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80岁房贷”背后: 银行从“堵”到“放”, 地产寻找新动能

“80岁房贷”背后: 银行从“堵”到“放”, 地产寻找新动能

房产

17.02.2023

本文字数:4715,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导读:“房贷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或许并非只是简单个例,在其背后折射出银行、房地产市场在压力中谋求破局之道。


作者 | 第一财经 王方然


“最近银行出新政策了,可以用父母的名字再买一套,贷款人年龄和贷款期限之和可以到80岁,很适合你的这个情况。”陈陈(化名)最近接到了来自南宁某楼盘熟识销售的电话。


在当地工作10年,最近他开始考虑买套大点的房子将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但一直困扰他的是,此前在他名下还有一套小房子的房贷没有还清,没有首套买房名额,这次销售人员的话让他有一点心动。


陈陈的母亲今年55岁,如果按照之前的政策,最多只能贷款15年,但延长后最多可以贷款25年。陈陈算了一笔账,如果以贷款200万元计算,之前房贷月供要14000元,现在增加还款期限后,月供大约在10000元,以他和父母目前的收入情况完全可以“上车”。


但因为这个政策刚出,他也还在犹豫,打算观望下后续情况。


据南国早报消息,2月11日,广西南宁多个楼盘对外宣称“住房按揭贷款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2月16日,南宁建发地产营销海报中更是以“贷款年龄最长达100岁”作为卖点,该海报称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最长可贷款至100岁。


第一财经记者咨询南宁部分银行的工作人员,大都表示并未执行,相关贷款政策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当前尚不支持接力贷。但确实有部分银行松绑,将这一限制放宽。


无独有偶,据多家媒体报道,北京、宁波、武汉、成都等地近期也有“松绑”迹象,部分银行放宽“购房年龄+贷款期限”上限。


有业内人士指出,“房贷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或许并非只是简单个例,在其背后折射出银行、房地产市场在压力中谋求破局之道。


“堵”与“放”


银行的态度正在悄然生变。


此前,银行对房贷的态度还是以“控额”“限额”为主。2020年12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分类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此后各地银行陆续出现贷款额度紧张,甚至“一贷难求”。


但近期以来,银行“保额”房贷的举措不断,“攻”“守”兼备。一边是“劝退”提前还贷,防大量资产流出;另一边是“组合拳”支持房贷投放,今年以来多地密集出台政策调低首套房贷利率、下调首付比例、带押过户、放宽“购房年龄+贷款期限”上限。


“1月以来,提前还贷的人数比之前增加了50%左右,我们这儿就提前还了1亿多元,今年压力很大。”东莞某股份行网点个贷经理何思萍介绍,她最近明显感受到工作压力陡增:一方面要不断为客户分析情况,劝导他们尽量不要提前还贷;另一方面,近期其所在的银行面临短期难以找到类似优质资产投资的局面,叠加开门红冲刺期,对于房贷等方面的指标压力开始逐渐攀升。


不少银行开始为“提前”还贷加设门槛,“堵”提前还贷。在社交媒体上,不少购房者分享在提前还贷中遇到的阻力:某国有大行暂停了线上提前还贷的办理,转为线下预约;部分银行还贷需排队,时间按月起步,甚至可达半年;多数银行强调违约金赔付,不建议提前还贷等。


堵住房贷缺口的同时,在政策利好下,银行也在不断积极发力新增房贷。自央行、银保监会宣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以来,已有多地银行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年开年首月,中国调整利率下限的城市接近20个,其中包括郑州、天津、福州、沈阳、厦门等二线城市。


某国有大行支行个贷相关负责人称,政策利好力度高于预期,目前其所在的银行也在积极备战,“抢收”房贷市场。据他介绍,目前他所在的支行商业按揭贷款额度相对充足,因此在符合风控流程的基础上,会加快手续办理和放款流程。


“房贷对于银行来说是优质资产,不良率非常低,抵押率高,每家银行现在都非常重视房贷业务。”上述个贷负责人说。


“最近信贷‘开门红’,一般会放全年贷款总额的50%左右,额度充足、审核宽松,赶快咨询。”东莞某股份行的客户经理小林(化名)最近在某社交平台上不断“揽客”,在他看来,从去年底开始东莞房贷利率下调、首付比降低、限购放开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不少观望中的客户跃跃欲试,正是发力拓展客户的好时机。


和小林类似的还有何思萍,她春节后密集接受了几场关于信贷方面的动员和培训,其中对于房贷的营销节奏、房企对接沟通等方面都有详细安排。


“现在银行其实是比较鼓励房贷的。”佛山某热门楼盘的销售汤明(化名)感触很深,在两年前他表哥买房的时候,首套房需要三成首付,同时资金来源、购房名额都会严格审查。各大银行贷款利率普遍在5.8%左右,只有部分小银行能做到5.4%。


“那时候每天最担心听到的消息就是客户贷款审批被卡了。因为贷款额度有限,如果因为资料有误错过时机,可能还要继续排队。”汤明回忆。但是从去年开始,他发现银行额度充足起来,有时候贷款资料上有一些小问题,银行工作人员还会主动与客户约时间现场沟通。


现在对于他而言,银行颇具性价比的贷款政策也成为他“撬动”客户的买房秘诀之一。他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在最近和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客户对利率、首付方面的一些优惠政策非常敏感。“有的客户观望这个楼盘半年了,如果有一些新的优惠利好释放给客户,那真的就是‘临门一脚’,立马签约。”自己也常常会和楼盘对接的银行客户经理加强沟通,为资质条件相对优质的客户争取一些更有利的贷款条件。


从“限额”到“保额”,银行转换攻守之势的原因何在?从居民存贷款数据中或许可窥见端倪。


一方面从2022年起,虽然存款利率不断下调,但居民存款热情不减。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新高。2022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亿元,远高于2021年。


另一方面房贷增长“引擎”失速,银行关于优质资产的焦虑逐渐升级。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较上年同期(7424亿元)减少超5000亿元。截至2022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3.16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5%,比上年末增速低了6.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仅增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此外,2022年全年,与房贷挂钩的5年期以上LPR共下降3次,累计下降35个基点。随着存量房贷利率在2023年1月1日启动重新定价,银行在资产端的压力将会继续加大。


房贷增速趋缓、存量萎缩、住房按揭贷款的重定价等因素使得银行净息差不断承压。202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4%,与三季度末持平,较2021年同期下降了13BP。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以来该项指标首次低于2%。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银行目前的情况下,“住房按揭贷款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等风声的释放其实不足为奇,这类政策可以和利率下调、首付降低等举措一起形成“组合拳”,缓解银行目前的资产焦虑。


房地产客群危机或持续升级


在房贷频频登上热搜,引发社会性讨论背后,更深层次的症结在于房地产市场近期以来的巨大变化。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利好政策不断。在供给侧,地产融资“三支箭”开弓,为房企引入资金活水;在需求侧,央行发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通知》,开年以来多地调低了房产利率下限“破4进3”,积极降低房贷成本,激活住房消费需求。


但市场暂时仍未买账,房地产市场仍在持续“探底”的过程中。1月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与2022年1月(增加8430亿元)相比,少增5858亿元。其中,以居民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同比减少5193亿元。销售端也并未迎来2023年“开门红”,中指院数据显示,1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总额为4223.3亿元,同比下降31.7%,较去年同期降幅扩大8.6个百分点。


而此次处于风口浪尖的南宁在多轮政策调整中,亦是长期处于楼市低迷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21年7月开始,南宁二手房价格连续下跌18个月。中原地产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南宁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为753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20个月,去化压力相对较大。


购房客户信心缺失、优质客户缺乏成为房企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市场在“收死放乱”循环中不断重复,但大家的基本预期和对房地产长期信心保持稳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在近期发文中称,(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中)购房者预期逐渐暗淡。一方面,疫情期间,居民购买力和信心受到一定冲击,修复需要时日;另一方面,民营开发商爆雷和新盘烂尾风险不可忽视,“资金安全”已经取代“房价涨跌”,这成为阻碍购房者入市的首要因素。


同时,据不少业内人士透露,经过前几年地产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目前市场上有购房名额和资金实力的优质客户其实已经不多。


“我们一般会将客户分为刚需型客户、改善型客户和投资客户。”从事地产策划3年的王岳(化名)能清晰地感受到市场客户的变化,这几年来有资金实力的刚需客户在逐渐减少,投资客户和改善客户信心不足,一套房从咨询到成交的周期不断拉长,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拓展和维系客户。


在他入行之初,正是其所在区域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期,房价一年上涨了50%,他形容那时候的市场是“客户找我们”,但现在的市场更多让他感觉是“我们找客户”,需要通过直播、数字广告投放等方式不断触达客户。


更加令房企担忧的是,中长期来看,客群的危机或还将持续升级。“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中国正在迎来房地产置业人群需求的长周期峰值,这是跟过去20年的最大不同,也是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更为剧烈的深层次原因。2013年以前中国20~50岁置业人群的不断增加带来源源不断的购房需求,自2014年以来,置业人群见顶后开始回落,购房需求迎来峰值。


他还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少子化加速到来,中国出生率持续下降,这导致购房需求持续减少。


如何用好房贷杠杆


“房贷年龄期限延长至80岁,本质是房贷投放的宽松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撇去接力贷的小众化用途,实际上此类政策工具最大的惠及对象应该是中年群体。40~59岁的中年人在办理房贷中,可以足额获得贷款,尤其是可以获得30年期的贷款时长。因为按照旧政策,此类群体贷款的时长不可能超过30年,而若按房贷年龄期限延长至80年来计算,则完全可以轻松获得30年的贷款金额或多增加10年的还款期。


这部分群体有多大?严跃进统计,目前全国40~59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比为31%,明显超过20~39岁、60~79岁的两类年龄段人口。


2023年房地产市场政策端还将如何演变?


中指研究院预计,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不变,供需两端政策均有继续优化空间,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核心一二线城市特别是核心二线城市,政策优化空间较大,如限购、“认房又认贷”等方面继续调整;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房企融资链条有望进一步畅通,企业资金面有望得到改善。


亿翰智库董事长陈啸天建议,支持刚需群体正常的购房和换房需求,还应放松限贷政策,“认房又认贷”的城市可逐步调整为“认房不认贷”,即只要家庭名下无房,无论原来是否有贷款记录,购房时均按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以扩充居民购买力。


除新增房贷外,近期存量房贷利率过高问题也引起广泛讨论。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非房贷利率“一降到底”,综合考虑各方诉求,阶段性、部分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更为可行。


此外,董希淼还建议,央行可以适度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存款利率适当下行,减轻银行负债端成本,减轻银行息差收窄的压力,对冲银行因存量房贷利率下降造成的影响;亦可对部分影响较大的银行进行定向降准以弥补其损失。对于银行而言,主动让利不仅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消费,还有助于留住更多存量客户。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醒,政策调整要慎重、精准。如果因为调控政策放松而导致房价大幅上涨,将进一步增加购房人负担,可能引发新的泡沫风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从“伟哥”到“新冠疫苗”,盘点辉瑞疯狂吸金史从“阳了”到“阳康”,能洗澡、运动、熬夜吗?潘长江,从“老艺术家”到“声名狼藉”,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她被称为中戏“小巩俐”,从“乖乖女”到“中年叛逆”,离婚8年的“姐圈顶流”值得被爱从“环评”到“能评”,发改委如何重塑中国经济【双龙喜相逢】富贵龙#3+《黛山》从“中国服饰第一股”到“锂电大佬”,一代传奇企业家郑永刚病逝,杉杉如何继续领航?从“失意小弟”到“增长明星”,长沙经历了什么?“70岁送外卖,80岁还房贷”:日本老龄化社会真相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疫情概念股走向何方?老俞闲话丨从“奇才”到“歪才”,《滕王阁序》成就不朽传奇从“交白卷”到“抢话筒”,有些东西一脉相承巴黎,巴黎(4)从“弃台”到“毁台”,又一把火燃烧:美国提出台湾“沦陷”(武统)后的世界格局他一人得皇冠 十四亿人得新冠从“垫首付”到“送首付”,深圳这个楼盘再度铤而走险80岁房贷冲上热搜!到底怎么回事?烟花爆竹的“禁”与“放”,影响的不只是年味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重新定义新冠要注意这几点原美团创始人进军人工智能;龙湖今年6个轻资产项目开业;百盛亏损持续加大;认养一头牛更新招股书;双娃乳业破产寻投资人|联商头条从“奴隶社会”到“乐活”,是我看到最大的时代的转变从“格子衫”到“西装”,高徐莱的HWP炼成记南宁房贷最多可以贷至100岁背后的内幕 年轻人排队“提前还贷”真相.....离波马资格线还差一点从“教主”到“布道师”,周鸿祎不服输从“关起门做交易”到“打开门做服务”,平安银行FICC 2.0 战略提速好人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成长”,第三方平台为互联网广告行业带来了什么?从“靠脸吃饭”到“人间油物”,这顶流影帝争议上天意外!大温也沦为“堵”城!一年要堵132小时!名列北美第二!从“做轻”到“做重”,4000亿年轻人酒饮市场,梅见、锐澳、布鲁大师给了哪些解法?知行录 | 李彦佳:从“哥大毕业演讲台”到“纽约华尔街”,我的每一步都在奔赴热爱从“跨域融合”到“中央计算”,这家Tier1如何率先抢跑?从“人工翻译”到“人机共译”, 生成式AI时代百度如何为翻译留下新注解?从“水够喝”到“水好喝”,自来水经历了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