比较确定的投资机会,预计上半年或表现更佳。债券市场经过去年底的剧烈调整,基础收益抬升至比较有吸引力水平,理财抛售危机过去,目前经济基本面和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仍然支持债券市场表现,年初配置型机构增持债券也会带动收益率下行。

桑磊:展望2023年,疫情阴霾将逐步退散,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经济的自然规律,国内经济大概率逐步进入复苏,而复苏阶段更有利于权益资产表现。国内主要股票指数不管是和国际上主要指数比较,还是与A股历史上估值水平比较,都已经处于相对低位。A股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较低,经济逐步进入复苏,流动性维持偏宽状态,经济、流动性以及估值的这种组合使得股票市场具有很高的配置价值。当然波动是股票市场的常态,拉长时间看,市场的短期波动仅是长河中的一缕涟漪,并且短期波动往往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机会。

周珞晏:基于对国内权益市场偏乐观态度,权益部分至少需要标配,并择机进一步增持至超配。A股和H股经过2022年的调整,随着各项重要会议的召开,“发展经济“重新回到最重要的位置,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慢牛值得期待,目前的阶段是高胜率和高赔率并存。

债券相对保守。债券市场短期波动可能会延续,但经历了去年底下跌后赔率有所好转。由于2023年经济复苏是大趋势,因此以阶段性机会为主。短期持仓可能聚焦短久期品种,一方面受益于流动性折价的修复和已相对较高的静态收益率,同时避免政策推动下的“强预期”带来的债市调整的风险。全年来看随着国内经济复苏,2023年债市性价比不如股市。

简而言之,目前股票至少标配。债券可以保守一些,短期聚焦短久期的品种。全年看经济复苏,所以债市2023不会很强,但也未必很差,可能有波段性机会,尤其考虑到全球经济其实是下行的,与国内经济错位。但肯定是股市性价比更高。

周永冠:站在当前时点,预计2023年股票资产相对占优,我们计划在2023年相对超配股票类资产。从基本面角度,各项政策有序推进,有利于消费相关行业的复苏,拉动居民消费;同时地产政策的放松有望刺激地产产业链整体回暖,对经济形成正面影响。股债性价比角度,股票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性价比较高。

郑铮:2023年预计中国经济会走向复苏,但是海外经济或将陷入衰退,形成内强外弱的格局,对应到大类资产的具体表现,国内权益类资产有望迎来反转,进入牛市初期,港股也会迎来估值修复,国内利率债的配置价值或将减弱,信用债已经跌出一定的性价比,同时关注转债的结构性机会,黄金价格或呈现先抑后扬的震荡格局。

唐棠:通常要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核心是基于三个要素的模型来做配置,第一是关注基本面趋势;第二是关注资产类别的性价比;第三是关注流动性。而从目前我们的模型来看,我们对2023年的市场相对乐观,给出的仓位建议是偏高的。事实上,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也适度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提高了权益仓位。从当下看,成长类资产和价值类资产的绝对估值水平是接近的,但是结合经济复苏情况、产业发展态势、流动性、需求端等各类因素,我们认为在2023年成长类资产的增速和性价比可能相对更高。

看好权益类基金

采取“股性”更强策略


中国基金报:站在目前去布局后市,你相对偏爱哪几类基金(比如固收+,货基,黄金,QDII,权益ETF)?理由是什么?

李文良:基于权益性价比高和宏观经济有望迎来复苏的前述分析,我们倾向于多配置权益类、含权类资产。在含权类资产中,可以考虑偏债混合型固收+产品配置为主,同时配置资配能力较好的二级债基、一级债基等品种,以期进一步增加投资组合收获权益资产上行收益的能力。

而黄金资产是值得重点配置的领域,根据海外即将迎来衰退,美联储加息也将面临拐点,全球实际利率将有明显下行的判断,黄金等贵金属将充分获益于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和流动性宽松格局,黄金ETF或者黄金行业股票都是不错的配置方向。

桑磊:总体而言,我不特别偏好某一类资产,而是会根据不同产品的投资目标去灵活调整投资策略。在具体的配置上,首先会观察组合和市场,并参考基金指数从而在整体做出均衡配置,因此我们并没有不会局限在特定领域,像转债、黄金这样一些大类资产的投资机会,也会去把握,力争实现收益的增强,争取逐步形成收益增强和风险优化,长期有有助实现产品投资目标。

周珞晏:权益类基金最为看好:结构上我们关注偏均衡的产品,可择机在金融消费成长三个品种中进行配置,同时适当进行一些轮动。黄金方面:经历了一系列通胀数据以及联储的沟通,市场对加息节奏的预期暂时趋于稳定。叠加对基本面的观察,不倾向于美债实际和名义利率短期有大幅下降的空间,黄金短期可能平平,战略性机会仍需时间。QDII方面:比较看好港股,美股相对谨慎。“固收+”方面:增强收益方面,重点关注不仅配置价值股,在成长上也会选股的基金。

周永冠:更看好权益相关的资产,对于组合的构成将采取“股性”更强策略,因此在基金偏好方面更倾向于权益基金、权益ETF,也会配置一定比例的固收+基金。

郑铮:目前这个时点,我们的偏好都会是权益>黄金>固收+>货基,主要是基于我们对2023年比较积极乐观的预期,对各类资产的上行弹性做出的判断。其中权益我们看好港股及A股,非港股QDII,我们比较看好中资美元债,对权益非港股QDII持负面态度。ETF等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的选择,不是资产的偏好,而是配置或者交易的方式,我们会根据投资需要灵活选择。

唐棠:首先最重要的是经济基本面的观点,我们认为2023年是休养生息、温和复苏的一年,要看到明确的基本面向上趋势还需要时间。在短期维度内,由于各种宏观风险的逐步释放,债市流动性的渐次恢复,疫情高峰的过去,权益市场仍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资产类别。所以,展望后市,我们仍更关注权益基金的配置比例;但这并不意味着债券市场并无机会,事实上,在债券类基金中,我们认为转债类基金在震荡市可能会有相对更好的表现。

以价值型和均衡型股票基金为主


中国基金报:如果布局主动权益类基金,你会如何选择?价值风、成长风、均衡风更偏好哪一类?

杨喆:考虑到2022年抑制经济复苏的两大重要因素——地产和防疫政策目前都得到了实质性的调整,且2022年12月的重点会议也将“扩大内需”作为2023年几项重点工作的首位,综合宏观环境、政策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2023年很可能是估值与业绩共同修复的一年。

在这种背景下各类风格都会存在投资机会:价值风格方面,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居民生活将逐渐恢复至常态,消费意愿有望提振,同时政策持续推动下地产基本面也有望企稳回升,进一步带动地产链上下游需求。

成长风格方面,国内为了促进经济恢复与增长,货币政策可能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宽松状态,叠加美联储加息节奏已有所放缓,流动性层面对成长板块的压制或将趋于缓和,再加上高层对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的政策支持,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有望延续高景气。因此在布局时我们还是会保持攻守兼备的策略,通过稳增长和高景气并行的方式,平滑由于风格切换带来的净值波动。

李文良:2022年四季度的价值风格明显占优,成长板块则大幅跑输,价值风格在经济还未强复苏时,已经透支了太多的相对收益。按照历史经验,在经济复苏早期或者不是强复苏时,成长风格可能更加占优。因此,我们认为2023年的市场风格可能回归均衡化,科技成长将大概率再次占优,在结构上,偏向代表经济结构转型、盈利增速上有业绩支持的板块。

桑磊:从股票市场各板块来看,主要板块都有一定的投资机会,主要板块的估值都不是太高。金融地产等板块与国内经济相关性强,周期板块也受益于国内经济恢复,医药消费等板块受益于消费复苏,新能源等成长板块仍有较高的景气度。相对而言,新能源相关成长板块的景气度仍然相对较高,估值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可以在注重均衡的基础上适当关注新能源等相关成长板块。

蔡健林:权益类基金以价值型和均衡型股票基金为主。结构上,我们比较看好:一是和宏观经济恢复相关的资产。二是消费行业的复苏,包括白酒、食品、服装等。三是基本面趋势较好,集采政策影响已在估值上充分反应的医药行业。

周珞晏:2023年一季度市场风格可能还是偏价值,之后或向成长风格切换。关注均衡配置的权益类基金,成长风格产品可在超跌之后逐步配置,其中重点看好符合国家政策精神的信创、清洁能源、安全等方向。金融消费谨慎追高。

周永冠:对于FOF类基金,我们较少做高频调仓操作。从配置方向看,价值和成长风格的股票在2023年都将有表现的机会,我们将采取均衡配置策略。

郑铮:回顾2000年以来的A股市场,在股市下行周期中,价值风具有较强的防御性,在股市上行周期中,成长风占优的概率较大;在业绩上行期,成长风相对占优,业绩下行期,价值风相对占优。因此预计2023年成长风或是主线,具有配置价值。

党的二十大对产业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国产替代科技创新或将迎来长期发展趋势,尤其A股没有出现长期牛市的背景下,中小盘股灵活性强,值得更多的期待。

另外,受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重塑及地产流动性支持的影响,大盘股、价值股或也存在较好的交易型机会。

唐棠:对于方向的选择,我们在每个板块上会观察估值水平、预期收益率、短期动量等指标,以此给出一个未来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较高的板块会给到更高权重。

从个人角度而言,我的投资方法偏基本面右侧。对于在基本面趋势向上的行业,比如风电、储能等,仍然维持了较高的配置权重,在低估值、景气成长的板块增加了配置比例,比如计算机。对于顺经济周期的价值方向,我们倾向于在右侧信号确认后,或者有更高的性价比时点,再提高配置的权重。

顺周期资产或有良好表现


中国基金报:布局指数型基金,你认为应该如何筛选?哪些赛道您更看好?

杨喆:指数型基金与主动管理基金拥有不同的组合结构和策略来源,对于FOF组合来说,指数型基金是很好的配置工具,也是根据市场环境调节组合结构的不错的工具。

在被动股票基金的筛选上,我们主要会根据标的指数的不同,将其分为规模指数、风格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等等。对于同类的指数基金,我们会综合考虑指数的风险收益特征、编制方案、流动性、费率等多重因素,并结合不同FOF组合的情况进行筛选和配置。

对于受益于经济复苏的方向,比如消费、医疗、家居、建材等等,以及受益于产业周期的成长方向,比如科技、新能源等等,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桑磊:对于指数型基金来说,规模、流动性、跟踪误差是我们比较看重的维度,我们希望选到规模适中、流动性较好、跟踪误差较小的指数型基金。当前市场已经有非常多主题的指数型基金可供选择,包含宽基指数型、smart beta型、行业主题型等等。相对而言,新能源相关成长板块的景气度仍然相对较高,估值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在注重均衡的基础上适当关注新能源等相关成长板块。

周珞晏:偏成长风格的,信创相关,安全相关(如军工);新能源将择机布局。稳增长领域也可以持有和关注,但由于反弹已持续一段时间,需要关注“弱现实”对“强预期”的兑现情况。

周永冠:我们对2023年的整体经济形势比较看好,顺周期的资产会有良好的表现。以半年为维度看,在指数型基金方面上证50和沪深300或有更好表现。

郑铮:指数型基金由于被动投资的特点,面临系统性风险时波动往往更为剧烈,因此可以选择指数成分股涵盖范围更广的指数,侧重成分股更具行业代表性及普适性的指数,不过分偏重细分领域,最大范围的捕捉行业红利,另外指数的单一成分股占比不宜过高,成分行业应适度分散,以便尽量分散单一板块风险。

2023年我们比较看好港股通基金和QDII基金,而此类跨市场基金,用指数基金去配置,会更为便捷和覆盖更全面,而且不易出现风格漂移。另外,我们也看好一些专精特新偏制造领域的指数基金,在行业比较新而且成分比较繁杂的情况下,利用指数去布局弥补研究上可能的不足。另外也会关注一些相对低收益-低风险的产品,利用指数基金的低成本覆盖这些稳健性风格配置的需求。

唐棠:全市场的指数基金和行业基金,我们都是在保持观察。如果模型给出了一个比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我们会加大配置。短期来看,我们在中证500的配置权重会高一些,后市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动态调整。

债市大概率难言牛市

短期或有修复行情


中国基金报:去年底债券市场大幅调整,你认为布局这类产品的时机到了么?品种上应该如何选择?

杨喆:去年年底,受经济修复强预期和银行理财赎回的影响,债券市场出现了比较大幅的调整。而随着政策预期落地、宏观流动性环境宽松和理财赎回逐步得到缓解,我们认为,债券市场会逐步向基本面和资金面回归,在快速抛压之后,当前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

从中期维度观察,当前政策转向稳增长的方向比较明确,债券全面牛市的可能性在下降。在品种的选择上,我们认为,组合结构均衡、操作灵活、负债端相对稳定的品种更具配置价值。

李文良:基于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2023年有望迎来经济触底复苏,利率债的投资价值可能略显平淡;而近期信用利差明显扩大之后,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价值有一定程度回归,但是信用利差也仅回归到历史中枢附近,未到历史较高位置,在权益资产更加有吸引力的时期,配置价值也弱于权益资产。

如果坚持配置,则应确保充分的分散化以预防个券违约风险,同时保持较低久期,预防经济回暖后的无风险利率大幅上行风险。

蔡健林:去年底债券市场受理财抛售冲击影响调整幅度很大,10Y国债一度调整至接近3%,5Y大行二级资本债突破4%。我们于去年三季度开始对债券市场转为谨慎观点,逐渐降低纯债基金仓位,久期策略上也偏防御,在债券市场短期大幅调整过程中比较主动。我们紧密跟踪债券市场和理财流动性变化,冷静、客观评价债券资产的再配置价值。

回顾本次调整,债券市场首先对地产政策和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做出了剧烈反应,债券收益率短时间内大幅上行,后来演变为理财流动性冲击下的负循环抛售。我们认为,理财抛售危机已经过去,债券基础收益也抬升至比较有吸引力水平,而且各种利差也得到有效恢复。目前经济基本面仍然支持债券市场表现,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居民对地产消费需求和房企的信用创造能力仍然比较弱。此外,一季度货币政策还有一定的宽松空间,所以我们于12月中开始对债券市场提升至积极看多。

桑磊:债券市场经过去年底的大幅调整,部分品种已经出现了较好的配置价值,利率债收益率整体仍处于低位,债券市场当前处于利多利空交织的状态,后面需跟踪经济复苏的力度,但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大幅降低久期的机会成本过高,债券部分可以考虑以市场均衡久期配置为主,适当关注一些交易性机会。从品种及策略上看,用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加杠杆的投资策略,以追求较好的风险收益表现。

周珞晏:短期而言,理财赎回的负向循环趋于结束,配置资金增加使得多空至少达到平衡。

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债市难言乐观,但也不必过度悲观,中性假设下2023年长端利率为区间震荡。流动性折价修复、信用债高性价比、国内基本面复苏难以一蹴而就,海外经济仍有衰退风险皆给债市提供了阶段性机会。

全年来看,债市大概率不是牛市,短期或有修复,但聚焦在短端,防守反击适当小幅博取机会。

周永冠:从当前债券市场表现,我认为债券市场的长期机会仍需等待。2023年市场利率还有望继续向上,将会对债券市场产生一定的压力。短期我们对债券的策略上仍维持“短久期、低杠杆”的策略。

郑铮:去年低债券市场的大幅调整,主要是表外理财由于负债端稳定增长而可配资产难以放量的资产荒现象,主要体现为长端利率偏震荡,短端快速下行,国开隐含税率达到了历史低点。短期债市步入了负反馈过程,但长期不具备大幅调整的基础,结合目前的估值水平判断,短期债市已经调整到位,但从机构行为看,理财赎回、非银机构降杠杆的负循环尚未完全打破,债市仍有超跌的可能。利率债的配置价值或将减弱,信用债已经跌出一定的性价比,同时关注转债的结构性机会。

唐棠:2022年底经历了一波债市和成长股的双杀,我们判断从2023年开始会发生反转,会有一段时间的股债齐头并进。在债券品种中,目前我们的判断是转债的布局价值更高。

“强政策”推动下

港股反弹力度或强于A股


中国基金报:QDII基金明年值得布局吗?哪类品种更被您看好?港股市场自去年底出现一波反弹,如何看待港股基金的投资价值?

杨喆: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港股投资机会值得积极关注和跟踪。

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更多会受到国内宏观环境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权益类资产是具备一定比较优势的。伴随着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结束,港股估值相对历史低位,叠加近期地产和防疫政策的调整,多重预期下,我们看到了2022年年底开始的港股反弹。

在市场快速演绎对前期悲观预期的修复之后,港股基金的中长期投资价值还要取决于多重基本面因素,比如经济修复的兑现程度和兑现进度、美国经济是否会超预期进入深度衰退等等。

李文良:基于海外主要经济体将经历明显周期下行的不利局面,以海外经济体作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大部分权益类、商品类、地产类的QDII产品可能需要谨慎对待,而部分国家的无风险利率处于高位,在其经济大幅下行中,利率债可能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也应留足票息保护或者利率下降空间,以对冲锁汇损失或者人民币升值可能对QDII净值的负面影响。

而基于外部流动性大格局趋于改善,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港股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都将趋于好转,因此认为港股基金在2023年的表现值得期待。当然,2022年底的港股反弹幅度较大,投资者可以考虑在可能的回调中逐步增加港股基金的配置。

蔡健林: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地产融资政策改善有效防住系统性风险发生,中国经济稳定度在提升,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信心会重新恢复并得到提升。看好港股估值修复行情,但是仍然需要提防欧美高通胀、高利率和经济弱衰退环境对风险资产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桑磊:QDII基金中美元债基金相对比较看好。展望2023年,美联储在上半年停止加息的可能性较大,下半年可能的衰退风险值得关注。十年期美债当前利率在3.7%左右,是近十年的高点,2023年上半年美债利率有可能出现拐点。

从投资逻辑上看,港股在分子端与国内更加相关,而在分母端与海外流动性更加相关,在2023年分子分母有机会出现双击。从空间上看,恒生指数在2022年10月底跌破15000,创近13年的相对低位,估值当前10倍PE,空间可观。综上,我们认为港股在2023年也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周珞晏:港股基金投资价值是比较高的。无论从AH溢价、或是港股本身估值分位数都指向了中期的高回报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的政策支持吸引外资回流,前期的全球环境也阶段性偏正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定调对平台经济由整改转为了扶持。而国内“强政策”推动下港股反弹力度更强于A股。

但如果把时间周期拉长些,也需要对港股相对于A股也面临一些掣肘。一方面我们全年对美股市场观点谨慎,港股受海外市场影响较大;另外港股上市公司中,成长风格企业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缺乏今年有较大机会的信创军工新能源等投资标的。因此往后看全球股债表现和国内政策和基本面是否延续正面都值得观察,目前反弹以互联网企业超跌反弹逻辑为主,长期发展可能未必好于A股中好的科技企业。

周永冠:2023年的港股市场存在较大投资机会,主要基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原因:从国内基本面来看,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对于港股股票的影响总体偏正面,企业盈利有望逐步恢复。国际方面主要出于流动性考虑。

2022年港股市场的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流动性的影响。美国利率上升对港股市场的估值形成较大压制。展望2023年,当美国加息结束后,叠加经济的衰退,美国有望进入降息周期,这将对港股的流动性形成利好。

郑铮:目前看港股通基金和QDII的配置价值非常值得关注。影响港股市场的变量较A股多,通常概括为“基本面看内地、资金面看海外、情绪面看全球”,目前大部分风险因素已经在近年的持续回撤中得到释放,因此港股预期中长期机会会大于风险,尤其科技互联、医药生物等板块有估值修复和盈利改善的双轮驱动预期,消费、地产金融等板块或有估值修复迎来困境反转机遇。

具体的基金投资上,跨市场的科技互联、医药生物的指数基金产品更为成熟、更为便捷和全行业覆盖,且相比较主动管理型基金不易出现风格漂移。

非港股QDII可以关注中资美元债,随着加息周期渐进尾声,美元利率或将见顶,但中资美元债利率仍未回归历史中枢,在加息缓和和地产政策支持的预期下,房企美元债价格有上升空间,债券QDII可以作为备选配置。

唐棠:2023年国内经济的复苏确定性较强,海外经济衰退,海外的权益资产可能面临一些风险。我们配置的时候还是会考虑流动性,以及未来的预期收益率。当前港股市场,核心资产的估值已经修复到了一个中枢的位置。对比前几年,当时港股核心资产的各个业务线都有高速成长,目前进入一个稳态增长的阶段,估值要继续提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基本面催化。

权益市场轮动较快,避免追涨杀跌


中国基金报:2023年投资需要格外注意哪些风险?对投资者有哪些建议?

李文良:需要关注2023年下半年经济企稳回升后,国内流动性格局的提前收紧风险,以及重提夯实长期发展基础、主动暴露个别、局部信用风险,增强市场信用定价能力而引发的传染性冲击风险。

投资者可以考虑依赖宏观经济周期跟踪紧密、政策研判到位的专业机构投资进行投资,他们往往能在风险出现的早期及时调整相关头寸,为投资者保护好前期积累的净值成果。同时信用资产配置上,还需维持高等级,避免信用下沉,同时要做到足够分散,最好是通过FOF等产品,实现二次平滑,将个券违约风险的冲击缓释到最低程度。

郑铮:2023年海外主要关注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加息见顶这些因素带来的风险,国内关注疫后修复以及经济拐点。同时关注尚未平息的地缘冲突,警惕超预期因素给投资组合带来的潜在风险。

具体在债市,中短期在防疫优化后,利空债市的因素逐渐增加,长期关注海外通胀中枢是否有系统性抬升、国内警惕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给城投带来的持续冲击,可以逢高布局长债,把握波段交易机会。股市方面,关注服务业消费修复、核心通胀可能出现拐点、劳动力可能出现的短期短缺,建议把握超跌布局机会,但2季度后,反弹可能会进入震荡调整阶段,要重启需解决两对矛盾,即社融存量增速和股市整体估值的矛盾、出口增速和企业盈利环境的矛盾。

蔡健林:需要密切关注:一是国内经济在疫情后的恢复程度。二是欧美高通胀、高利率和经济弱衰退环境对风险资产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建议投资者以平和的心态,坚持长期投资,期望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权益市场轮动比较快,尽量避免追涨杀跌的操作行为。

桑磊:由于对外有海外衰退影响、对内有房地产复苏幅度的制约,23年国内经济可能是弱复苏的态势,方向虽然明确,但幅度可能相对有限。这意味着预期与现实之间可能经常出现错位,市场运行节奏上可能也非一蹴而就。

对于投资者而言,2023年更需注重交易纪律,对权益市场保持长期信心的同时做到不追涨不杀跌。

周珞晏:目前高频数据显示中国在1-2季度走出疫情,国内经济会逐步企稳发力是完全合理的假设。但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疫情始终要保持一份谨慎。参考其他国家经验,疫情每隔一段时间会有反复,并对经济造成影响。当然长期来看新增确诊人数的峰值方向上会逐渐走低,但2023年疫情经历起伏反复的风险是存在的。

全球角度而言,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宽松持有偏乐观的预期,不排除美元、美债收益率上半年的强度高于市场预期,或者下半年的下行力度弱于市场预期。除此之外,美国经济本身是软着陆还是衰退还需要观察,如果出现衰退,将对全球风险资产产生阶段性冲击。

对于个人投资者的建议,资产配置的研究是有一定难度的,建议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可以选择FOF基金,实现大类资产配置的“一站式服务”。

唐棠:短期基本面的风险不大,我们认为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市场短期的超涨。赚钱的第一要素是买的便宜,这样预期收益率才会更高。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多关注低位的板块,包括新能源车、半导体、风电储能等。

周永冠:地产风险还未消除。一些民营地产企业仍处在较困难阶段,如果其流动性风险加剧,有可能对市场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李家超到现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周三直播】简约和自洽:自然智能对AI的灵魂拷问 | 亮点抢先看东京在召唤15-神户见校友屡败屡战!知名企业冲击IPO,这家遭“灵魂拷问”灵魂拷问:既有川菜,又有粤菜的“美式”中餐能好吃吗?加州人民灵魂拷问:说好的5级风暴呢?《留学》香港大学直播|AI时代新思考:自然智能对AI的灵魂拷问TEAS | 街头灵魂拷问:在旧金山赚多少钱才算是富人?【今晚8点】简约和自洽:自然智能对AI的灵魂拷问 | 精彩即将开启午后突然跳水!拜登政府新规来了,一批牛股集体重挫!北向资金逆势净买入68亿元!后市怎么走?被吓懵了!中纪委突然发声,这一赛道集体下跌!5万亿板块巨震,"禁酒令"又来了?外资大逆转,后市怎么走?职场 | 时隔多年,今年我终于可以现场感受亲戚的灵魂拷问了(bushi)阿宝灵魂拷问!你家里的洗衣机真的洗干净了吗?湾区人民灵魂拷问:说好的5级风暴呢?P,JHU,CalTech小藤属性,大藤脸面。留学生灵魂拷问:“有哪一个瞬间,让你特别想回国?”街头灵魂拷问:在旧金山赚多少钱才算是富人?小心!多伦多知名大学惊现“尾随男”蹲点:狂追女孩进厕所!满嘴"灵魂拷问"!灵魂拷问!到加拿大留学,一年后我后悔了吗?微软内战打响,ChatGPT对决新必应!13个灵魂拷问,新老AI各有所长9000字重磅解读来了!历史罕见!超级板块突然引爆,近2万字重磅解读来了!信息量很大万亿级赛道突然爆发!万字重磅解读来了总算可以再回到主题了。。。。[哈哈]特鲁多放话要接受公众提问,结果惨遭“灵魂拷问”——你怎么受得了自己呢?”《高手在民间》点石成金的老汉2023喜提开门红!后市怎么走?15家基金火速解读不讲武德!2000亿大白马跌倒!大股东年内多次减持,拟最高套现53亿元!股价已从高位腰斩!后市怎么走?简约和自洽:自然智能对AI的灵魂拷问 | ICB新视野第四期精彩上线!涨嗨了!这只股4天翻一倍!医药赛道持续火爆,基金净值也飙升!后市怎么走?意公子 | “此心安处是吾乡”灵魂拷问实力戏骨:这娱乐圈究竟怎么了?鹅著名主持人鼓励鹅人上前线,网友灵魂拷问:为什么你们的孩子从不上战场?赚钱了!投资者跑步进场,11月环比增超20%!后市怎么走?机构:继续看好中央重磅发布!万字重磅解读来了男友灵魂拷问:为什么一个月来15天姨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