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那些装备离我们还有多远?网友:众所周知,这部电影是纪录片 | 共青团中央
■ 来源
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央视军事”(ID:CCTV-7_Junshi)、“科技日报”(ID:kjrbwx)、“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中核集团”(ID:cnncgzwx)、“国资小新”(ID:guozixiaoxin),微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建筑、@中国石化、@中国移动,抖音@中国安能集团,B站@央视网、@徐工集团XCMG,中国电影报道等。
近日,网友们的期盼得到了回应。1月30日,中核集团官方账号融合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与现实中的中国环流器二号制成海报,并配文:“你们负责想象,我们负责实现”。网友不禁热血沸腾——“最硬核的梦幻联动!”
新一代“人造太阳”告诉你
核聚变能也的确是人类目前认识到的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核聚变反应是将两个原子核重新结合,生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从而产生巨大能量的过程。
近年来,这一颠覆性前沿技术不断被攻克难关,“人造太阳”越来越接近现实。
自1985年开始,为验证聚变能利用的科学和工程可行性,全球主要核能国家加入“ITER计划”,联合建造能产生大规模可控核聚变反应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目前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
中国于2006年正式加入ITER计划,提升了我国核聚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ITER装置内壁直接面对上亿摄氏度燃烧的聚变等离子体,是ITER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2022年年底,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研制的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了首件制造,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
中国聚变研究并不只是参与ITER,还有自己的研究计划。为此必须要有与国际一流比肩的装置和平台做支撑。
1984年,中核集团西物院建成了我国首座受控核聚变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HL-1)。之后,陆续建造了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2020年12月,西物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图为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供图
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其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
这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我国消化吸收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2022年10月19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的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
图片来源:中核集团
实现军迷心中梦想
电影中,一款酷似歼-20的战斗机惊艳亮相让众多军迷大饱眼福。
视频来源:央视军事
歼-20总师杨伟曾说,“随着装备不断升级发展,歼-20也会有1.0版、2.0版、3.0版……军迷期待什么,我们知道,这也是我们的使命”。电影中的艺术加工也让网友对歼-20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除了“歼-20C”,影片中,救援队员穿戴了非常先进的工程外骨骼。现实中,嫦娥五号返回时,搜索回收分队队员即穿戴了机械动力外骨骼系统。
这才是挖掘机的正确打开方式:面对山坡,它能跨越障碍;遇上河湖泥沼,又可涉水前行。全轮转向,轮腿复合,四个支腿还能根据地形随意切换,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好一个真正的“变形金刚”。
其实,在电影中许多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机械设备同样根据现实装备改造而成,用于太空电梯基地建设的步履式挖掘机就是其中之一。其原型正是徐工集团制造的“钢铁螳螂”,在现实中,它可以在高海拔地区,沼泽、林地等多种环境作业,全世界只有5个国家可以制造这一装备。
还有影片中的重型运载车可在-87℃的地表跨越山川完成各种任务。
而在现实中,百吨级的“巨无霸”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不仅可在-30℃的极寒工况下高效作业,还拥有智能最强大脑,已在多个大中型露天矿山矿区开采作业中得到应用。
以往的科幻电影往往大规模使用CG特效。
然而,《流浪地球2》已经不满足于用CG特效构建未来世界,而是把一些道具做出来实拍!
“基建狂魔”@中国建筑 则表示3D打印建造技术、空中造楼机等不在话下,同时还将挑战极限:在地下2400米深处建设“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世界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
“太空电梯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悬念”
面对大家对于中国科技未来发展的期待,作为《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如何看待?科幻电影又将如何拥抱未来?
科幻可能是未来的历史
同时,刘慈欣还表示《流浪地球2》是影片创作团队原创的一部作品,并非原著小说的改编,体现出国产科幻片在制作能力和水准上的超越和提升。
刘慈欣:“《流浪地球2》和我的小说原著没有什么关系了,这给人很大的鼓舞。以前中国的科幻电影热衷于改编,其实属于无奈之举,但《流浪地球2》确实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我觉得我们要是努力去原创这种科幻电影,不从IP改编的话,现在也具有相当的能力水平。”
中国的未来是科幻电影最肥沃的土壤
刘慈欣:“如果《流浪地球2》放到30年前是拍不成的,投资的人会说,这个电影不可信。中国人怎么能拯救了世界呢?怎么会有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呢?哪有那么庞大的超现代的机器……但是现在我们没有这种感觉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让我们可以欣赏科幻。”
太空电梯和数字永生能实现吗?
的确,正如刘慈欣所言,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是中国科幻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中国科幻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中国制造,而中国制造的背后是无数个挺膺担当、勇于挑战的工作者。他们,挥洒才智与汗水,在荆棘中远征,直至冲上云霄!
风云之声
科学 · 爱国 · 价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