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公布了地铁五期的最新规划,13条地铁缩减到9条。公示的线路包括15号线、17号线一期、19号线一期、20号线二期、22号线一期、25号线一期、27号线一期、29号线一期、32号线一期。2、连深圳都被砍地铁,后面所有城市都要做好心理准备了。除了已经有修建地铁的城市之外,未来无地铁城市(泉州、中山、包头、惠州等)想要修建地铁,几乎难于上青天。建地铁需要满足的三大硬性指标,其实深圳都是满足的。作为内地最具发展潜力的四个城市之一,深圳是国家经济特区,是国家“双范”城市,是GDP超3万亿的城市,是过去十年人口增加了700多万的超大城市。关键就在于后来新增的指标要求:拟建地铁线路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根据2021年的数据,已开通地铁的32个城市中,只有北上广深、成都、重庆、杭州、西安、长沙等9座城市,符合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条件。两条是通往东莞的延长线,10号线东延深圳段和11号线北延深圳段。还有两条远郊线,18号线一期(沙井到光明)和21号线一期(坳背到龙园)。深圳整体是能满足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但边缘化的地区就不一定了。这几年,包括深圳在内的几个大湾区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前两天广东刚发布了数据,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流失了27.2万人,70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深圳到现在还迟迟不发布常住人口数据,估计数据不是很好看。没办法啊,深圳房价这么贵,生活压力又大,这几年流向强二线城市的大有人在。过去十年人口增加了700多万已经是历史,未来10年的人口增量恐怕支撑不起一些边缘化的地铁了。再说光明和龙岗,现在都已经有开通了的地铁线,没必要往非核心区的地方多修,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啊,所以这次西部的地铁规划、还有到现在还没地铁的大鹏线就被保留了。至于通往东莞的延长线,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一直是东莞在单方面自嗨,光是靠这个噱头炒的房地产已经够喝好几壶了。建好了这一段地铁,深圳自己不见得能获利多少,反倒是给别人做嫁衣了,倒可不必。这几年,国家对城市修建地铁按下了“暂停键”,全国地铁门槛悄然收紧。申报地铁是越来越难,除了深圳以外,很多城市都难以获批。像山东潍坊、烟台,湖南衡阳,这些还没有开通地铁的地级市都被拒了;一些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也出现了线路被砍、缩水建设的情况。比如成都,轨交方案2021年相比2020年共减少19条线路;还有杭州,2022年最终获批的地铁四期,和第一版的299.8公里相比,缩减了146.9公里,相当于被砍了将近一半。南京也是,地铁运营里程一度排国内第四。但近几年地铁开通的速度放缓了,今年公布的地铁规划,江北的13号线,和江宁的12号线都被砍了。这有人就要问了:国家不是一直在搞基建吗?为什么要给地铁设卡?归根结底,因为修地铁,并不是什么赚钱生意,甚至还可能引发地方债务危机。按照现行的通用计算,修建地铁平均每公里耗资大约在10亿元人民币,修建一条地铁动辄几百亿。在修建地铁,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融资,要发行债券、政府担保融资等。这一系列的融资行为,如果任由其滚雪球式的膨胀壮大,势必会引起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甚至是系统性的风险,到最后还是百姓遭殃。建成后,地铁运营成本也非常高。而运营地铁每年的车票收入,连塞牙缝都不够。各个城市地铁基本都要靠强大的政府爸爸来进行补贴才能维持运营,如果地方财政实力不足,那也是完犊子。所以中央遏制地方政府无序修建地铁,其实是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目前来看,全国仅有五个地铁公司是不亏钱的。而他们的主要收入,都不在票款上。就拿深圳地铁来说,能不亏钱,就是跟香港人学的那套TOD模式,地铁和房地产一起开发,靠卖房子得来的利润。武汉靠土地开发、南昌靠地铁集团的材料贸易服务营收......其余大部分的城市是年年亏,尤其北京亏得最厉害,一年亏损190亿。强大如北上广深也都需要仔细掂量下财政斤两,更何况是财力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呢。你要说放在以前那种蒸蒸向上的日子也就算了,可以讲未来的预期,可以画画大饼。但是现在,经过3年口罩,各地财政收入放缓,还在喊经济复苏;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反正没有买房的希望,大家都往强二线城市跑,人口大拐点已经逼至脚底下。现在连财政实力强、地铁盈利最多的深圳都要砍掉4条地铁,其他地区未来的境况可想而知。已经有修建地铁的城市还好些,最多就是被缩减未来的规模;但无地铁城市(比如泉州、中山、包头、惠州等)想要修建地铁,基本是没啥可能了。还不了解GPT?快点加入起点财经GPT搞钱交流群(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