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挖呀挖”爆火:素人成为网红后的标准四步

“挖呀挖”爆火:素人成为网红后的标准四步

社会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奇怪的流量



现在的网红不好做的地方就在于,他要接受所有人的审视。



主笔|张星云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这样一首简单的叠词儿歌,在最近的一个月里,火遍了整个成人世界,视频传播最广的黄老师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升级为平台的近头部网红。
近两年看似平凡的素人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屡屡显现流量奇迹,每轮都是病毒式传播。如果说一个时代的流量,往往会流向人们最需要的地方,那这些一波接一波的网络热潮背后,反映的是人们什么样的追求和欲望呢?

黄老师直播间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的同事苗千去上海采访了马保国;同事肖楚舟去了新疆尉犁县,采访了因“你这背景太假了”而红的刘元杰,同事孙若茜采访了因上台姿势引爆网络模仿秀的潘周聃。此外我们还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进行了一个专访。

董晨宇专门研究社交媒体上的人际关系,他和团队在各类主播的直播间里做了一年“场控”,采访了大量的主播、榜一大哥和运营,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不断了解网红主播与观众、平台的关系,发表过数篇相关论文,目前正在筹备一本关于网红的书。

这些年里,董晨宇亲眼见证了短视频、直播市场的不断火爆,见证了无数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奇迹我见到他之前,他刚在成都和长沙对主播做完访谈回到北京。

在对董晨宇的这次专访中,我们试图讨论几个问题:为什么黄老师他们能够爆火?这一轮的流量明星与前几代有什么区别?平台的迭代以及变现方式转变的影响是什么?流量到底有何诱惑和影响力?为什么人人艳羡网红,可人人似乎又都厌弃网红?神秘的算法到底是否有迹可循?……当然,我们的访谈还是从“挖呀挖”黄老师现象开始的。

以下是访谈的节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长期研究社交媒体中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挖呀挖”和黄老师会火?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挖呀挖”和黄老师的?
董晨宇:我觉得有意思的一点是,如今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你是怎么关注到这些网红的?但其实问题应该是,他们是怎么找上门来的?现在与朋友聊天,如果你说不知道“挖呀挖”,他会觉得你怎么会刷不到呢?在我看来,一个东西的爆火,大家应该去问为什么人们难以避免刷到它。我觉得这背后很大的原因在于平台需要这个东西。
我相信最初平台没有参与“挖呀挖”,最先开始的推动一定是靠她自己,这个视频本身是有感染力的。随后平台发现这个视频火了,就会给予流量扶持,把它主动推送给你看。这种扶持如今随处可见,比如一个BGM火了,或者一段舞蹈火了,平台都会在流量上给予扶持,进行推广,鼓励大家都去使用这段BGM拍短视频。火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出圈的情况,这是平台特别想要的,只有出圈,平台才能做大。

新疆养蜂人刘元杰因“你这背景太假了”火爆网络。(黄宇 摄)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觉得黄老师为什么会火?
董晨宇:首先我完全不相信任何可复制性的事后推演,因为如果我宣称能建立因果关系,你的下一个问题肯定是,那你怎么不做一个?这种可复制性的事后推演现在已经衍生出了一个职业,就是所谓的算法专家或者流量专家,我是不相信这些东西的。它火肯定是有道理的,其中有一些非必要、非充分条件——不是说必须有这些条件才会火,也不是说有了这些条件就一定会火。但我觉得它们有一些符号性意义。
第一是她幼儿园老师的职业身份。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网红、主播的研究,做过很多访谈,我发现幼师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网红和主播群体,这个职业本身属于有交流性的服务行业,而主播的工作同样如此以此类推的职业还有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模特、空姐,他们都是网红和主播的主力。
第二则是疫情的客观原因。一些线下行业暂时性停摆,幼儿园关门,航空公司航班取消,这些群体需要在其他地方寻找职业机遇,他们就可能会把网红作为一个临时性的过渡,我们称之为“彩票经济”,即所有人都能有机会抽一把彩票,只不过黄老师抽中了但这些人依然不会全职投入网红工作,就像黄老师现在不愿意放弃幼儿园的工作一样。

因“挖呀挖”走红的黄老师(图|视觉中国)

第三,在互联网中幼师是一个非常性别化的符号。如果我们去翻之前抖音上火的关于幼师群体的视频素材,你会发现幼师具有女性性别符号,而这种符号又与孩子并置在一起,这就天然给幼师增加了另一些符号意义,比如单纯、善良、无害,这些符号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是稀缺的。
黄老师火了后,其他抖音网红们也会跟拍,因为使用这个BGM会获得平台给予的流量扶持,但这种跟拍的视频底下会有很多批评,评论里说得最多的是“没有这个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跟拍的网红们不是幼儿园老师,不具备幼师代表的符号感。那些跟拍的人,也许就是典型的网红,有着非常好的身材、精致的面容,但这种跟拍之所以遭受批评,是因为她们破坏甚至冒犯了人们既有的对“挖呀挖”的符号设定。
另外还有一点,这段短视频主角并不完全是黄老师。如果黄老师在家里拍,效果不会这么好,这个作品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背景音,那些孩子们并不完美的、稚嫩的歌声,足够真实的表演,让黄老师的幼师人设更丰满,更立得住了。因此这个作品是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的,不过最后聚焦到了黄老师的侧脸上。我不知道这个视频最早的受众是谁,虽然我没有任何证据,但我觉得很可能是以男性群体为主,因为它所代表的符号价值,更偏向于一种男性审美。

从秀场直播到直播带货,网红们不断经历着迭代。(图 | 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你之前采访过很多网红和主播,按照你这些年的经验,被流量垂青,这件事会对黄老师产生什么影响?以及接下来她将面临什么样的选择?
董晨宇:按照目前的媒体报道,我相信她是一个素人,即便她以前就做过一些直播,拍过一些短视频,但也是底层主播,其实跟素人没什么差别。那么素人成为网红的过程,其实有一个非常标准的规律,通常是四步走。
第一步是“红”,意料之外的红,没有想到的红,我觉得她首先一定是兴奋的,兴奋没多久就变成了惊恐,她会想我该如何抓住这个流量?流量转瞬即逝,我们看到过太多了,在抖音上有一句话叫“一个人火不过三个月”。
第二步是“黑”,红了之后一定会有人骂她,我个人认为对黄老师的批评大部分是没道理的,直到现在我不认为她做错过任何事。但很多人黑她不是因为她做错了事,而是因为随着她越来越红,违背了她所营造出来的一种符号,违背了观众对她的既有想象,这是所有素人红了之后都无法避免的。

@音乐老师花开富贵 发布的部分短视频

举个例子,很多草根网红会人设坍塌,很大原因在于他走向了自己当初所代表的符号的反面。他最早的人设通常是,我住得差,生活条件不好,但我特别想要去做点事,特别有理想,这种象征符号特别能让网友产生共情,甚至网友喜欢这个草根网红正是因为他过得还不如网友。结果因为这事草根网红变红了,挣了钱了,然后就发现,现在的网友是“怕网红苦,更怕网红开路虎”。网友受不了这样的转变,所以会黑他。
第三步是“劝”,就是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开始拉架,反黑,比如说大家不要网暴黄老师了,形成一种舆论上的相对均势。
“红”“黑”“劝”都结束,最后一步就是“凉”,没有热度了,换下一个了。
我发现这种规律贯穿在整个互联网网红生产过程中,那对于素人而言,怎么抓住流量呢?如果我们不“站着说话不腰疼”,设想一下,如果我是黄老师,流量对于我个人的意义是什么?除了宣传推广儿歌的意义,显然就是名和钱,在肉眼可见的未来要凉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延长我的名以及尽力赚更多的钱,这其实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
那从素人到网红,为什么这四步的循环这么快呢?是因为他本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红,这种红是意料之外、不可复制的,因此他也就接不住这个红。比如“挖呀挖”火了后,黄老师还会做其他短视频吗?她去唱了《勇气大爆发》,还可以唱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歌曲,但这种东西一定会被很快看烦的,网民都是喜新厌旧的。

黄老师直播间
如果是一位艺人,在被流量垂青后一定会找个经纪人给他策划,接下来往哪里走,可以去拍短剧,去接广告,去创造更有质量的内容。但如果是一位素人,这些都做不到,拥有的只有最初的那15秒的符号,必须紧紧抓住这个符号往前走,但一般走不长。
这些年我们走访过很多培养网红的公司,它们以前叫“公会”,现在叫“MCN”,区别在于,公会培养主播,但MCN有着更大的愿景,它会说自己培养的是网红、达人,甚至培养的是艺人。但纵观整个圈子,中国这几年有几个网红真正走向了艺人?其实非常少。
比如一个靠变装火起来的颜值达人主播,想去拓展变现方式,想去接广告,但广告商就会认为,你这500万粉丝里,可能490万都是拿你看乐的,你只有取悦他们的能力,没有影响他们的能力。再往后还可以怎么走?他会想去直播带货。我看过很多案例,达人从秀场直播变成直播带货,成功的屈指可数,因为他们不具备直播带货的商业能力,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这其实是个技术活儿。所以说,素人、草根成为网红后,他们的危机感是非常之大的,网红这个行业本身与稳定没关系。

Papi酱等人的入场标志着网红商业化真正的诞生。(图 | IC photo)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如果一个网红不红了,能去哪儿?
董晨宇:会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是没地方去,让凉了的网红去上班,与其他人合作,去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他们可能受不了。此外网红这个群体已经习惯了他们特有的作息时间,很多都是黑白颠倒的。我人生中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一次对网红的访谈,是凌晨1点在成都郊区一家24小时营业的串串店里,当时我的访谈对象刚睡醒,在吃她的“早午餐”。
第二种可能的出路是,网红火了之后知道自己会凉,于是会做一些预案,比如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去孵化其他网红,并以自己成功的案例做背书,招揽一些想要成为网红的人加入他的团队,趁他自己还红的时候,通过比如直播连麦的方式去给自己公司其他人引流,让他们红起来,这时他赚钱的方式就从加法变成了乘法。但这种选择的问题在于,大部分网红的受教育水平不一定高,也不一定有能力去做公司。
还有一种出路,就是快速积累,然后财富自由。当然很多人对网红赚的钱有一种错误预估,其实他们通常赚不了那么多钱,比如一位才艺主播,就是说不靠一两位大哥,而是靠自己的才艺获得观众众筹打赏的主播,做得非常好大概一个月收入10万元,他要是想在北京财富自由可能得播50年。要是普通的腰部才艺主播,直播时有几千人同时在线,一个月收入也就是3万到5万,甚至一两万。

《上位风波》剧照

所以网红群体以后会走向哪里,有各种可能。这恰恰说明这个行业的不成熟,它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比如我去做大学老师,是一眼能够看到未来的,从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到退休然后返聘,70岁之后养养花遛遛狗,偶尔发挥余热去给人家做个讲座。不过话说回来,网红之所以被人向往,恰恰因为这些年轻人不想要一个能够看到的未来,所以回到“网红是一张彩票”的概念,它之所以有吸引力,恰恰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我去成都、长沙的网红公司做访谈,那些网红来自从高到低各个行业,有公司白领,也有流水线上的女工,或者大学刚刚毕业的二本学生。对于工厂女工来说,她的工作完全是重复性劳作,一眼就能看到自己退休的样子,但做网红就像一张彩票,给她一次畅想人生的机会。

流量神话有迹可循吗?

三联生活周刊:感觉平台发展到现在,无论哪个平台,它都会营造一种流量神话来吸引人们去参与进来,似乎谁都可以被流量垂青,一夜爆红,但同时,平台从不公开流量密码的规则,把它故意神秘化,所以算法到底有迹可循吗?或者仅仅是用来吸引人的一种方式?
董晨宇:通过美颜技术、拍摄方式,网红这个行业提供了一个极低的门槛,同时淘汰率又极高。人人都可能红,这其实是一种愿景,提供了一种我去参与的理由,但这种愿景是虚幻的,翻译过来就是人人都可能中彩票。
至于算法是不是有迹可循,那要看你指的是什么迹了。如果说一个BGM火了,你用这个BGM拍短视频,流量肯定会更好一些,因为平台会给这个BGM流量扶持。又比如我之前采访一位短视频创作者,当时视频剪辑赛道因为版权争议,平台故意将整个赛道的流量降低了,但他不知道,以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或者是自己因为说了哪个词被限流了,这就是无迹可循。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创作者在有了一定粉丝之后,会有平台运营的人与他联系,问他愿不愿意加入到创作者群,群里会定期发一些创作技巧。当创作者的流量降低的时候,他就会求助于这位平台运营,问自己是不是被限流了。平台运营帮他查了之后告诉他没限流,然后告诉创作者,有可能是因为你两个短视频中间间隔的时间太长了,平台鼓励连续性创作,所以你流量可能变差了。请注意,这里的话术是在催促创作者在持续地生产内容,但其实与创作者直接对接的平台运营,是平台公司中相对比较底部的工作者,他对算法所知道的信息并不比外部人多多少,他们会通过宣称自己明白算法,来掌握某种话语权。

美颜和灯光技术不仅降低了成为网红的门槛,也提供了批量生产的可能。(图 | 视觉中国)

另外一种对算法话语权的掌握,就是我刚才说的,红了的创作者或者所谓的算法专家。他红了,所以他宣称自己掌握了算法,以此授课教别人怎么红。
在这个游戏当中,真正有人懂算法吗?其实没有多少人懂。因为这个算法背后其实是平台公司的政策转向,只有平台中上层会碎片式地懂一些,底部工作人员是不会知道这些事的。但人们会宣称自己懂,以实现某种利益,比如卖课。但算法是一种知识吗?我觉得算法更多是一种表演性知识,并非实实在在的知识,而是通过表演达到对于话语或权力的占有。
另外一点我的观察是,如果你去接触那些真正成熟的创作者,他们是无视算法的,他们在乎的是他们自己的内容本身。我之前采访过一位在直播电商行业做私董会的人,他告诉我,直播带货这个行业现在越来越像传统行业,他们越来越在乎场景的布置、客服与消费者的对接、主播介绍产品的话术,这些与打造传统店铺,培训销售、售货员没有区别。所以大家都在谈算法的时候,其实真正处于这个行业的人,却认为算法越来越不重要了,这也代表了整个行业越来越成熟,不再被算法牵着走了。
三联生活周刊:还有一种说法,平台营造出的神秘莫测的流量神话,是想通过它让创作者们去买流量,相当于传统行业里买广告了。
董晨宇:很多人有个误解,以为短视频平台是靠直播大哥打赏赚钱,靠礼物抽成赚钱,其实不是这样的,平台的收入主要靠卖流量和广告。平台经济的主要逻辑是向网红贩卖可见性,这其实不是什么新东西,就像菜市场门口的摊位费最贵一样。

《二十不惑》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论文《做主播:一项关系劳动的数码民族志》中把大部分网红比作计件工,我觉得很有意思。
董晨宇:对于网红,大家有个误解,以为网红是一项创意性劳动,但其实网红也许正相反。比如一个BGM火了,网红们就都会用这个BGM拍短视频,结果就是大家都用一种BGM。这里面就涉及一个问题,即规模化生产本质是反创意的,因为创意是无法规模化的。
一旦平台发展强势之后,就会开始规范创作内容。大多数的创作者会主动摸索出一个被规范好的通道,什么东西符合流量机制,是被已经印证过可以成功的道路,他就把它当成一种职业和未来的变现道路。当网红不得不服从平台的时候,网红就越来越像是计件工。而计件工特别需要一个组织者,得有一个车间我才能做计件工,这个车间是MCN。但算法在不断变化,网红的不稳定性是无法克服的,流量不稳定、收入不稳定,因此网红的职业寿命非常短,而对于平台而言,网红一定是消耗品。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奇怪的流量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 奇怪的流量:从马保国到“挖呀挖”/网红加速迭代/谁在手握顶流密码(陈赛)

  •  “算法更多是一种表演性知识”(张星云)

  • 马保国和他的短视频江湖( 苗千)
  • 有请,潘周聃(孙若茜)
  • “背景太假哥”刘元杰:反客为主的“鬼畜”主角(肖楚舟)
  • “挖呀挖”被流量砸中后(陈婉婉 贺伟彧 刘诗予)
  • 流量背后的MCN机构和红人(王珊 印柏同)
  • 没有奇怪的流量,只有商业的逻辑(胡泳)
  • 美国新媒体的流量争夺战(薛巍)

  | 经济 |

  • 市场分析:楼市又凉了(谢九)

| 社会 |

  • 专访:我们为什么要对AI进行有效治理?(余物飞)
  • 热点:承重墙被砸之后(驳静 陈银霞)
  • 热点:私砸承重墙:1.6亿的楼还有救吗?(驳静)
  • 调查:“出走”十年:医生张强的困境(魏倩 张从志)

| 文化 |

  • 话题:情绪传染:需要被更多关注的心理现象(訾非)
  • 教育:当且仅当:数学中的语言问题(苗炜)
  • 书评:“普鲁斯特大祭司”的“追忆”(马凌)

  | 专栏 |
  • 邢海洋:人口负增长后的房地产
  • 袁越:厄尔尼诺终于要来了
  • 张斌:一颗年轻的种子
  •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三联生活周刊》数字刊全部精彩内容👇


本周新刊
奇怪的流量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又见桐花开美女幼师凭“挖呀挖”爆火第6天,在直播间崩溃大哭:普通人接住好运,有多难?美女幼师唱“挖呀挖”洗脑全网!太上头了!美女幼师“挖呀挖”爆火,却在直播间崩溃大哭:普通人接住好运,有多难?“挖呀挖”美女幼师爆红后,还是惹麻烦了…说说“挖呀挖”爆火的背后真相医生提醒:这样“挖呀挖呀挖”或增加患病风险...“挖呀挖呀挖”太上头!国家队也出手了……美女幼师凭“挖呀挖”爆火后崩溃大哭:普通人接住好运,有多难?“挖呀挖呀挖”洗脑全网!为啥会如此上头,专家这么说......美女幼师凭“挖呀挖”爆火第9天,在直播间崩溃大哭:普通人接住好运,有多难?我和聊天机器人(AI)对话早财经丨巴厘岛命案女性死者胃部有大量液体,总领馆发声;“挖呀挖”火了,作者遭网暴;英王查尔斯三世加冕“挖呀挖”小黄老师的无P图照片火上热搜了,网友直呼判若两人00后美女幼师凭“挖呀挖”爆火的第7天,哭晕在直播间美女幼师凭“挖呀挖”爆火第7天,在直播间崩溃大哭:普通人接住好运,有多难?被“挖呀挖”颠覆的流量和网红幼儿园最新神曲,比《孤勇者》还上头!网友:我老公都“挖呀挖呀挖”了一上午美女幼师“挖呀挖呀挖”全网爆火,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挖呀挖” ,快来挖(答)出“立夏”的秘密🤗打赏收入超200万?“挖呀挖”爆红的黄老师,被网暴逼回老家了从“挖呀挖呀挖”的爆红看互联网内容平台的权力体系美女幼师“挖呀挖”爆火第6天,在直播间崩溃大哭:我看到背后最恶心的一幕...从火爆全网的“挖呀挖呀挖……”中,我读懂了什么?“挖呀挖”美女幼师爆红后,果然出事了“挖呀挖”火了!黄老师连开多场直播,桃子老师否认“挖”到几套房!首唱者却遭网暴,当事人回应遥思龙泉桃花宴美女幼师凭“挖呀挖”爆火第8天,在直播间崩溃大哭:普通人接住好运,有多难?那名“挖呀挖呀挖”的男子,抓了!“挖呀挖呀挖”太上头!国家队出手→引发争议!“挖呀挖”的黄老师,原来是这样一个人~“挖呀挖”:全民低幼化背后的悲剧冷却的不止季节(41)— 丧葬费“挖呀挖呀挖”爆火,她们却遭网暴!当事人回应​了贼喊捉贼式的新疆指控,让人出离愤怒凭“挖呀挖”爆火的美女幼师,摊上大事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