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数据统计看看,怎样降低中老年高风险人群重复感染新冠风险?

从数据统计看看,怎样降低中老年高风险人群重复感染新冠风险?

健康
去年年底,我曾经分析过被“新浪军事”扭曲成“重复感染死亡风险翻倍”的一篇论文,(点击阅读:“重复感染死亡风险翻倍”?),这是一篇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科研论文,论文研究使用的是美国退伍军人数据库。在统计的人群中,有0.7%的人出现过重复感染新冠,占有过感染记录人群的8.5%
也就是说,虽然重复感染不算罕见,但其实也不能说非常普遍,大多数人都不太会容易遇到重复感染。这个研究结果,也和现实中目前国外重复感染的统计数据相符。
以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纽约州的数据为例,包括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曼哈顿等地区(和北上广深的中心区相似),重复感染率也的确在7-9%的范围。

所以这篇论文当时被扭曲成疫情一波一波越来越严重,大家未来都完蛋,明显是在造谣了。
而且这也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篇论文中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被模糊甚至忽视了 —— 论文真值得我们关注借鉴的,其实是关于在中老年人群(美国退伍老兵)中,什么情况会更容易引发重复感染,并重复感染后更容易遇到重症风险。
经历了去年末开始的这轮疫情后,很多人可能都有了比较明确的体会。虽然症状和危险程度因人而异,但奥密克戎主要是危险老年人,而不同情况的老年人风险差异也很明显:对于身体情况较好的人来说,有了抗体后,二次感染时的情况可能会更轻,但如果本身身体情况不好,那面临的风险依旧很高。
而这篇论文研究的数据库是美国退伍老兵,平均60+岁,因此它的统计和研究,其实对我们有很强的参考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把这篇论文再拿出来介绍一下,和大家一起看看里面的具体内容,相信会对于我们了解如何减少高危人群多次感染后严重风险有帮助。
这篇论文中,对多次感染的人群画像,有具体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获得不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

我们将表格里的各项拆分来看:

 年龄

多次感染的年龄>2次感染>1次感染。说明随着年龄上升,多次感染风险的确有增加。但平均年龄的差别没有特别显著,所以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更重要。

 种族:

从1次到多次感染,白人的比例降低,黑人增加最多,其他少数族裔也有上涨。这可能跟基因有关,但更有可能是与美国不同种族的社会经济情况不同有关。毕竟黑人整体相对来说更贫困一些。

 长期护理:

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占1次感染的2.5%,但2次却占了7.2%,3+次更是高达14.8%。这说明了处于长期护理状态下的老年人,是多次感染风险的重点人群。

 吸烟:

在3+次感染的人群中,目前正在吸烟的比例高于1次和2次感染。而从来不吸烟的人群中,3+次感染的比例则更低。因此,烟民同志们需要考虑一下了。

 eGFR(肾小球滤过率):

这个是衡量肾功能的检测指标之一。多次感染患者的eGFR明显低于2次和1次,即便考虑到年龄自然衰减外,还是体现出了多次感染患者本身的基础健康情况明显是更差的(肾功能指标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多次感染)。

 体重身高指数BMI:

这个数据比较特别,因为从1次感染到2次到多次,BMI逐渐下降,也就是肥胖程度降低。不过跟“无感染记录”人群对比下,实际的情况应该是:肥胖人群更容易被感染,但随着多次感染的病情影响,身体会消瘦一些。所以这并不是说为了避免的多次感染就要变胖子。

话说美国退伍老兵的平均BMI居然是30,也就是肥胖症Obesity(BMI≥30)占了一半......

 免疫水平低下,以及各种慢性基础疾病:

免疫水平较低的人比较容易感染新冠,这个大家都能理解,其实多次感染也一样。在2次感染中,免疫水平低下的比例是1次感染人群的近2倍,而3+次感染人群的免疫水平低下比例,更是1次的4倍左右。也就是说,免疫水平低的人,不仅容易感染,而且会更容易反复感染。

研究中对比的多种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肾病、痴呆症、II型糖尿病、肺部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等等,都显示出了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这些疾病的患者都更容易被二次感染,以及多次感染。

精神状态:

2次感染人群中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患者的占比,是1次感染人群占比的1.5倍。而3+次感染人群,则是1次感染人群的2.4倍和1.9倍。

所以不仅仅要关注日常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精神、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减少感染风险的因素。

留到最后要说的,就是重要的一条:

接种疫苗

在多次感染人群中,只有13%的人接种过疫苗,接种过加强针的人只有1.16%,这些都远低于1次感染和没有感染记录的人群。

如果我们用不同接种情况中所有感染者中重复感染率来对比,差异则会更加明显。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重复感染率(2次或多次感染人数/所有感染人数)为11.5%,而在接种1剂和2剂疫苗的人群中,重复感染率下降到4%和3.4%,接种过加强针的人群中,重复感染率更是降低到1.3%

所以,疫苗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已经感染过新冠的中老年人再次感染的风险,从而降低重症和死亡。

在此呼吁一下有关部门,要尽快推进新的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以及出台新的政策,规范已经感染过新冠的人群,尤其是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综上所述,以《自然医学》这篇论文来进行分析的话,对于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来说,2次感染的人群占1次感染人群的8.5%。而以下情况的人群,重复感染的风险更高:

年长者、有慢性基础疾病人群、吸烟者、长期护理人群、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未接种疫苗人群等等

所以,对于这轮已经感染过新冠的人群来说,尤其是老年人、有严重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更需要关注精神、营养等情况,适度锻炼,接种疫苗,来减少以后多次感染的风险。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点击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新冠”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新冠好了又病?1/4的患者可能会症状反弹,复阳,但这不是二次感染

  • 昨天说自己5天感染2次新冠不同毒株的“病毒学博士”,当晚就“挂了”

  • 脑雾?如何从新冠感染中康复,消除各种“长新冠后遗症”

  • WHO说新冠不能用布洛芬退烧?并不是的

  • 神秘的“长新冠后遗症”

  • 人民日报: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环球: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大幅度下降

  • 完整汇总600个新冠感染经历的留言,希望可以解答你的疑虑

  • 美国CDC修改新冠死亡人数后的轩然大波

  • 未来可期!新版新冠诊疗方案的16处重要变化解读,防疫方向会如何变化?

  • 新冠的确不是流感,但扭曲数据造谣恐吓就很丢人了

  • 《自然》:新冠病毒的新变种是否会每半年爆发一次?

  • 新冠疫苗与白血病?

  • 新冠疫苗导致孕妇90%流产,人口减少?疫苗又双叒叕要毁灭世界了?

  • 新冠疫情+流感季节,会更安全还是会更可怕

  • 怀孕、哺乳期可以打新冠疫苗吗?打完想怀孕要等多久?


最近文章

最近团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一图展示XBB碾压性的免疫逃逸到底有多厉害;及XBB是否会造成重复感染的大流行?旧金山杂记[挖坟鞭尸] 关于重复感染的简明谣言9位新冠二次感染者自述:重复感染后会更严重么?澳洲圣诞节新冠再现高峰!有人5次重复感染!新变种再现,专家:康复患者或再次染疫!世界杯和我:英法大战前的感想反复感染新冠3次!在彻底平躺的美国,我们一家四口是怎么扛过来的?這張從宇宙傳回來的照片震驚整個天文學界!能回家过年吗?会重复感染吗?钟南山解答卫健委要求为重症高风险人群发放健康包;新疆回应雪豹“夜闯”滑雪场丨科技早新闻我们是否低估了奥密克戎的毒性:重复感染+重症+死亡+后遗症的六大质疑长新冠风险升高!澳教育工会呼吁:学校应重启新冠定期检测,强制所有师生参加对于新XBB突变株和重复感染新冠的担忧,美国科学家和医生这么看反复感染新冠的人:“二次感染新冠会更严重吗?”“阳过一次后多久可能再阳?”退休 11-夜市美国下调XBB.1.5全国流行率 病毒学家称不必纠结“重复感染”问题冬日花儿首选 --- 水仙和朱顶红反复感染新冠的人新冠期间,“候鸟”中老年人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中老年人确诊后有哪些注意事项?“重复感染死亡风险翻倍”,现在还敢扭曲吓人的新浪,是疯了吗?重磅!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这种情况一定要去看病,不要硬扛!会不会重复感染?最新九大判断来了从数据看,我们从“感染”中恢复了吗?关于奥密克戎致病率、后遗症、重复感染等问题,钟南山最新研判……“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重复感染症状会更严重吗?奥米克戎XBB新亚型杀来了,这种毒株会让大家重复感染吗?新冠重复感染难以避免,但没那么可怕丨TECH TUESDAY北京: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来势汹汹+重复感染!没有特效药该但这样东西一定得备好解惑:新冠抗体何时产生?抗体形成前有重复感染风险吗?陈尔真:老年新冠救治要“一人一策”,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反复感染新冠的人,都经历了什么?中疾控称本轮疫情已近尾声,大规模重复感染还会来吗?“阳”过会再“阳”吗?重复感染,症状会更严重吗?专家解答→刚刚!国务院联防联控重磅公布:风险人群将按三种颜色标记!钟南山、李兰娟发声: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央视新闻 | 专家建议:一般新冠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把有限医疗资源留给重症高风险人群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