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管管吗!5岁男童残忍“施虐”,监控拍下惊人一幕...
大家好,微信又改版啦!
有粉丝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现在邀请大家动动发财的手指
把育学园公众号设为星标🌟
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精彩内容啦
有些孩子,根本就是“恶魔”,他们伤害起人来,一样残忍。
就在去年,一名3岁男童从17楼坠落,被送进了ICU抢救。
这不是没看好孩子不慎掉落的一般意外事件,而是一个8岁的”恶魔“有意所为!
事发当天,小宇的奶奶像往常一样带着3岁的孙子到楼下玩,8岁男孩陈某走过来,骗奶奶说带小宇到不远处玩,几分钟的时间,奶奶就发现孩子不见了。
陈某将3岁的小宇带走后,立马露出“恶魔”嘴脸。
监控显示,陈某在一楼大厅对小宇进行一次次地摔、打、踩、踹,中途有大人出来,他就立马停手,然后强行把小宇抱进电梯。
电梯里,小宇拉着一个女业主的手哭,说要去找奶奶,8岁的陈某竟骗女业主说:“奶奶有事,他是我弟弟,我带他回家。”
上到23楼,小宇又被强行抱出电梯。4分钟后,陈某回到电梯,此时,小宇也想上电梯去1楼找奶奶,陈某却反复将小宇推出电梯。
最终,3岁的小宇被独自留在23楼。
监控显示,陈某先到19楼出去2分钟,接着下到1楼,然后回到23楼找小宇,最后出现在17楼,乘电梯下楼。
而从23楼下行到17楼,陈某并没有坐电梯,很有可能走的是没有监控的楼梯!这反侦察能力,真是细思极恐!
带警察指认现场时,陈某告诉警察,小宇是从2楼自己掉下去的。
可问题是,窗台的高度有120cm,而小宇只有90cm,一个3岁的孩子自己根本爬不上那么高的窗台!
小宇醒来后,他的家人问他是怎么摔下去的,小宇明确表达自己是被哥哥推下去的。
更可气的是,事发之后,陈某的家长没有半句道歉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
一个8岁的孩子竟可以作恶做到这个程度,接连地骗过一个又一个大人,甚至还骗警察!
小宇的奶奶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个在她面前彬彬有礼的小男孩,竟然差点杀死自己的孙子。
我们都习惯提防大人对孩子的伤害,殊不知,轻而易举让人放下戒心的孩子,一样能伤人,狠毒程度不亚于作恶的大人!
小孩作恶伤人的事件,真的盘点起来,根本不胜枚举!
2023年4月21日
一男孩引男童乘坐电梯至顶楼,在男童想进电梯时将其踹倒,随后男孩独自乘梯离开,家长找到时发现男童的鼻子和脸部均有受伤。
2023年3月8日
一名7岁女孩把4岁男童扔进深井,还毫不留情地掰开男孩扒住井沿的手,最后确认男孩真的落入井中后迅疾走掉。
2022年7月1日
一个10岁大的男孩,在等待妈妈就医期间,发现了另一个在会议室中落单的4岁小女孩,反锁门后,将女孩按地殴打。经诊断,女孩前臂骨折。
......
以上种种儿童伤害动物、伤害人的事件,都没有看到哪个家长对孩子有说得过去的教育态度。
无论孩子是不是天生的反社会人格,家长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恶劣行为去纠正和教导。
选择性地忽略孩子的恶劣行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总有一天也会遭到“恶行的反噬”。
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一般会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家庭内部影响
· 过度宠溺 ·
毫无原则的溺爱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横行霸道,缺乏责任感。像很多家长喜欢说“孩子小,不懂事”,可作恶就像滚雪球,小恶被纵容,终将变大恶。
· 过度严苛 ·
过分严苛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总是被“暴力教育”,他也会将这份暴力转移到外部,施加给他人。
· 父母行为 ·
家庭氛围不好,父母总是争吵甚至动手打架,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示范”,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学习暴力的解决方式。
外部模仿
3-6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强,短视频、电视剧、动画片里的不良行为很容易被孩子学来。
另外,孩子也很容易跟同伴学习不好的行为,尤其是和比自己大的孩子。
小编家娃,去年暑假住在姥姥家,跟邻居家的哥哥就玩了一个下午,晚上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就变了,甚至还学会了”SB“。
邻居家的男孩7、8岁,正是“无法无天”的时候,说脏话、欺负同学,在家也总欺负自己的弟弟,学校没少请家长。
见此状,我第二天赶紧把孩子接走了。
孩子“学坏”的速度,真的比我们想象得快。
所以,在孩子自己还没有分辨意识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帮孩子择良友相处,发现孩子沾染了不良习气,也要及时进行纠正。
除了自己以身作则,也千万不能忽略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写在最后·
我想,那些熊孩子身后的“熊家长”也许并不会点开这样一篇内容,他们甚至不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作恶,但事还是要讲,原因有二:
其一,告诫大家,有些孩子并不值得相信,不要看到对方是个孩子就轻易放下戒备。
就像上面案件的奶奶,把孙子交到不认识的大孩子手中,谁想到对方是个“恶魔”。
其二,作为家长,我们也要经常自查,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有没有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对孩子的“攻击性”倾向也要及时觉察和纠正。
只有“清醒”的家长越来越多,作恶的孩子才能越来越少。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啦!
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在看、分享给身边的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