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首次!上半年外贸规模突破20万亿
招生报名咨询联系 吴老师 15336570122(微信同号)
海关总署7月13日发布2023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进出口总值累计为20.1万亿元,同比上涨2.1%,其中,6月进出口总值较去年同期下跌6%,较5月数据上涨1.2%。
分项目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累计总值达11.46万亿元,同比上涨3.7%;进口累计总值达到8.64万亿元,同比下跌0.1%。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同日出席国新办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对上半年进出口走势、近期外贸增速明显回落、外贸关联数据统计差异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
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
吕大良指出,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取得新突破、结构实现新优化,展现了较强的韧性。
“关于下半年外贸,我们感到既有压力也有信心。”吕大良坦言,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于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短期外需回暖动力不足,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的目标。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9.76万亿和10.34万亿元,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从环比来看,二季度进出口比一季度增长6%,5月份、6月份均环比增长1.2%。
吕大良认为,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总体是符合预期的。
具体来看,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呈现出三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是外贸活力走强。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4万家,同比增加6.9%。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不断扩容,同比增加8.3%,外贸经营主体活跃度明显增强。
二是外贸结构更优。吕大良表示,从贸易方式看,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65.5%,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稳步增强;从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开放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进出口分别增长2.8%、4.5%,分别高出整体增速0.7个和2.4个百分点,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21%,区域发展更趋平衡。
三是外贸动能汇聚。吕大良指出,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我国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汇聚外贸新动能。
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占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34.3%;同期,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7%和10.5%,国际市场更加多元。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8.6%和26.4%,开放平台作用发挥明显。“新三样”产品,也就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动能充沛。
回应外贸增速放缓:平稳发展有支撑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6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按美元计价分别同比下跌6.2%和10.1%。
“大家对近期外贸同比增速的变化有所关注,网上也有一些表示担忧的声音。”吕大良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海关总署认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总体是平稳的,同比看起来似乎走得“慢”了一点,但环比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二季度环比增长,最近连续两个月的环比也是增长的,平稳发展是有支撑的。
吕大良指出,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规模创下20.1万亿元的新高点,这在历史同期上是第一次,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这一突破,是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动因素’消退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吕大良表示,从增量看,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了4000多亿元,“相当于我们国家去年一整年300多万辆汽车出口的总值。”
同时,从数量来看,吕大良表示,进入二季度,进口、出口数量同比转为“双增”,当季进口数量增加了5.9%,出口数量增加了2%。“贸易量的增加带动贸易规模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外贸进出口基础坚实,是实实在在的增长。”
此外,从全球看,吕大良指出,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贸易放缓是各个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
与周边已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我国外贸仍然展现出了较强韧性,竞争优势稳中加固。海关总署根据WTO公布的最新国际数据进行测算,前4个月,我国出口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实现小幅提升,表明我国外贸表现出的更强竞争力。
民企已成外贸“稳定器”
2022年,民营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了50%。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到52.7%,继续保持外贸主力军地位。
吕大良指出,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在规模、结构、质量上,都为全国外贸进出口作出较大贡献。
一方面,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同比增加了8.3%,达到45.9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的85.1%。
吕大良表示,民营企业已成为外贸的“稳定器”,上半年进出口10.59万亿元,增长8.9%,拉动我国外贸增长4.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高质量出口贡献突出。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24万亿元,增长5.4%,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比重提升5.7个百分点,达到44.7%。同时,民营企业是拉动“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力,共出口3463亿元,增长64.6%,对同类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8%。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出口1.6万亿元,增长11.6%,自主品牌占有率提升0.4个百分点,达到22.6%。
此外,上半年,民营企业农产品进口值增长21.9%,高出我国同类产品进口增速5.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肉类进口值分别增长24.2%、13.1%。同期,医药材及药品进口值增长了24.8%,高出同类产品进口增速4.2个百分点。金属矿砂、煤炭进口量分别增加33.9%和148.8%,分别高出同类产品进口增速25.6个、55.8个百分点。保供稳价作用凸显。
直面进出口关联数值存差异质疑
针对当前不同经济指标存在差异的热点问题,吕大良回应表示,不同的经济指标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记录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和状态,指标内涵、统计口径和采集方式等是有区别的,既相关又不同。
吕大良举例指出,“出口交货值”和“出口值”虽然都带有“出口”两个字,但是确有不同:
一是统计对象的不同,前者统计的主要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或者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后者统计的是所有企业实际出口货物价值;
二是统计的时点不同,前者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销售时间为准,后者是以海关结关日期为准。
吕大良表示,上述两者在大的趋势上是较为一致的,但在个别月份历史上出现背离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对于“国际收支货物贸易统计”和“海关货物贸易统计”的差异,吕大良也有进一步说明,他指出:
一是统计标准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标准,后者采用的是联合国货物贸易统计标准。
二是统计范围不同,前者以货物的所有权是否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为依据来确定统计的范围,后者以货物是否跨境为依据来确定统计范围。
“以我们用的手机为例,如果是来料加工以后内销的手机,前者统计的是内销手机的全值,后者统计的是进口料件的价值。”
吕大良强调,编制并公布进出口货物贸易统计是海关的法定职责,海关总署也在不断推动海关统计制度方法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持续夯实海关统计的工作基石,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为数据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来源:券商中国
招生报名咨询联系 吴老师 15336570122(微信同号)
帮点个“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