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不能上网不能说话, 美国大学生开启“修道院”式生活?
“戒掉科技,而且一个月不能说话。”
这是美国学生内里·罗德里格斯在课堂上听到的训导。她一头雾水。要知道,这是一门让学生重新思考教育目的的课程,尤其是在这个智能科技新闻盛行的时代。
第一堂课名为“从容生活。”学生每周都要阅读一个不同的修道院传统,并采用其中的一些做法。在该学期晚些时候,他们还需要遵守一个月的沉默宣言(除了“从容生活”期间的讨论),并上交手机,戒掉科技。
罗德里格斯刚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主修经济学。谁能想到呢,她在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居然不是“博弈论”等专业课,而是“僧侣班”研讨会。
这门课的主讲老师是贾斯汀·麦克丹尼尔(Justin McDaniel),他知道学生们还有其他课程、工作和课外活动,但他会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保他们可以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01
“练习过僧侣生活”
整个班级就这样慢慢进入了“沉默宣言”。
首先需要把每天的讲话限制在100字以内。其他规则从第一天开始:在课上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和女生位置分开,且男生要穿白衬衫,女生要穿黑衬衫。
麦克丹尼尔博士不建议他们彼此自我介绍,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思想来互相了解。麦克丹尼尔给每个学生都取了新名字。
“我们在练习过僧侣生活。每天早上5点起床,每30分钟写一次日记。”有学生认为,从这门课中获益最多的唯一方法是“体验这一切。”
值得注意的是,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很多。他们渴望一种“反技术、内省”的体验。研究表明,贫困的年轻人很少有持续思考的机会,所以他们在大学里可能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发展社会科学界所说的“认知耐力”。
然而,高等教育正明显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很多教授不会禁止学生带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进入课堂,而是想办法用课堂上的Facebook和Instagram账户等来迎合学生的“科技瘾”。
02
人工智能闯入课堂
另一个不受欢迎的课程访客是:人工智能。一项针对100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30%的受访者曾使用ChatGPT来完成书面作业。
根据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学中心制作的提示单,一些校园教学专家鼓励老师不要担忧,要接纳AI,甚至建议他们布置一些类似于“帮助发展ChatGPT的指令功能”“使用ChatGPT生成初稿”等作业。
发短信、贴标签和聊天机器人正在给学生制造痛苦。最近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60%的美国大学生存在至少一项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有15%的学生产生了自杀念头。
研究显示,较长的屏幕时间与较高的焦虑和抑郁风险之间存在明显关联。虽然社交媒体有时可以让人们抱团取暖,但总的来说,虚拟社区的支持不能弥补流言蜚语、欺辱霸凌所带来的伤害。
我们需要对此进行干预,但也不一定非得是“沉默宣言”的方式。而是更大胆一点,把科技、人工智能放在合适的位置:它们是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
这并不意味着将高等教育与现代世界隔绝开来,这是有选择地回归欧洲中世纪修道院学校的根源,并重新开启对“意义”的传统式追寻。
03
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中保持优势
即使你想有效地使用ChatGPT,那你也应该保持充分的阅读。不然的话,学生如何判断ChatGPT所产生的文本的优劣?
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时间和空间思考他们的最终价值。所谓的“沉思”或者“马拉松式阅读”并不是为了进行短暂休憩,而是为了找出“人生目的”。在机器对医学、法律、金融等工作造成威胁之际,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紧迫。
用时髦的教学术语来说,大学应该关注的学习成果是:认知耐力和存在清晰性。
大学可以通过与普通教育要求相结合的课程来实现这一切。理想情况下,一连串的书籍研讨会将关注点放在不同文明的经典文本上。当学生完成学业后,他们可以直接进入对口的专业领域,用他们想要的所有技术来连接大脑,并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观点来武装自己。
考虑到这样做可能存在的风险性,大学也可以在寒暑假开办试点课程。
总之,思考自我价值和培养认知耐力不应该是奢侈品。重点不是拒绝新技术,而是帮助学生在与技术的关系中保持优势。
大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成为独立个体,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遵循的规范,而不是让别人为他们选择。第一步就是拿出口袋里的手机,并努力克服随之而来的不适和沉默。上过这门课的学生对此印象深刻——
“我并不期待拿回我的手机。”
来源: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25/opinion/college-students-monks-mental-health-smart-phones.html
更多精彩:
清华700多门课程英文授课,外文教材翻译中文,为什么这么难?
开飞机、造火箭…这些好玩的大学课程,放在美本也是相当炸裂的…
哈佛的精髓:它用4年400门课程告诉你,何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转载:译言。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和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美申研求职交流社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