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转发 | 2023改变大会邀请您学以至“变”
过去的这一年,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太多变化。谈及“改变”,我们似乎已经从兴奋、好奇变得疲沓,甚至麻木。
当哈佛教育人再次把“改变”放到台面上来讨论,我们到底还想要讨论什么呢?
我们还要谈“改变”。我们邀请校友、教育工作者和整个教育生态中的伙伴们,一起“改”变的定义,拓展对于“变”的理解。
“改变”到底是什么?
哈佛教育学院中国校友会(HACC)认为“变”是根据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同受众的需要,围绕“新的议题、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方式”设计行动指南,并最终达到可衡量、可持续的成果。在本次大会上,HACC将与公众分享作为教育学习型组织的“改变”思维模型。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切合当下教育社会生态的“新的议题、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方式”呢?
更重要的是,我们想要透过“变”去看待“不变”,去探求什么才是教育中跨越时间也不变的呢?
5月7日起,HACC想要通过
· 1场面向公众的直播活动
· 6次深度的话题研讨
来引领改“变”
公众直播活动
北京时间5月7日(周日)早9:00-11:30
ClassIn平台直播
免费公众活动
扫描二维码,即刻报名⬇️
6位嘉宾,深耕教育领域,以主题演讲围绕“新的议题、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方式”诠释他们在各自领域中践行的“改变”
再以圆桌会议的形式,结合当下热门话题,共谈教育中的“不变”
嘉宾预览如下:
徐红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全国科研型校长、全国特色学校先进工作者。
洞见“改变”
当今的教育正在经历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面临重重挑战。教育内容、方式、过程、评价都将与时俱进,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国伟大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观点是不会变的。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只有在精细识别孩子潜能的基础上,才能精准施策,有教无类,每一个孩子才能将天赋充分绽放。
王韦华
四于书院创始人、四于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分会常务理事,人教社《少儿国学》编委。从教30年,历经小学教育、教育行政、职业高校、教育集团、民间书院的传统文化实践者、传播者。
洞见“改变”
这30年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中度过,唯一不变的,是教育初心。风风雨雨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当下我们越是“求变”,越应该要知道什么是“不变”的;越是“创新”,越是需要“传承”;越是要“与时俱进”,越是要“不忘初心”。这就是古人讲得“知变守常,行健致远”的道理,就是如何处理好“经”和“权”的关系问题。否则要么迷失方向,内心难安,要么不知权变,难以适应社会。
刘湘燕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聚焦教师情感和具身化叙事探究,从女性主义和批判教育学视角,探索论坛剧场在教师成长和发展领域的应用。
洞见“改变”
改变永远指向自我,而不是他者。在每一次具身化叙事探究的现场,我和参与者彼此邀请,走进、倾听、讲述、体验我们共同的生命故事。带着这些故事,我们又会继续作为教育者的生活。在生活-讲述-再讲述-再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不想改变任何人,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改变。
焦念韬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校友。现就职于麦肯锡公司北京办公室,负责人才发展与能力建设业务;原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沪江CCtalk CEO助理,北京新东方明星讲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双学士。
洞见“改变”
教育产业一方面作为国家的公共事业,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着国家意志与时代特性;另一方面,作为逐渐市场化的服务行业,教育产业也在不断进行着社会化的重新定义和范围延伸。面对必然到来的改变,从业者需要抛却成见,摆正心态,对外建立全局视野,对内不断探索自己的热情所在,保持一个积极开放、自足自洽的状态。
段孟宇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校友。现任北京蒲公英中学教育研究中心主管、历史老师。目前主要支持学校教师发展和蒲公英心理健康教育乡村教师研修坊项目。
洞见“改变”
蒲公英中学创办于2005年,是北京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专门为流动儿童开办的非营利性初级中学。从我2008年入读蒲公英中学到2021年我回到蒲公英工作,这中间的13年教育给我的成长和生活带来很多改变。过去两年里,我不断以蒲公英毕业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去感受和再认识蒲公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蒲公英从建校之初就在实践“六位一体”的,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模式,并且不断探索和尝试更符合教育规律的、贴近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方法比如“地毯式”家访。这些经历让我看到每一个儿童青少年参天大树的长成所需要的共通的土壤和养分。
章心旖
哈佛教育学院中国校友会主席。本科和硕士在香港大学、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接受教育,目前在马里兰大学攻读学校心理学博士,研究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并给本科生教授两门课程:朋辈心理咨询和设计思维。
洞见“改变”
因为对教育抱有极大的热爱,在全职工作和学习之余,本着赋能哈佛校友和教育工作者们的初心,我在2020年疫情期间带领伙伴们创立了哈佛教育学院中国校友会。过去的三年,我们总结出了在教育型、学习型组织中推动改变的思维模型:联以至学,学以至变 (Connect to Learn, Learn to Change),期待在今年的改变大会上和大家分享。
深度话题研讨系列
5月12日起至5月21日
通票66元
6场教育主题,深度话题研讨
扫描二维码,预约席位⬇️
创新环保教育——对自然与美的热爱
你真的懂孩子吗?《红楼梦》里的三堂家庭教育课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
大学专业选择与终身学习
教师具身叙事体验工作坊:“我们就是改变” (线上线下均可参与)
纪录片放映交流会:《沉默的县中》(线上线下均可参与)
HACC邀请大家以多种形式深度体验、研讨、共创,垂直深入每个议题中“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方式”,检视”改变“,拓宽对于”变“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还将推送更详细的嘉宾故事以及深度话题系列研讨的具体安排。
敬请期待!
编辑排版:卢雨彤、郭泊羽、陈楚
图片制作:乔儿
往期回顾
HACC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