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视频获13w点赞,医生:荒谬!
这样进行新生儿复苏,真的应该点赞吗?
撰文 | 李月兰
保定市第七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医学相关类视频屡上热搜,无意中被某平台推送了一则关于新生儿复苏的视频,在这则时长达2分54秒的视频中,拍摄了一个出生后没有心跳的新生儿如何在医生的帮助下转危为安的。整个视频配着潸然泪下的文字和扣人心弦的背景音乐,氛围感拉满。
弹幕中一片加油助威、称赞白衣天使、感叹生命之伟大的留言。与之相匹配的是13.6万的点赞、1.5万的留言以及2.0万的转发,至于浏览量,一定非常大,从媒体的角度,这篇视频一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推送。
视频的主角是一名紧闭双眼、满是胎脂的新生儿。最开始出现的画面是宝宝头朝下倒吊着,脐带断端还夹着血管钳,文案“这个婴儿已经半只脚踏入鬼门关,医生正在全力抢救”,“孩子一出生就没了心跳”“抢救了几分钟依然没有一丝好转”。最后经过各种剧烈的摇晃、拍打、揉搓、按压……终于在黄金10分钟内转危为安。
相信每一个非医生观众看完视频后,都会感动的一塌糊涂,但作为一名从事新生儿专业的医生看到这则视频后,真是痛心,甚至于愤怒,细思极恐。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从2004年7月起,中国原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和强生儿科研究所、美国儿科学会共同合作,在中国建立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
为了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组于2005年、2011年、2016年、2021年发表了新生儿复苏指南,并进行修订。笔者根据该2021修订版指南[1]对视频中部分严重违反科学救治的操作进行纠正。
根据视频内容,笔者针对以下8点进行纠正:
1
新生儿复苏需要医护团队配合,尤其是重度窒息者,而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整个视频约3分钟,只看到一双手在操作,未看到任何协助抢救的人员,现场最起码应该有一名医生一名助产士,很快还应有新生儿医生甚至麻醉师参与。难倒有时间拍摄视频就没时间喊一个靠谱的上级医师帮忙吗?
2
新生儿出生后,首先要进行评估,评估主要基于呼吸、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率,决定采取的首要复苏措施。视频中孩子一出生就没有心跳,为心脏按压的指征,未看到有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其实施按压。
3
抢救了几分钟,没有一丝好转,判断孩子复苏不成功。新生儿复苏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时限要求,实施一项复苏步骤后,要进行30秒-60秒的评估,如果无效应赶紧进入下一个步骤,而不是抢救了几分钟了,依然没有一丝好转,还在慢条斯理的用吸引球吸嘴巴。如果确定心率小于60次,应该积极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甚至进入应用肾上腺素等下一步步骤,而不是仅仅依靠吸引球吸引或头朝下吊着。
4
复苏时,应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注意头部擦干和保暖,复苏体位为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视频中并未看到任何保暖措施,甚至于反复涂抹“油状液体”,也就是文案中说的“药”,此“药”不但不起作用,还会加速散热,不利于复苏。
5
在新生儿生后初步复苏的步骤中,如果经历保暖、体位、吸引仍无自主呼吸,确实可以进行刺激,但仅仅是用手轻拍或手指弹患儿足底或按摩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中,需要正压通气。
但视频中的刺激包括长时间剧烈上下左右摇摆身体和头部,重重的叩击背部,甚至于俯卧托起孩子冲击背部。这种方法不但对窒息复苏起不到作用,甚至因为时间过长延误最佳抢救时间,动作粗暴引起颅内出血等严重损伤。
6
新生儿复苏过程中,尽快建立通气,给予一定浓度的氧气要贯穿始终,当然足月儿可以用空气复苏,但最起码要有气体吧,整个复苏过程中,未见到使用球囊进行正压通气,未看到任何吸氧装置和正压装置,就这么在空气中摇摆孩子。
7
心脏按压应在气管插管的配合下进行,即使基层医院不能掌握气管插管技术,最起码应有一个正确的按压方法,即:按压的位置为胸骨下1/3(两乳头连线中点的下方),避开剑突。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产生可触及脉搏的效果。
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按压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放松时拇指或其他手指应不离开胸壁。按压的方法为拇指法或者称环抱法,双手拇指按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双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
按压的频率,应该为每90次心脏按压,配合30次正压通气,达到每分钟120个动作,视频中的心脏按压频率、节奏、按压部位、方法全部错误,起不到复苏的作用。更别提“手臂酸痛也不会停歇三秒”有多么值得称赞。因为手指按压,力度适当即可,不会太费蛮力,所有不会手臂酸痛,更不能停歇哪怕1秒。
8
视频中数次提到孩子皮肤青紫,但是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复苏并没有明显的青紫,如果窒息时间太长,皮肤甚至会变成苍白色,但视频中孩子肤色始终相对比较红润,当然皮肤颜色可能是相机呈现的原因。但肌张力也就是孩子肢体的紧张度,窒息的孩子肌张力低下,甚至松软,但是我明明看到,这个孩子右手紧紧握着血管钳,窒息的孩子绝对不会有这个动作。
新生儿复苏是新生儿科、产科医生、助产士等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需要反复培训巩固,每一个分娩现场都应该至少有一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卫生工作人员,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
我国新生儿复苏项目推广以来,明显降低了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新生儿复苏有严谨的流程,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每个动作规范与否,配合默契与否都可能决定复苏效果。尽管有一些基层助产单位,可能因为一些设备及水平的限制,这项技术掌握的不好,但绝不能像视频中那样,毫无章法,完全错误,如同儿戏。
细思极恐的是,真正置身于复苏现场的时候,大家会高度紧张,所有的心思全部在抢救上,哪有时间拍视频,哪有时间煽情?而且抢救的画面怎么会剪辑完了配上完全不专业的语言发表到公众平台,争取到家长的同意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医生教条,没有按照规范,孩子不是也被抢救活了吗,也算救人一命呀。但是这么粗鲁的抢救,带来多大的损害,这么不规范的复苏延误了多少时间……这个孩子,我希望他能健康成长。
最后附上正确的新生儿复苏流程图[1]
[1]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21年修订)[J]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 25(1) : 4-12. DOI:10.3760/cma.j.cn113903-20211122-00967.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