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比弗利山庄贵妇们最近热衷的全层胶原激活来了!
除了全层胶原激活,紧致提拉轮廓,还附赠改善毛孔粗大、皮肤敏感、痘坑痘印、暗沉粗糙、痘痘痤疮的彩蛋!
仪器来自以色列,贵,全国没多少,稀缺。但羊把价格打下来了,2字开头就能做到!
正品保证+足量足发+治疗头专人专用,给大家操作的都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平均案例5000以上。
限时限量,姐妹们赶快扫码进群蹲名额👇
城市:北京、长沙、成都、广州
杭州、南京、上海、深圳、武汉、郑州
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羊的审美再一次被刷新了——
德化白瓷,你到底为什么这么美啊???👇
如果羊不说,宝子们是不是以为上面那张图片是纸?
德化白瓷展,是最近国博超级火的宝藏展览🙏今天羊就给抢不票的宝子们来场线上视觉盛宴,跟大家聊聊——
德化白瓷,凭什么是我心中2023下半年的美学之最?
德化白瓷展,一场新的美学狂欢
2023下半年的美学震撼,一是来自封神团队对殷商美学构造的匠心还原,二是来自国博最近的白瓷展。
德化白瓷,是福建省德化县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的标志产品。
瓷是什么?它是用土烧成的器物,比陶质细致,质硬而脆。
而德化白瓷之所以让人觉得震惊,是因为它用实体做出了最飘逸的感觉。
明明是瓷,却更似纱👇
手艺人们不仅能像上图一样做出轻薄滑腻的质感,更能搞出这种肉眼可见的“磨砂”触感。
好似上手一摸就能体验到衣物上柔软细腻的颗粒👇
人物的发丝也被精心塑造,纤细的丝状线条精美绝伦,丝丝缕缕宛若凝脂👇
自东汉时期佛教被从印度传来中国后,它又随着中日间的交流传到了日本,南洋群岛的人民也很早就开始信仰佛教。
而德化白瓷的土质优良,非常适合烧制代表圣洁、尊贵的神像。
比如纯白的观音像充分展现了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气韵👇
这种形象被输出到国外之后大受喜爱,日本以及东南亚佛教对其格外偏爱,佛像也就成为了德化白瓷的某种输出形象代表。
圣洁的白配上暗色调的背景越发凸显出神秘、幽静的神圣氛围👇
皱纹、皮肤、眉骨、串珠…
德化白瓷对人物的描绘出神入化,每一处细节和起伏都恰到好处。
当然,德化白瓷也并不局限于纯粹的中式。
吊带褶裙西洋帽,再点缀上几朵红花,低调又洋气👇
轻盈飘渺的芭蕾舞裙丝毫没有白瓷的实体突兀感,薄薄的一层如蝉翼般灵动。
如果把颜色再做得粉嫩一些也并不会影响白瓷的高级感。
它不仅可以表现中式的圣洁,同时也能拥抱异域之姿,展现多样风情。
德化白瓷还有自己的“千手观音”👀
无数双手重叠在一起,有种混沌的魔幻感。
「破碎」得恰到好处的瓶子与精美绝伦的白色花朵,放在一起就是一副「完整」的艺术品👍
似真似幻,潇洒飘逸。
这不是静止的瓷器,而是流动的美学。
而每次刷到人物衣服的细节时羊都忍不住要感叹一句:这到底是瓷器还是绸缎???
原本只是一捧土,经过手工匠人们的数道工序最后竟能呈现出如此真实的编织衣状态,这其中花费了多少精力可想而知👇
这种以假乱真的褶皱完全可以被认为是陶瓷艺术的巅峰代表之一。
好似一阵风吹过,衣袖就会飘动👇
这就是最近刷屏的德化白瓷。
它用最高级的白展现人物最真实的状态,同时兼备佛性与西洋特色,美得圣洁又多彩。
而这个以前并没有过多听说的艺术形式,又究竟是什么来头?👇
德化白瓷凭什么是“上品瓷器”?
“BLANC DE CHINE”,原文“中国白”,这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它是中国瓷器之上品。
中国历史悠久,有那么漫长的陶瓷文化,为什么偏偏德化白瓷能获得如此高的赞美?
说实话,虽然外国人给了很高的评价,但相比起在五代时期就已经以烧制白瓷而奠定历史地位的景德镇来说,德化白瓷在大部分国人心中还算“小众”。
可它的地位其实并不低,德化甚至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景德镇最出名的是青白瓷,而他们的制作工艺一般来说是:采土、炼泥、拉坯、利坯、画青花、施釉、烧窑。
采用的一般是纯度最高的高岭土,然后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进行烧制。
但因为成本价值较高,所以景德镇的瓷器一般是作为艺术瓷和陈列瓷,制作方向也大多为瓶、碗、杯、托、盘等👇
和景德镇瓷器比起来,德化白瓷的发展方向则显得很不一样。
就像羊在上一段中提到的,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对佛像、人物或是花卉等实体事物的塑造。
而这其实也是因为德化粘土的粘塑性更强,所以在捏制时更容易体现细节,比如褶皱的衣物👇
薄如蝉翼的技艺👇
人物细节的拿捏👇
因为德化白瓷具备极强的可塑性,所以成品大多能给人带来逼真、灵动的视觉效果。
白瓷是德化瓷器的特色。
虽然和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方向不同,但德化白瓷的杯碗盘等制品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冰清玉洁,质地细腻👇
但和景德镇瓷器不同的是,有些德化白瓷的烧制温度并没有那么高。
因为烧制速度较快,色泽亮丽,所以日用瓷器其实并不能体现出超凡的工艺水平。
德化瓷器在历史上的崛起和海外贸易息息相关,发展日用品只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其素白的颜色也符合大众审美。
可艺术真的分高下吗?
羊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在佛像等宗教题材方面的创作上,德化白瓷算是一种标志。
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出了白瓷,德化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另有历史资料记载,德化窑经过宋、元时期的稳步发展后,特别是元代所生产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过海陆运输大量销往海外。到了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这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至此,德化窑也达到了全盛巅峰时期。它不是最出名的,但不代表它不能灿烂地绽放,德化白瓷品类多样,题材丰富,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工艺特色,同时也承担着对外交流的职责。并且在白瓷之外,德化瓷器还有更加多元绚丽的色彩👇那么德化白瓷这种纯净素雅之感,对我们,以及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中国白,向世界
十八世纪的某一天,有人为德国奥古斯都二世献上了几件白瓷,并跟他说这东西甚至高于黄金。因为这些白瓷的独特气质,奥古斯都二世曾叫人仿制,但都没法做出这种“中国白”👇很多西洋人对德化白瓷的痴迷其实也源于这种难复制性。德化白瓷被称为是“世界白瓷之母”,它白度好,光泽度高,热稳定性强,致密度高,透光度好。但对观赏者来说,这些物理特性其实没那么重要,德化白瓷的“白”本身就是其本身最大的美感。在中国,“白”也是一种文化——陆游写“川云苍白不成雨,汀树青红初著霜”;李贺写“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零花白”;包融写“色向怀铅白,光因翰简融”…在中国传统色彩中,有关白有非常多的想象:它是草上的霜,是天上的月, 是林间的花,是屋顶上的冰。他们都是白,但不是同样的白,然而不论是怎样的白,中国人对其最大的印象就是圣洁和素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白色甚至还一度作为皇家专用颜色。比如《东宫旧事》里曾说:“太子纳妃,有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它同时也是一种低调的素雅,在文学中甚至还是一种带有冷感的美学想象。比如白居易在被贬之后写下的那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里面的“秋月白”其实也是一种意象。泛白的月光既素雅又清冷,所以在我们的电视剧里,带有仙气的、白月光感的角色也通常以白衣为主👇而白色于中国来说还是一种带有“哲学性”的颜色,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我们文艺创作中的“留白”——比如国画里虚实相生的留白,可以代表空,可以代表静,是一种极具东方意境的审美象征。它是东方禅宗意义上的“无”,却也是海纳百川的“有”。一是他们本身就对白色有审美偏爱,二是德化白瓷的瓷质人物和他们的大理石雕刻有着类似的形式。但最重要的第三点其实就是羊在上文所表达的,当时的欧洲也存在着一种“东方想象”——白色作为极致圣洁与东方禅意的代表颜色,德化白瓷自然而然地被他们认为是很有中国美学气息的艺术创作。因为德化白瓷从来都不仅仅是瓷器,它更是能够融合东西方特色,并在古代承担中式美学对外输出职责的杰出代表。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份对美的想象,也有一万种对“中国白”的理解。德化白瓷或许不是中国最出名的瓷器,但这份纯粹的素雅之美永远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学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