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样的新传学院?
南开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始于1984年,学科前身是原中文系的“编辑学”(后更名为“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该专业应中央要求而建立,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期创办,在国内高校中开办时间最早,现已连续招生37年。2000年,南开大学传播学系正式建立。2021年10月,南开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由科技日报社原总编辑、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亚东担任院长。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精神,在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委网信办指导下谋划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
学院依托南开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势,通过“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等方式探索新文科建设的新思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以媒体深度融合和国际传播的国家战略为导向,以落实“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为目标,致力于在培养新时代全媒体人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更多支撑。
🔺
学院设施-会议室
🔺
学院设施-接待室
🔺
学院设施-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
2022年,工人日报社原社长孙德宏、中新社原总编辑王晓晖先后加盟我院担任教授,大大充实了我校国际传播团队实力。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兼职教授21人,他们深耕教学,成果丰硕,为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与媒体融合方向)”“广播电视学(网络视听与新媒体方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纳入中国语言文学大类进行招生。
大类分流后进入新闻与传播学大类,进行贯通培养。通过学校、学院、年级导师、学业导师、朋辈导师、辅导员等多重指导体系,强化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和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和课程选择。按照课程模块设计,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就业需求,自主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毕业时,参照个人意愿、课程修习情况及专业认定要求,根据需要认定为具体专业方向,授予相关学位,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紧缺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
名师引领课程
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与媒体融合方向)
本专业着力培养讲政治、精业务、高素质、善管理、会研究的编辑出版业骨干和高层次理论研究人才;同时专业还侧重网站编辑、新闻客户端编辑、社交媒体编辑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毕业生能够顺应数字出版与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从事并胜任编辑出版行业策划、管理、编辑、采访、书报刊出版、营销、市场调查等各项工作以及其他编辑工作和出版传播工作。
广播电视学(网络视听与新媒体方向)
本专业着力培养能够从事广播电视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的较高层次专门人才,能够从事并胜任广播电视行业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录、播出、主持、策划等各项工作以及其他新闻传播工作;同时侧重网络视听及媒体融合人才培养,为全国各级融媒体中心和新媒体机构输送优秀人才。
新闻学
本专业着力培养从事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能够从事新闻传播生产与管理相关工作,具有全球视野的“全能力、全能型”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能够从事并胜任全媒体流程的新闻采访、策划、编辑、评论、写作、管理、调查、摄像、新闻发布、舆情分析与应对等工作,承担国际新闻与传播的重要任务,具备进一步深造的良好基础,能够从事与新闻传播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
本专业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创意人为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网络与新媒体素养一流,网络业务功底过硬,新媒体传播理念先进,全媒体能力卓越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从事并胜任融媒时代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与网络与新媒体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出国交流、交换项目。学院还与英国拉夫堡大学有1+1硕士联合培养项目。
毕业生未来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主流媒体、互联网企业、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高校等,同时每年将有约20%-30%的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
实践走访-人民日报社
🔺
实践走访-人民网
王晓晖
王晓晖,1985届校友,原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兼副社长,现任南开大学教授。曾两次获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995年获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15年获评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获评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2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晋浩天
2011届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生、2013届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光明日报记者,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站在南开大学新百年的起点上,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瞄准新闻传播的技术驱动背景与媒介融合态势,探索并顺应新媒体时代融媒体、智能媒体发展的新规律,着力培养具有全媒体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诚邀优秀学子齐聚南开新传,共创美好未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