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速览丨“不正经的”建筑设计:折叠公园 / 靠近设计
自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发展”向“存量更新”方向转变以来,各地老旧建筑更新改造方兴日盛。在此背景下,靠近设计事务所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我们希望存量建筑更新不只是停留于常规的外观改造与内部装修,而是思考如何让每一座老旧建筑在自身获得新生的同时,都能够为城市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贡献,主动与城市的边界发生关系,引发可能的化学反应。本次设计旨在探索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性,并希望能为当下城市更新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发掘利用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背景
团河派出所旧址卫星图
© nature image
思考
© nature image
如何让这个项目超越建筑本体上升为一种“触媒”,向内能够进一步激活空间潜能,激发使用者新的想象力,向外又能够主动与城市发生“反应”,允许市民参与从而激发老旧城区的活力,在方寸之间持续释放催化作用,成为靠近设计事务所本次设计的目标。幸运的是,这样的想法受到了属地政府和钛媒体集团的认可和支持。
© nature image
要成为“触媒”,则需要营造“触媒空间”,其必须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公共属性,能够持续激发人群活动的发生。面对拥挤的用地和公共空间匮乏的老旧城区,一片公园便成为本项目“触媒空间”的最理想选择。但另一方面,不同于城市公共建筑,本项目为企业办公用途,城市公共空间“无权”占用属于企业的空间权益,即此类项目的“触媒空间”又应当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空间。
© nature image
© nature image
© 马迪
“折叠公园”面向街道、庭院和建筑各楼层均设有出入口,人们可以从多个方向平等的进入“公园”,智能门禁系统可以确保公园中的活动不会越界到室内。“公园”中的每一个路径交汇处都被设计成放大平台,摆放着接地气的老北京竹椅,为游园者提供了多个不同尺度和标高的歇脚点。
© nature image
© nature image
“折叠公园”结构构件的最初设想是采用常见于工地的脚手架,目的是让“折叠公园”可以成为一种极其廉价且可快速组装、拆卸和复制的城市“触媒空间”通用策略。但由于结构工程师实在无法找到关于脚手架作为民用结构体系的计算依据,当时也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案例,无奈最后只好选用“可以计算的”方钢管和工字钢。
© 钛媒体集团
为营造真实的公园氛围,我们利用立面网格设计了大量绿植墙。但在施工过程中,图纸中的真实绿植竟然在施工方的中标清单中变成了“人造”绿植,在与施工方据理力争无果后,我们最终没有同意假绿植方案。但项目建成后我们发现,缺少固定绿植的“公园”反而给使用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业主和社区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装扮主题和“绿化率”,让“公园”呈现出更丰富的可能性。
© nature image
© nature image
“折叠公园”中的游步道将人们自然引至屋顶,使原本闲置的屋面也成为了“公园”的一部分。“F”形屋面的长边被设计成慢跑区,两个短边被设计成酒会区和迷你 GOLF 健身区,屋面之间的高差则被设计成了半围合的小剧场。开阔的视野和便捷的可达性鼓励人们在此运动、休憩、聚会,也可以举办各种有趣的社区活动。
© 马迪
内部空间改造示意 © 靠近设计事务所
© nature image
© nature image
门厅的外墙被一个轻盈通透的玻璃盒替代,最大限度消隐了门厅与前院的边界,将充沛的阳光和前院的景象引入室内。门厅内侧同样置入一个玻璃盒作为健身房,半透明长虹玻璃使盒子内外的活动在盒子表面形成有趣的光影互动。
© nature image
© nature image
© nature image
门厅南侧的楼梯间被扩大成通高中庭,使原本相互隔离的三个楼层可以取得视线与空间上的联系。楼梯自身也被拆解和重构,错位穿插于中庭之间,旨在创造尽可能多的让人们相互看见的机会。
© nature image
结语
这或许是一次“不正经”的建筑设计,原本需要被重点关注的、占据了整个场地的建筑,最终却消失在了环境中。而建筑之外那些微不足道的、甚至被忽略的空间,在这里却轰轰烈烈的成为了场地的主角。在我们看来,建筑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媒介,相较于创作一座精致的、英雄般的“建筑”,我们更愿意让建筑师和建筑都往后退一步,在这里呈现一种平淡的、松软的、让人愿意靠近和参与的空间“状态”,希望这种空间状态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吸引和容纳公共生活,并持续滋养和生发出新的城市活力,即便这并不是一座公共建筑。
改造前的团河派出所旧址 © 马迪
改造前的团河派出所旧址 © 马迪
改造前的团河派出所旧址 © 马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