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富士康动手的背后
2022年11月,郑州富士康因为口罩原因陷入停摆危机,有记忆的读者应当记得,当时很多年轻人从厂区跑路了,导致工人数量不足,再加上当时处于iphone14的出货高峰,产能缺口愈发扩大。
于是富士康和郑州周边的人力中介都打了招呼,撒钱招人,力度相当大,比如老员工返厂给500,全勤奖一万五,每天出勤给400,但从厂子里跑出去的年轻人,笃定了主意:
不去。
用工危机直接导致iphone14出货日期延长,当时的苹果天猫旗舰店直接把14机型的发货时间延长到了43天,而美版的发货时间也延迟到了圣诞后。
金主爸爸不开心了,富士康很慌,向河南求援。
几天之后,河南长葛市发布了一则驰援郑州富士康园区产能的倡议书,倡议书后来引发了不少的争论,因为倡议书题目是这样的:
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报名郑州富士康招工的倡议书。
换句话说,因为年轻人跑了,用工不足,于是号召退役军人支援富士康把产能顶起来,倡议书里有一句话,非常直白,希望响应号召,前往富士康工作。
但事实上,不仅仅是退役军人,当时河南从各地动员上来的,还有基层干部,比如开封,就是基层干部带队,带着队伍去支援,时间至少一个月起步。河南周口市专门开了支援富士康的调度会议,给每个乡镇摊派了用工指标:
一般乡镇150人起步,人口大镇200人起步。每小时通报一次进度。
11月13日,河南为郑州富士康点对点送来了新乡、驻马店、信仰等地的大批新员工,用以解决富士康的用工危机,有人感慨,像这样重视这家企业的,你在全世界应该找不到第二片土地了。
1974年,郭台铭在台湾创办鸿海,那个时候鸿海只是一个很小的塑胶厂,郭老板拿不出钱,建厂的钱是找母亲借的。发展了十余年,鸿海仍然没有名气,1985年,郭老板去了一趟美国,在美国开了个分公司,这家分公司就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富士康。
FOXCONN。
富士康真正的起飞,成为全球代工厂巨头,是从郭台铭到大陆办厂开始的。1988年,郭老板到深圳考察,考察完了之后,决定在深圳办富士康在大陆的第一家厂子。
但让郭老板自己都没想到的是,此后富士康会在大陆扩张得如此之快,1988年开的第一家厂,1992年有增开了深圳黄田厂,1993年增开江苏昆山厂,1993年,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开建,到今天,富士康的龙华园区的规模都算大的。
1992年,富士康深圳黄田厂开办的时候,鸿海的营收仅31亿新台币,去年,鸿海的营收是6.62万亿新台币。根据鸿海去年的财报,这6.62万亿的营收,53%是ICT智能消费产品撑起来了,而鸿海ICT板块的主体几乎全部在内地。
虽然不能说是大陆带飞了郭老板,但说一句郭老板和大陆经济相互成就,总不算是过的。
通常来说,富士康每到一个地方,不仅仅是建厂,还会建大规模的园区,这些园区往往就是超大型的聚居社会了,可能有数十万名员工,有超市电影院饭店。
比如郑州富士康园区,高峰期有30多万员工,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出货基地,一半以上的苹果手机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
郑州给富士康开出的条件也是相当给力,投产前5年免税,免完之后,税费减半,规划了相当于100个莫斯科红场大的面积给富士康建厂,前期道路基础设施都先搞好,这对于要守住耕地红线的河南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基本上可以总结成四个字:
掏心掏肺。
而富士康拿着内地的「掏心掏肺」,也不只是建厂这么简单,郭老板还留了一手,这一手就是地产,大概是考虑到代加工厂的利润率太低,郭老板披着制造业的皮下,还掩盖着一个巨大的地产公司。
2005年,富士康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叫做轩盛投资的公司,此后在内地通杀,疯狂拿地。
富士康比较引人关注的地产项目,就是位于上海的富士康富士康大厦,除此之外,郭老板还在重庆投资了商住项目,在长春做了玉兰新天地,在贵州和乐山做了商贸城。2010年,武汉“轩盛·湾郡”项目开盘。
2011年,武汉富士康工业园区附近的别墅项目,也正式开盘。拿地不奇怪,但大家估计很好奇:
这些土地都是以什么名义拿到的?
吃尽了大陆人口红利和房地产上行期红利的郭老板,赚得盆满钵满,鸿海也成为了全球代工巨头,旗下富士康产业园区遍布全国。
然后郭台铭在一次电视谈话节目中说,大陆需要他,需要他提供工作机会,还说了一句:
我给大陆赏饭吃。
掏心掏肺式的服务,三十年的全力扶持,郭老板就是这么理解的。
昨天,税务部门稽查富士康在广东江苏两地的税务,自然资源部门稽查富士康在河南和湖北两地的用地情况,对,就是看看富士康武汉的别墅项目究竟怎么拿的地。
为什么突然稽查,郭老板如此感人的理解能力,不查你查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