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大图丨习近平在沧州市考察调研
延伸阅读①
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
考察了黄骅港煤炭港区
了解港区生产经营及发展规划等情况
沧州黄骅港位于渤海湾穹顶处
是津冀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雄安新区最便捷出海口
黄骅港始建于1984年
是河北省第一个地方商港
这是4月28日拍摄的国能黄骅港四期码头。刘建玲 摄
历经近40年的发展
如今,黄骅港
突破了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瓶颈
可布置泊位125个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4个
建成1条20万吨级单向航道
和1条5万吨级双向航道
开辟了32条内外贸航线
通达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的黄骅港
是全国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
也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
第一大出海口
每年超2亿吨煤炭在黄骅港下水
2022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15亿吨
其中煤炭吞吐量达2.2亿吨
电煤保供量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
沧州黄骅港破解“一煤独大”格局
努力打造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3月9日,船舶停靠在黄骅港综合港区集装箱码头进行卸船作业。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十四五”期间
黄骅港谋划建设涵盖
集装箱、滚装、煤炭、矿石、LNG、原油、液化等
22个码头共41个泊位
到“十四五”末
全港吞吐量可突破4亿吨
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
文字记者:曹国厂、范世辉、冯维健
动图制作:骆学峰
视觉 | 编辑:杨文荣、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河北分社联合出品
延伸阅读②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 | 盐碱地如何变成丰产田
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
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
旱碱地麦田
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
及产业化等情况
在沧州,当地老百姓口中的旱碱地
就是人们熟知的盐碱地
提起盐碱地
熟悉农业农村的人们或许会联想到
每逢秋天田地里
泛起的那一层白花花的盐末
盐碱地,也意味着庄稼难以生长
盐碱地在全世界分布广泛
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
然而,在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
大面积的盐碱地已经变为丰产田
目前当地60多万亩旱碱麦
正处在灌浆期
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
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
唤醒这一“沉睡”的资源
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
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2013年,科技部、中国科学院
联合环渤海河北、山东、辽宁、天津4省(市)
启动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针对盐碱荒地和中低产田
重点突破“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
河北省是“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主战场
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
受自然条件制约
土壤盐碱化程度高
小麦丰产难度较大
当地农技人员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
“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
实施了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
旱碱麦产量连年“步步高”
河北省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其中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
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
总产量达13.26万吨
旱碱麦生长周期从头一年10月份播种
到第二年6月份收获
特殊的种植条件
也造就了旱碱麦独特的品质
钾钙镁铁锌含量高
蛋白质含量高达13%至16%
吃起来麦香味儿浓
旱碱麦种植取得成功
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对于端牢中国饭碗、保证粮食安全意义深远
文字记者:曹国厂、范世辉、冯维健
动图制作:骆学峰
视觉 | 编辑:唐兴、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河北分社联合出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