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背后说汤唯坏话被骂上热搜,更多“黑历史”被扒出:这个拿奖无数的女导演,活得太另类…
前不久,#许鞍华说和汤唯合作很遗憾#的事闹得沸沸扬扬。
起因是她在金马大师课上当众爆料:汤唯拍《黄金时代》时太在意外形,没能演出萧红的又饿又冷、笨拙土气,并且认为她虽看书不少,但看懂的不多。
总的来说,就是她对汤唯的表现不满意。
巧合的是,当时汤唯刚靠《分手的决心》拿下了6座影后奖杯,因而多少有些“打脸”的意味。
其实导演公开挑剔演员、尤其是时隔多年“翻旧账”,是非常罕见的,可许鞍华好像不是一般导演。
拍完《客途秋恨》,她点评女主张曼玉“演技一般般”;
拍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她挑剔斯琴高娃“演得应该放松点”;
拍完《极速追踪》,她直言:“不太喜欢刘德华,他没有说服力”;
拍完《幽灵人间》,她公开说对舒淇很失望,还说想过要谈一谈,但怕她直接玩失踪……
她的不一般,还在于当之无愧的“华语第一女导演”地位。
有《桃姐》、《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等影史经典;
两部大满贯、三座金马奖、六座金像奖,至今无人能敌;
还曾荣获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是全球第一位得此殊荣的女导演……
但如果褪去导演身份,回归为一个女性,76岁的她一生未婚、没钱买车买房、住出租屋、爱穿T恤和帆布鞋……
简直哪哪都在反常规。
这个“嫁”给电影的不老女孩,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许鞍华的特别,从早期就有显现。
毕业于文学和电影专业的她,进入TVB后从助理干起。
1976年的《龙虎豹》,她首次担任导演,大到创作、小到抬机器都样样参与,最终成片只花了七天。
当时她说:“倒不是什么一个女人混进电影圈,就是一个新人,得去适应这个环境。”
那年她已经29岁,同龄女孩恋爱、结婚,唯独许鞍华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因“觉得当导演最威风”。
很快,许鞍华开始在电影圈“横着走”。
三年后,处女作《疯劫》上映,立刻打破香港的票房记录,获得金马奖三项提名。
又过三年,《投奔怒海》上映,获得金像奖最佳影片,许鞍华首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是刘德华首次触电,虽只是提名最佳新演员,但也借此一炮而红。
1996年,《女人四十》横扫香港金像奖,并将女主角肖芳芳送上影后宝座。
其中在最佳导演的奖项评选中,尔冬升、严浩、杜琪峰和王家卫,全都不敌许鞍华。
2012年,在《钢的琴》《让子弹飞》《窃听风云2》等片的围剿之下,凭一部《桃姐》,独属于许鞍华大满贯历史再度上演。
也是这部片,让刘德华时隔32年,终于拿下金像、金马双料影帝。
不过,似乎也是从彼时开始,许鞍华的作品,不再受观众欢迎。
2014年的《黄金时代》虽拿下金像、金马奖最佳导演,但票房惨淡,豆瓣热评随处可见“无聊”“看不懂”。
后来2021年的《第一炉香》也是,从选角到剧情,都备受争议。
但就事论事、耿直较真如许鞍华,她挑剔演员,更加检讨自己。
早年拍完《书剑恩仇录》,她多次直言“自己感觉极差,成片完全达不到要求,自己都不敢看。”
在开头提及的“背刺汤唯”事件里,许鞍华其实一直在极度坦诚地自责自己的把控不够到位、对一些设计不够坚持。
只是这些都被营销号刻意忽略掉了。
至于全网群嘲的“骆驼祥子”,她也对马思纯充满歉疚:“我自己是无所谓,倒是搞得她几乎睡不着觉。”
影评人李焯桃曾评价许鞍华:“香港影坛的一个异数。”
她的“异类”,在于“穷而不舍”,一面是荣誉满身,一面是票房长期低迷。
拍普通人、拍文艺片,是许鞍华的电影追求。缺钱,则是她电影生涯最大的难题。
很多人也建议许鞍华做人稍微流俗一点,多拍商业大片,周期短、明星多、流量高。
但或许正如艺术理想同样纯粹的贾樟柯所言:“以许导的才华,不应该去做屈从市场的事,应该做坚持自己的事情。”
在金像奖叱咤风云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就是这样。
投资只有120万港币,而且还是最为商业的王晶资助的。
到大满贯《桃姐》时,情况更加糟糕。
临近开机,没人肯投资,许鞍华已经穷途末路,最后不得不从刘德华、施南生等人那里东拼西凑。
这种窘迫的情况几乎是许鞍华电影生涯的常态。
她有一件素黑礼服被戏称为“新浪潮战袍”,其实无非是因为每次出席颁奖典礼,她都只有这唯一的礼服。
许鞍华的个人生活,也过得清贫、质朴。
她至今未婚,其实早年间母亲也曾催婚。
但拍完《桃姐》后,许鞍华感慨:“即便你有儿女,他们也不一定可以照料你,或者请护士,我不再害怕变老和老无所依。”
此后母亲再也不劝,只说:“我觉得你这辈子不适合婚姻。”
到今年,许鞍华已经76岁,已经“嫁”给了电影47年。
她和母亲一起,租房住在香港较为贫穷的北角,每天搭地铁出行。
不拍电影时,就抱抱猫、看看鸟,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无时无刻不在勘景、找灵感。
在纪录片《好好拍电影》里,有这么一幕。
当时是在举办一场文艺晚会,工作人员向许鞍华建议等会上台说点套路的祝福语。
许鞍华立马拒绝:“我绝对不说,真的。你问我电影的事,我就可以,如果你要说一些祝福的话,我不能说。”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谈及自己的人生,许鞍华曾说:“我的个人生活一片空白,我做人很失败。”
但或许正如某位作家所言:“她的电影就是她的生活,她的人,她的光彩与粗糙,缺陷与完整……整体看,就可以看到她的求索。”
她的电影有两大核心要素:女性和香港。
《客途秋恨》,是因战滞留中国的日本女人和女儿和解的故事;
《女人四十》,是中年妇女在应在家庭、工作和老人中的斡旋;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相依为命的母子与孤独老太交朋友……
这些“小女人们”的故事,总能引发某类群体的共鸣,也都有着鲜明的自我印记。
其实无论是许鞍华的镜头,还是她本人,总透着一股当今时代少见的纯粹和赤诚。
在听到“华语第一女导演”这个称号时,她神情严肃,“这让我很不好意思,你只可以说,我暂时是还拍着戏的导演中第一老的,但绝不能说是第一导演。”
说到“第一老”时,她又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个“华语第一女导演”用她脱俗的电影人生,演绎了一种人人通用的女性主义——
事业、生活没有上下高低之分,不被舆论绑架,只要乐得自在,只要自己满意。
你看过许鞍华的电影吗?对于她的事业和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点个在看,在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