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笼中》:王宝强拍出来的,和没拍出来的公众号新闻2023-07-09 02:07关于王宝强的一段佳话,是有人给他颁了最令人失望导演,他真的去了现场领奖,并表态“希望这是自己最后一次领这个奖”。彼时,王宝强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获得差评一片。时隔六年,亦经历了中间的家庭私事闹剧,王宝强再度执起导筒,选择了以2017年“格斗孤儿”事件为蓝本的现实主义题材,拍摄了这部《八角笼中》。这个“笼”的意象,譬喻的不仅是孩子们的人生,也是王宝强这几年的人生状态。那么,《八角笼中》真的让王宝强翻身了吗? 《八角笼中》里面出现过一张王宝强少年时期的照片,不是电脑合成的,而是王宝强在出演《盲井》时,拍下的剧照。出身于现实主义题材,回归现实主义题材,《八角笼中》可以说是王宝强的一次初心回归。总体来说,《八角笼中》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只不过,它的刻意类型化是亲近观众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削减了本身的深度和广度。《八角笼中》会很容易让人想起让文牧野名声大噪的《我不是药神》。如果简单粗暴地总结《我不是药神》的模式,那就是“一个有道德瑕疵的好人+底层民众的群像+复杂多面的主题”。《八角笼中》有刻意去靠近这种创作范式,譬如原型人物恩波其实是受当地基层人员所托,帮孩子们寻找出路,目前所知的公开资料里,他并没有什么道德瑕疵。而电影为人物向腾辉设置了一些道德瑕疵,他坐过牢,拉孩子们来打拳只是想靠他们赚钱,后来才被孩子们感动,想起初心。这种人物设定虽然合理但也较为套路,跟传统的警匪题材美剧男主有什么区别呢——他往往是有一段破碎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很差、有一个因为他的失误而殉职的好友/搭档,他可能有酗酒/嗜药的坏习惯,如今又遇上了一个性格迥异的新搭档······在原型“格斗孤儿”事件里,焦点的问题是:为什么格斗是孩子们唯一的出路?格斗这项运动给孩子们带去了什么?舆论的传播、公权力的介入是否合理又给孩子们的命运带去了什么影响?《八角笼中》对这些问题都有涉及,但并没有太深入的讨论。 电影选取了一个孩子的家庭来展现他们的贫穷,但仅仅停留在单个家庭的不幸上面。尤其是向腾辉与马虎的姐姐见面那场戏,明显口型对不上,根据姐姐要求弟弟们关门以及说完话就躺下来的表现,完全可以推测出,这场戏原本是表现姐姐打算用自己的身体来赔偿向腾辉的,而且前面所谓来送土豆的男人,也并非纯然是来“送”土豆的。所以这场戏改得是对的,原本的情节,就会完全暴露出创作者思维的局限性,把一个地区的苦难,聚焦在一个用身体换食物换谅解的女性身上,这是很冒犯的,不是说没有这样的现实,而是你逃避了更血淋淋的现实,投向了更香艳的现实。 《八角笼中》没有能够深刻地拍出孩子们只有这一条路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程度和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我们都知道,这是出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其实也是《八角笼中》的基础问题,它逃避了很多更残忍的现实,选择了看起来更“感人”的方法。除了逃避系统性的贫困问题,它也没有表现出格斗这项运动的残酷之处,在拳击题材的电影《激战》中,人们甚至都可以看到这项运动本身的残酷,对一个成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我们却几乎很难在《八角笼中》看到格斗这项运动对少年儿童带来的潜在危险。也许你也看到了,电影曾经提及,马虎的眼中已经有了杀气,但这种杀气是如何得来的,这种杀气将会怎样伤害这个孩子,人们应当怎样去防患于未然,片子里是语焉不详的。 但从有些情节设计又可以看出来,主创还是想讨论一下孩子的前途问题的。原型事件中,主管部门及时介入了,小孩被带回了,一些俱乐部也拿到了体校的资质,这条路基本上就断了线索,大家看不到所谓的唯一的路将会如何发展。而《八角笼中》设计了两个孩子后面的发展道路,让我们看到了所谓唯一的路的隐患。你可以遇见一个好人,拥有出路,同样地,你也可能遇见一个坏人,毁掉一生。如果总是渴望遇到明君清官,而不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现代社会秩序,就不会有现在的法制社会。这就是这部片子探讨这一事件的底层逻辑,它很清楚,孩子们的生存问题,不是一个善良的男人救了他们还是毁了他们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系统性的问题。孩子们是不是只有这一条生路,是的,但这一条生路当中,孩子们无法接受教育之后走上邪路以及可能被不规范的行业潜规则毁掉,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所以后来李梦扮演的女主持人问向腾辉的那番话非常重要:当初你是不是骗了他们?换言之,如果你没有良心发现,孩子们是不是在签卖身契的环节就已经成为了杂技团的小动物?你后来的一番好心,是不是间接造成了孩子们被卖给了恶魔? 这也是向腾辉这个人物比较丰满的地方,你看到了他的无力,一个是他没有能力挽狂澜改变孩子们命运的无力,再一个是,命运的残酷告诉了他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那就是,他好像确实间接导致了孩子们被这个浑浊的江湖残害。一旦系统坏了,你的好心很有可能无意中成为帮凶。与此同时,这场对谈里,向腾辉面对媒体也发出了无情的嘲讽:“那你们关注晚了。”媒体关注晚了,真正的公权力又何尝不是介入得太晚了呢?但质问媒体总是容易些,整个原型事件也是如此,大家嘲讽提出问题的媒体总是容易一些,而真正该为此事负责的部门和人,就隐形了。当然,媒体肯定是需要反思的。基于孩子们后来的遭遇,尤其是李梦提出的那个问题之后,人们也会看到,主创并没有完全把责任推给媒体,他们确认这是应该被报道出来的一件事,只是,它应该被如何报道呢?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在被报道之后,这件事的处理到底是以暂时平息舆论为主,还是为孩子们的长远着想呢?在一个有缺失的系统里,个人的良心发现,只是偶然因素。向腾辉固然是好人,但因为系统的缺憾,个人的努力是如此的卑微。这部电影虽然没有直接浅显地说出来,但是从它给孩子们设计的后来的命运就可以看出来,编剧已经看到了这些隐患,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矛盾。当然,这部电影也无法挖得太深,比如把孩子们的贫穷具体为个体的、家庭的贫穷,而不是地区发展的落后;比如在孩子应该受教育这个问题上,它也设计了向腾辉的努力,但电影把基础教育设施的落后,简化为了私立学校校长的道德问题,或者说是商人的逐利本性,这其实都是弱化了真正的矛盾,一种可以理解的避重就轻。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主创是有意表现复杂性的,但又只能避重就轻,最终成为一个看起来很完整但又无法真正趋近于《我不是药神》那类的电影。不少观众会拿《消失的她》和这部《八角笼中》对比,认为后者胜出不少。其实《八角笼中》的编剧署名“七七”,极大可能就是陈思诚的笔名。因为《八角笼中》早期宣传时就曾经曝光陈思诚是编剧,只是后面把他藏了起来,而陈思诚出生于1977年(网络上也有1978年一说,但陈思诚与编剧李亚玲的公诉材料显示他确实是出生于1977年)。在陈思诚和王宝强合作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两人都是“钢七连”的,所以“七七”这个笔名与陈思诚有诸多关联,而且《八角笼中》的后期费用也是陈思诚出的,只是如今可能为了把重点都放在王宝强身上,于是隐去了陈思诚的身影。如果反向去思考,《八角笼中》在人物设计和文本上的优缺点,也确实具有陈思诚一贯的特点,有一些小聪明但缺乏挖掘复杂和深刻的能力。 再说演员,很多人说《八角笼中》是王宝强新的代表作,我认为在导演作品序列里,可能是的,但是在王宝强主要的演员赛道上,《八角笼中》暴露了他的一种危险的走向。如果你真的有时间重看王宝强早期的作品,不管是《盲井》《Hello!树先生》,还是只算配角的《天下无贼》,王宝强的质朴和天然都是难以复制的了。王宝强近几年演了太多类型片,《唐人街探案》之类的,浮夸得合理,但也让他有点混淆了,所以才模仿《唐人街探案》咋咋呼呼的气质,搞出了一部饱受批评的《大闹天竺》。以抽烟镜头为例,曾经的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的抽烟镜头,是被段奕宏称赞得天花乱坠的,他也的确值得,因为王宝强的确去农村观察了大家抽烟的样子,发现越是混得不好的,抽烟的样子更夸张,所以才有了那么经典的镜头。《Hello!树先生》(2011)但在《八角笼中》,有一场戏是王宝强得知有人砸场子,他就猛地把手中的烟砸在了地上,支着手臂冲入八角笼,这一套动作就非常类型化。当然这可能也是王宝强选择了类型化的演法,但我会担心,他还能回到那种质朴得仿佛下意识的反应的演法吗? 总的来说,《八角笼中》为了考虑主流观众的感受,或者说为了调动大家的情绪,还是把一些冷静的思考藏了起来,尤其是结尾的处理,柔化了不少,把一场社会事件的辩证思考,藏在了一场比赛的大场面戏里。但这些退让和可以理解的避重就轻,也就使得它难以成为一部经典佳作。不过它会受到观众的支持的,因为它起码是真诚的。 作者丨李慧慧正在吃补剂编辑丨 李慧慧 排版丨石页「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好 课 & 好 物电影好物 | 原创周边重磅上新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