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
【留美学子】第3025期
9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华人新移民眼中的世界
——品读应帆小说集《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
文:洪君植
前往瓦尔登湖,我只带了一本应帆的中短篇小说集《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上车随意翻开的第一篇是《山中有千莲》,题目足具中国元素,甚以为诱因,便好奇发翻了起来。
文中述及地确有千莲台、千莲池,但它却是“北美最大的寺庙”,中国人来到旅居地的佛教寺院,不因来朝拜,因为来赏莲,令这篇小说所承载的心理容量骤然充满“不确定性”。
读其行文,果然融汇东西方知性男女的情感与节制,春水微澜间识得期间的流动,一下被吸引上去了。
接下来,便是《团圆》、《结婚》、《结婚另一种》等,一直到后面的《游泳课》、《谋杀》、《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和《夜里十一点洗碗的男人》中,男女主人公分别由献科、黛珊或是嘉鱼、麻将、艾美艾等名号出场。
这些角色常常互相调换,却又很容易互为印证。他们在美国或其他异域遭遇的爱情,总是渴求中的真切与现实中梦幻闪烁相交映。内心背叛现实随顺,充满理想却又面对的生活“亚历山大”。
他们向往着未来,却又时刻塌陷于生活琐碎,他们纠结、挣扎、奋争、期待,这些是旅外华人的总体宿命,却又是东西方大多数人共性。各自的际遇不同,却都湮没于全球化的浪里涛间。
一篇下来,人物的摇曳人生,几乎可以里面的“天衣有缝”来概括,差不多不是献科、黛珊、嘉鱼、艾美艾们恋爱、婚姻、家庭这条主线延续中华人物类似平行于“家有夫妻”概念下的的连续剧,人物一直围绕着他们来展开,他们言行,他们的“触受”与“想思”,他们的挣扎、奋斗、渴求、无奈的拼图,都在一篇篇的作品“节点”中,展露无遗。
快读完半本,才发现,这篇“千莲”本来就是第一篇,难怪这么有代表性,这么有能量,这么有个体特征的行文调性。
读着读着,应帆的“涉事”、剧情叙述风格,包括孔献科、林黛珊与李嘉鱼、艾美艾等一众男女主人公人的经历、奋斗、命运转折与心理历程有如何展现的?有哪些感受?初读完,掩卷回放,总体印象渐渐浮现出来。
深度切入现实生活
按照《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这篇小说里的说法,小说集的主人公多为“在纽约生活够十年”的“纽约客”,他们常为付账、临时性失业、尬对人群、东西方文化冲突(细微至体味、观赏重点之类的纠结)、人情、隐私尊重、爱的表达等等繁复无尽、不分巨细的实际问题所纠葛。
题材上多数以纽约为背景,即使是人到了阿姆斯特丹,心性也没有离开纽约这个“新阿姆斯特丹”为圆心来画生活情感的“半径”,深入切进华人圈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高科技行业到健保话题,从房地产到婚恋,从职场到文化碰撞等等,将旅美华人的生活“撕扯”给你看。
黛珊等主人公们,借小说中的情节推进,鲜明的坦露他们的命运真实与心理真实。许多现实感,读的人无不对照着自己周遭的“现场”与过往,同理心自然油然而生。
为什么,因为应帆“以小见大,让人读后有种‘隔壁老王’家的熟络之感。”(枫雨语)他们的遭际,旅外华人、国内漂族必然心领神会;未有此类经历的读者多能于此照见自己的坐标,生出相应的思惟与感慨。
象献科、嘉鱼、黛珊、艾美等这群华人移民,说他们拼搏,道他们坚韧,看到他们保持希望和乐观,一点也不为过,当面对生存和发展难题,面临来自白人同事和社会歧视等层面的挑战时,他们有“躺平”或颓废的余地吗?倒逼他们的,正是故事中任何一个普通移民都必须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法则。
在这一点上,其实应帆要斩获这一大项,只要履行“如实”写出来的义务,应基本可以“达标”了。当然,应帆不是纪录,不是“报告”,而是带着敏锐视角闯入社会斗兽场的小说创作。
纽约42街
细腻的情感描写
应帆擅于场景描述,擅于在场景中刻画人物当下的内心景致,或孤独,或猜疑,或迷茫,或苦闷,或失落,于期望、企划、奋斗、挣扎中展露其间。华人移民在异国他乡的内心世界,你可以说他们敏感、脆弱,但正是置于上述背景,实质却是通达、坚强。只有在违逆的境界面前才见人性真实的那一面,珍贵而难得。
当今这世界,谁不是漂泊者,谁不是奋斗者?谁对谁未能感同身受?在应帆的行文中,黛珊、献科、艾美等一群人,正是从这群华人移民中“细分”出来的“知性移民”——当代知识分子或是技术移民阶层的生存回春增效与他们的情感困扰。
这类知识型”新移民“因其求学履历与专业背景各自的特殊性,有评论家指出,这促使他们“大多与周遭的美国生活是疏离的”,甚至认为“他们的情感底色是缺乏信任的、迷惘而又孤独的”。
在《狗嘴象牙》里,应帆笔下的主人公楚樵与妻子小瓷通过验孕棒证实怀孕之后,即使稍前看到妻子为他缝纽扣而感动的男主人公,这时也有这么一段心理动荡:“这时他(楚樵)忽然意识到,事到如今,小瓷却没有一句埋怨自己的话……只是他转念一想,一时也不知自己是该感激小瓷这样的理智宽宏,还是应该怀疑她的不埋怨其实另有原因,毕竟,只有她自己知道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不是楚樵的。
谢楚樵被重新飘回到脑中的疑云吓了一跳,却到底无法排遣,又不能在这时候言为心声──按照老美的说法,这时吵架盘问,那 是完完全全的‘政治不正确’和‘道德不正确’。哪怕他表示一点点的疑惑,也不晓得什么样的潘朵拉魔盒在等着被打开呢。
楚樵决定此刻还是什么都不说为妙,却又想:如果哪天我也扛不住了,也跟那报纸里人学习,带着儿子女儿偷偷去做个亲子鉴定215狗嘴象牙吧;到那时,是真是假,是分是合,都由鉴定结果说了算了。他这么想着,一边觉得人性可悲,一边又觉得这主意荒唐可笑,就跟演电影似的,一时倒有哭笑不得的感慨,面子上却不露出来。”的确,应帆喜欢写他所熟悉的知识阶层新移民的情感困惑。
正是因为这些“新移民”面对残酷的环境,更多地是在无奈与惆怅中,坚韧地思索、突围,虽然眼见着他们被生活的滚滚红尘所淹没,但他们的内心并不是随波逐流的,而是在不确定的前景与打破宿命中保有一定程度的醒觉力,让他们实际并未曾轻易地屈服。
在《结婚》、《结婚另一种》等小说里,黛珊、献科对传统中国婚事的期待与有限的卡上钱数相冲突、面对失业的当下与未来家庭承担之间的矛盾,正是普通心理在移民层面时应有的心理冲突。而作为在国内属于“高知”阶层的他们,面对回国创业的不确定性与“至少也算是旅居美国”这样面子上的风光,他们退回到保面子的困窘。
当面对情感冲突与包括生理在内的人性诱惑时,内心深层次的冲突在观念、人情、爱情、亲情、伦理等层面相互角力,最后还是良好教育与理智发挥应有作用将一时的雾霾驱散,尽管又一波雾霾可能随后浪至,但当时的良心善举却是明晰的、清楚的,令己亦使人感动的。这些不容易捕捉到的细微的心里正是读应帆小说最为珍贵的。
正是因为心理上的共振,自然就容易令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共呜,对小说情景中的人物,自然能感受他们的有血有肉,有情怀有道义,这又从哪来,当然从心理来,从情感来,从擅动作细节中来,从言语中来,从形体表情中来,从他们的烦恼来,从他们的反省中来,从他们觉察中来,从他们艰难而又义无反顾的抉择来,从他们知其不可为可勇往而前中来。
这样的“人物形象”还不能从心中立起来吗?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能耐,一种力量。当然,这种力量更来自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描写能力。应帆正是借助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的通道,将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挣扎和追求,付诸情感、心态与思想,令这些细节,自然而真实,引发读者的喜怒哀乐、苦乐忧喜。
纽约时代广场
寓广泛性社会问题于个体事相呈现中
整本小说集不仅仅翻动给你一部华人移民的生活图册,还提供了对包括纽约在内的华人社群所处的困境与人性探寻。作者还很巧妙在借助吃喝、游览、通话、行程等等际会,在对话中或思考中“置入”对于美国及中外社会的“介入性”探讨。比如,在《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中就借助亚当与艾美艾在一顿中式简餐中的对话,谈到“外国人”这个概念在东西方各国中心里映象。
同时还谈到美国接纳非法移民与医保政策之间的关系,“你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无原则地接纳非法移民”却对“自己的国民其实都照顾不好。”虽然GDP花在医疗上的百分比是最高的,有17%,但是“我们的医疗品质是所有发达国家里面 最差的。” 这导致他们认为的“川普上台不是偶然的”。
关于移民问题,居然回观到国内,“因为你知道的,在中国似乎有太多的潜规则和灰色地带,所以大学毕业我决定要来美国” 。在诸多小说篇章里,应帆借小说中角色,多次谈及房地产投资、婚恋观念、职场竞争等问题,有的事实上已经涉及全球,有的是美国华人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有的是各国的移民经验乃至华人文化在传承与传播方面面临挑战,等等课题,不一而足。
纽约中心花园
富有个性化的叙事方式
应帆的叙事方式风格灵活多样,他善于结合不同的场景与氛围,构织故事。小说集里,献科、黛珊、嘉鱼、艾美、麻将等人的言行与心理,所呈现的是这群华人移民在纽约等地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在困境中成长。
他通常以第一人称进入叙事,让读者对小说中的叙述有自然的亲近感。有的篇章则以多角度叙述,呈现了华人社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多样性的叙述方式使整部作品显得丰富、有趣,而这些“趣味“的背后,触发的是思考,是对问题解方的探寻。
在《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这篇小说里,圣诞买树、造树、除树是一条明了的线索,主角也以艾美艾担纲。但人物的位移却如多幕剧让角色在特定情景下变成的诉说主体。当艾㺯艾向亚当询问他的父母也就是艾美艾的导师师母时,转由亚当来讲述这些年来导师一家人的变故,这也推动了艾㺯艾这个“我”从暧昧到“收留”亚当住下的情节前行。
当已为亚当生育孩子的汉娜找上门来后,故事叙述者就转到了这位来跟亚当理论的事实上他的“孩子他妈”这一头了。这个转换过程是观艾美艾“她把门开了一条缝”开始的,“却见一个肤色黑黑、脸蛋圆圆、身材胖胖的年轻女子站在那里”,这个从宾汉顿来的年轻女子就是汉娜,她自称来找她的男朋友。根据汉娜的描述,她刚刚为亚当生了孩子,并从她的口中,知道了亚当一起卖圣诞树的查尔斯描述亚当来找艾美艾之前,就已经跟查尔斯打过赌,表明当晚就能把艾美艾“你这个亚洲贱货弄上床”。
这样的换角色叙述,让女主艾美由“起先还能暗自惊叹汉娜刚刚生产几天就能如此英猛”,而变成“渐渐如坠五里云雾,却又觉得故事线条如此清晰”直至“忍无可忍,把看得见的属于亚当的东西放在他的阿迪达斯大包里,扔到门口”。这样的心态转变,正是伴随叙事的灵活变化,迅速反转情节,并让故事进程的描摹达到惜墨如金的效果。
同样在这个小说里,艾美艾这个女主,让的行为和心里角色的及时转换,让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并且充满立体性。其他作品亦是如此。在变幻的叙述中,应帆通过深入描写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让读者能够对这些角色的特点、困境及其突围,有了明朗的线索,由此体会这些华人移民,在诸如纽约这样的多元化的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见识到他们的应对方略与成长历程。
当然,充满个性的叙事,实质蕴含着小说背后多元的叙事内涵。小说集里的篇章,总体上展现了纽约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的特点。作品中出现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物,他们带着各自的背景和故事来到纽约,相互交织、碰撞和融合。这种多元性为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情节和人物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纽约这座城市的魅力。纽约的独特魅力在《狗嘴象牙》、《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等作品中,借由露西和亚当的夸赞、恭维侧写出来。露西对楚樵滔滔不绝赞美纽约:“我真的很喜欢纽约!吃得好,玩得好,热 闹,像中国。”她还有意借对他人的嫉妒和自嘲“波士顿也很漂亮……也许就是 人家说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吧,邻居的草坪总比自家的绿……”来表示这种艳羡慕之情。
当然,个性化的叙事离不开主题的多样性,小说集所涵盖主题还包括移民、文化冲突、家庭关系、爱情、婚姻与家庭的维护等。应帆通过这些故事,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并引发了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讲述了个人的故事,还反映了大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变迁,尤其是精神的流变。当然,这等表达方式,让大家看到应帆手笔干净利索,令小说语言朗朗上口,流畅而优美,富于节奏感,自带韵律之美。优美的语言和节奏感为故事增添了一层魅力,使读者更加享受阅读的过程。
纽约公共图书馆
《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共鸣,诸多篇章和合而成,一起刻画了一系列富有个性和情感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奋斗和成长过程中所展现出了进取、勇敢、坚韧与宽容,令人物性格与内在品质的塑造,有一鲜明的趣向。
应帆的《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与其说是中短篇小说集,还不如说这些小说架构了一部不是长篇的长篇,谨此推荐给读者们!
作者 洪君植·纽约
海外汉语文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北美深具影响力的出版人
双语诗人、翻译家、批评家、出版人。出版诗集《纽约演义》《最后的伊甸》《诗集》《人间洪君植》《纽约客》《心灵史》《人在纽约》《诗选》《性史》等80余部。曾获国内外诗歌奖若干,诗歌作品翻译成英语、德语、日语等。现任美国《国际诗坛》杂志出品人、纽约新世纪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留美学子】近期发表
精选汇编 ↓↓↓ 百篇尽收眼底
汇编1-15期
汇编1-32期
汇编1-21期
汇编1-35期
汇编1-30期
汇编1-26期
1-30期
喜欢就点“赞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