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纵目面具为三星堆“六大国宝”之一,宽138厘米,高64.5厘米,眼睛呈柱状向外凸。一双雕有纹饰的耳朵向两侧充分展开,造型雄奇,威严四仪,为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青铜面具|Wikipedia.org
三星堆文化遗址,被称为“第九大考古奇迹”。
它里面有太多未解之谜,就比如说今天要讲的“纵目之神”——有着一双凸出的眼睛的青铜面具。
因其造型独一无二,让许多人误以为是外星文明。
三星堆文化,其实就是古蜀国的遗存。
对于古蜀国,李白在《蜀道难》就提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意思是,蚕丛和鱼凫两人开创了古蜀国。
三星堆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古蜀传说和三星堆文化考古的对照表,将蜀地文明分为:蚕丛时期、柏灌时期、鱼凫时期、杜宇时期(约商末周初)、开明时期一直到秦灭巴蜀。
三星堆文化遗址,通过考古证实,大概是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其中就有和古蜀国两位王相符合的文物,一个是有着鱼和鸟图案的金杖(对应古蜀国鱼凫王),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纵目的青铜面具(对应古蜀国首领蚕丛)。
《华阳国志·蜀志》里面指出:“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古蜀国的第一位首领名叫蚕丛,他有着一双奇特的“纵目”,眼睛不仅特别大,还双双向前突出,视力非同一般。纵目青铜面具在出土的时候,要四个人才能抬起来,一定不是用来戴在脸上的。
情况很可能是:部落先民们崇拜蚕丛王,也希望自己都能够拥有这样一双目光深远的眼睛,于是用了特别夸张的手法,专门制作了一副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Wikipedia.org
历史学者段渝先生认为,蚕丛氏应该是黄帝的后裔。蚕丛氏进入成都平原的年代,大约在商之前,与夏代相当。
那个时候大禹在蜀与各部落会盟,并未到成都平原。后来选择中原建立了夏朝,有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蚕丛氏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想迁居,因为他的部落在岷山上游的一带,那里的地势峰峦叠嶂、河谷深切,人们只能够依山凿洞而居,死后也是用石棺埋葬。
直到有一天,他用自己的纵目远远的看见了成都平原地势开阔、沃野千里,非常适合居住。他毫不迟疑地带领着整个部落跋山涉水,迁徙到了成都平原。
其次是蚕丛氏全家掌握祖传脱贫技术。
黄帝娶嫘祖为妻,嫘祖是黄帝的元妃,生下了青阳和昌意二子,而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嫘祖就是西陵蜀族女,也就是她是蜀地的人(四川盐亭人)。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里面记载有:“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精通的是什么呢?很多人应该知道,“嫘祖始蚕,衣被天下,开启了人类远古的文明”。
嫘祖亲自到过蜀山氏的部落,教会蜀山氏人民把野桑蚕驯养成家蚕,教会他们缫丝、织绸、织锦,蜀山氏就变成了蚕丛氏。
第一代的蜀王蚕丛氏,很喜欢穿青色的衣服,当地人因此称呼他为“青衣神”,四川的青衣江就是从他而得名。
在《说文解字》里面,“蜀”字被解释为“葵中蚕也”,《尔雅》和《玉篇》也说“蜀”是“桑中蚕”。
|zi.tools
“蜀”与“蚕”,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古蜀国也被称为“蚕丛国”。为何后来三星堆文明无影无踪?难道是遇到了劲敌导致文明灭绝?根据有关考古人员的发现,大部分掩埋在三星堆遗址里的文物,都曾经遭受过人为的损坏,它们要么存在着被大火灼烧过的痕迹,要么就明显被刻意地打碎过。1号坑中出土的器物,大都有被火烧过的痕迹,骨渣和象牙都被烧得发白,不少头像的颈部已经熔化并向上翻卷,一些小型铜器已经被烧化,紧紧地黏在了一起。2号坑也是这样,里面出土的两件精品文物——青铜大立人像和青铜神树被打残,青铜大立人像断为两截,而青铜神树上的各种装饰配件,如树叶、太阳神鸟等等散落四处,部分人面具也被打烂或者是经历过高温的熔化。但这些器物都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纸进行一样,从整体上安排了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形成了一种统一又神秘的秩序。显然如果真的是遭遇劲敌,他们会有这种“好心”工整、有序地摆放?三星堆考古现场|Wikipedia.org
三星堆考古现场,其实只是古人一个巨大的“燎祭”场所。什么是燎祭呢?这是史前文化中的一种祭祀现象,把玉帛、牲畜等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和祖先。在祭祀过程中,形成的浓烟与香味,也是燎祭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尚书·络诰》 郑玄注说:“禋,芬芳之祭也。”古蜀人正是先精心制作出了供奉神灵的器物,然后再打毁、焚烧,用这种方式祭祀给他们心目中的神灵。所以,一般人所谓的三星堆文化,其实不过只是三星堆文化的祭祀坑,并不是他们所有整体的全部。三星堆文明并没有突然凭空消失,而是在另一个地方继续着他们的传奇。2001年,地处成都市区的金沙文化遗址的出土,解开了古蜀国后续存亡的问题。金沙文化遗址的发现,内中出土的许多文物,都证明了金沙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沙文化遗址和三星堆文化遗址都在成都平原地区,从出土的文物上来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都属于古蜀文明的一支,只不过是在出现的时间节点上有着先后之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在《山海经》中提到的“成都载天”和扶桑、建木等太阳神鸟栖息的神树,都是和太阳有关的。三星堆出土“青铜神树”|Wikipedia.org无独有偶,金沙文化也出土了类似的太阳崇拜的文物,那就是太阳神鸟金箔。它的含金量极高,极其轻薄,相当于一张小纸片,可谓是做工精致。它的内部是一个镂空的结构,有十二个等距分布的纹,这既代表着太阳旋转时的光芒,同时,又表示一年有十二个月。外面有飞舞着的四只神鸟,代表着四个方向,以及一年有四季。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Wikipedia.org
此外,和三星堆文化一样,金沙文化遗址里面也出土了大量的象牙,总共发掘了100余根完整的象牙和数以吨计的象牙制品。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里面,还有一块长达59厘米的龟甲,这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占卜用的龟甲了。看着,就问你眼熟不眼熟?对了,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不就是这玩意嘛,这东西好有年代感。
河南出土的甲骨文是商朝的,古蜀文化也是同一时期的,也很看重占卜,他们用烧红的金属棒在龟壳上烧出一个洞,根据其裂缝边缘确认吉凶。除此之外,金沙遗址出土的还有一件金冠带,表面上有四组相同的图案,包括一个人头、一支箭、一只鸟、一条鱼所组成。
要指出的是,这个图案和三星堆出土的黄金杖高度相似,那件金杖纹饰也是由箭、鸟、鱼所组成的。
第一,金沙文化遗址和三星堆文化是有亲缘关系的,金沙文化就是三星堆文化的持续。第二,这些鱼和鸟的图案,都是对古蜀国鱼凫王(鱼鸟)和杜宇(杜鹃鸟)的记述。古蜀国前期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四代王之后,一切就都变了。汉朝的文学家扬雄在《蜀王本纪》里面记载说,杜宇开国后自立为王,又称望帝,在成都平原统治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生了一桩奇事:荆地有一人叫作鳖灵,“其尸亡去……随江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为相。”就是说,湖北有一个叫做鳖灵的人,在溺水身亡了之后,尸体随着江水漂流到了四川,竟然又复活了过来,望帝杜宇还任用他为丞相。就是说发洪水了,就好像是当年尧帝时(大禹治水)规模那么大。这场洪水的起因,是因为龙门山一带突发强烈的地震,导致山崩、滑坡,沿今白水河、湔江,流向沱江的古岷江,在峡谷被堵塞,光光山以下成为断头河。堰塞湖湖水上涨,在雁门与汶川县城间的低矮分水岭溢出,向西南流向汶川县城与杂谷脑河交汇。成都遥看龙门山脉|Wikipedia.org
河流改道,原流经三星堆的古岷江枯竭,三星堆人赖以生存的河流陡然消失。杜宇不懂得治水,而来自长江流域的鳖灵,却有着长期与水打交道的经验,因此被委以重任来治水。鳖灵通过治水,获得了很大的支持,杜宇的帝位不久就到了他的手上。有的说是杜宇禅让,有的说是憋灵阴谋篡位,总之从杜宇没了王位归隐丛林,死后化作杜鹃,日夜啼叫直到滴出鲜血来看,里面似乎有着某种冤情。继位之后,憋灵号称丛帝,又称为开明帝。后来,他的子孙继位,也称开明帝,古蜀国王位成了家天下。历代的开明帝基本上来说,就是在金沙文化遗址这里统治的,金沙城是古蜀国最后的乐土。公元前451年开始,秦蜀两国就围绕着南郑(汉中)展开了争夺战,到公元前387年,蜀国终于夺回了南郑。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趁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之际,派张仪和司马错灭蜀,古蜀国正式灭亡,成为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后方粮仓。所以,三星堆文明与中华文明一脉相连,和外星人没有一点关系。
探索者:陈士东,男,祖籍东北。曾任朝阳易经学会理事,主讲易文化。创办有传统文化研究所,出版过三部专著,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传统文化类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