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恨以色列,也别共情“小胡子”吧
巴以冲突进展到今天,加沙地带有多惨,相信大家已经看了不少报道。
愤怒——
恐惧——
死亡——
无休止的轰炸正让加沙从“露天监狱”滑向“人间炼狱”。
就在巴勒斯坦民众痛苦呼号的时候,基于战争的选边站队也在撕裂着世界。
集会、示威游行、暴力冲突、仇恨犯罪……接踵而至。
在中东打下以色列这根钉子的时候,欧美国家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反噬吧。
犹太社区遇袭、犹太教堂被炸、教堂董事被杀……类似的事情不知道还会发生多少。
在国内的舆论场上,我们也能看到不同立场的思潮相互碰撞。下面这张立场分野图,不知道被多少博主转过。
总体来看,我们这边多数人是同情巴勒斯坦的,因为近代史的屈辱记忆让我们本能地站在被欺凌的一方那里。
这两天,联合国秘书长说: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哈马斯并不是凭空发动袭击,巴勒斯坦人民已遭受56年令人窒息的占领”
我们之前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哈马斯杀得完吗?
呼吁双方停火,痛心无辜民众的死伤,种种温良的发声可见于各大平台。
可是,也有一些格外愤怒的网友越走越偏。
他们想出了这么个谴责以色列的方式:
给《辛德勒的名单》打低分。
更离谱的是,共情希特勒……
他们说,看了以色列空袭加沙医院和居民区的视频,实在绷不住了!遥想历史,自己对希特勒的态度也从“质疑”变成了“理解”。
一些评论还把@德国驻华大使馆给整破防了:
虽然我们之前也写过一些文章,反对以色列长期对巴勒斯坦的占领和蚕食。但对于现在这些舆论。
套用一句话来说吧。
不同情巴勒斯坦的人没有良心。
但因为这种同情去吹纳粹的人则没有脑子。
先说说《辛德勒的名单》吧。
通过给电影打低分,表达自己对现实政治的看法,这事儿属于键盘基操了。
想当年美国拉黑华为,大搞贸易制裁,大家都怒了。
那时候,宁静的《黄河绝恋》就一度被差评,理由是“这个电影充斥着幼稚的中美夫妻论”,“今天我们对美国要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还有段时间,吴京主演的《战狼》系列和《流浪地球》也遭遇过评分拉锯战。
京粉和痛京者撕得不可开交。
电影当然可以被批判,问题是以什么理由去批判。
很多时候,大家似乎并不关心电影本身,而是在借它发泄情绪,表达立场,或者就是纯抬杠。
这种现象挺让人沮丧的。
因为某种程度上这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也会压制电影艺术的发展空间和整体生态。
作为人类脑力劳动的产物,影视作品必然带有创造者的情绪表达和价值倾向,也会带有特定时期的思想烙印和现实诉求。这没法避免。
但搞政治宣传,并不是电影的唯一目的。
(至少高明的电影,不会把这作为唯一目的。)
意识形态,也不是影片唯一值得探讨的对象。
情节是否引人入胜,表达手法是否高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立意是否深远,制作是否精良,表情达意能否引发观众共鸣……可聊的东西还多着呢。
你如果只盯着电影的意识形态,发现它为某支自己不喜欢的力量说了好话,就大帽子一扣,一竿子打倒,那就直接让人无语凝噎了。
还好,也有同学意识到影视鉴赏不能只谈政治,咱得多层次地看问题,才能全面、理性。
作为一部反战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本身在价值观导向上并没有问题。
反对战争,反对杀戮,呼唤和平,歌颂人性光辉,难道不是人类社会的共识吗?
退一万步讲,你讨厌犹太人。但这电影是在夸辛德勒,又不是在夸犹太人,犹太人只是展现辛德勒人性光辉的一个客体。
由于讨厌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做出的恶行,而去殃及这样一部影片,我不能理解。
有人说,打个低分而已啦,又不是去搞轰炸,不要在意。
这是实话,但还是想说两句。
如果你真的看过这部电影的话,就会知道它之所以能留名影史,并不在于宣传犹太人的苦难或谴责法西斯的残暴。
而在于用高妙的镜头语言挖掘这段历史背后的东西,探讨人性、救赎、信仰、爱欲、权力、正义等等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命题。
它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没有简单地为某方背书,而是通过讲故事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灰色地带。
比如,它里面有这么一段内容,一名纳粹军官对一个犹太女孩产生了纠结的感情,对于“杀戮”和“宽恕”形成了纠结的思考……
按照某些人的逻辑,电影虚构这么个桥段表现纳粹军官尚存人性,岂不是也涉嫌洗白纳粹?
(是不是又多了个打低分的理由呢?)
上面这些打低分的理由,还让人抱有基本的沟通欲。
但下面这些话,就让我一整个目瞪口呆了:
“辛德勒把恶魔放回人间,希特勒才是英雄”?
“读书时候我痛恨元首,出到社会后,我非常赞同元首。”
。。。
因为某人犯了错,就把他太爷爷挖出来鞭尸,还把帮过他太爷爷的人给连坐了,这太狠了吧?
二战时期的犹太人是德国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受害者,这是不争的事实。怎么能说电影在“洗地”呢?
集中营毒气室里的满墙抓痕,骨瘦如柴的幸存者,死难者留下的大量遗物,还有好多历史文献、影像资料都看得人瑟瑟发抖。
犹太人再“奸商”,也罪不至此吧。
而且,我们永远不能低估小胡子及其脑残粉的破坏力。不要以为被屠杀的只有犹太人,还有一些华人也在集中营里殉难。
早在19世纪,欧洲社会就流行着一股“黄祸论”,认为黄种人是祸害白种人的族群。配合着这套谬论,各种排华事件时有发生。
德国的情况也一样。
希特勒上台初期,还没太针对华人。因为当时德国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清洗犹太人上,并且考虑到还要从中国进口战略物资,所以暂时没下手。
但随着纳粹越来越疯狂,华人也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中国移民前往德国,防范中国男人和德国女人同居、生子,强制华工做苦力,还出动盖世太保荡平了唐人街……
在中国正式宣布加入同盟国后,众多华商、华工更是被扣上了“通敌罪”、“间谍罪”,抓进了警察局、劳动营,还有一些人最后被转入了集中营。
我们或许很难想象同胞曾经遭遇过什么。
但我们能做的是不要去相信某些堪比科幻大片的网络野史。
比如,“希特勒对中国没那么坏”,“希特勒喜欢中国人,喜欢中国文化”,“希特勒支持中国抗日”……
还有,立场坚定地批判纳粹。
很多人在《辛德勒的名单》里,还嗅到了“农夫与蛇”的气息:
人家散尽钱财,把1000多个犹太人带进自己的工厂照料着,使得他们免受屠杀。可接受庇护的人却没有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最后,他是在穷困潦倒中死去的。
所以,结论是“犹太人不值得同情”、“不配得到帮助”……
实际上,受他救助的犹太人也回馈过他,但确实额度有限。
作为前纳粹党成员、德国间谍,他这种人在战后高概率是会被当作战犯处决的。但犹太工人们给他写了一份声明,希望能在必要的时候帮到他。
战后,他到处避难,渐渐耗光了积蓄,于是向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提出请求得到一笔补偿。
据他估算,自己在战时为了救犹太人花了至少105万美元,但最后这个抠门的委员会只给了他15000美元。
再后来,他在阿根廷搞过养殖业,回德国开过水泥厂,但都没做大做强。遭遇商业滑铁卢之后,就靠着救助过的犹太人及其后裔资助生活。
所以,也不能简单地说所有犹太人都辜负了他的善意。
不过,这个故事倒是真的——
辛德勒、贝纳多特伯爵这类人是典型的谁受苦就帮谁。
相比起某些虚伪的“白左”,他们是真心实意地在救死扶伤。
无论何时何地,这样的大善人都值得被歌颂、被纪录。
二战后,看到巴勒斯坦地区纷争不断,贝纳多特伯爵主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公平划分彼此的疆界。
可没想到极端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们送了他六颗子弹。
细想想,以色列这边,还真就有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的味道了。
但我们也有必要意识到,不是所有犹太人都是极端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以色列之外的犹太裔。
环保少女边上这位就是个例子:
在一些欧美犹太文化精英那里,白左思潮影响非常大。他们甚至呼吁用“一国方案”实现长治久安,把以色列变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治的多民族国家。
当然,以色列政府肯定不会理这帮人的逼逼赖赖。
同时,也不是所有以色列人都支持走鹰派路线的内塔胡尼亚政府。
一撮政客和一帮狂热份子,不能代表所有人。
在审视巴以冲突的时候,我们的立场应当是明确的:
首先,控诉那些造成加沙惨剧的“元凶”,但不应该把矛头指向全世界的犹太人。
“逢犹必反”的态度并不合理,也不要动不动就给犹太人贴“高利贷”、“忘恩负义”、“极端恐怖”的标签。别忘了,马克思也是犹太人。
其次,我们不要让愤怒冲昏头脑,不能什么没谱的话都往外说,这对咱们的国家形象也有负面影响。
最后,分享一段朱德之女朱敏的集中营回忆。
1941年,德军闪击苏联。她被德军俘虏后,关到了东普鲁士的集中营里,靠着隐匿身份逃过了屠杀:
“记得一次,德国兵当着我们一群孩子的面,打断了一个10岁的女孩的手臂,然后又让这痛哭惨叫的女孩,用自己的断臂一铣一铣为自己挖一个坟坑,惨无人道的法西斯用大皮鞋将这个受尽折磨的孩子踢进坑里活活埋掉!”
“进集中营后,我患了颈部淋巴结核……一个德国兵看押,看见我脖子肿胀得厉害,就带我到集中营的医务室治疗。
那个医生用深凹的蓝眼珠子注视了我一眼,那眼光充满了鄙视……
他抓起一把剪刀,压住我的头,上来就是一剪刀……活生生用剪刀剪开我脖子上的结核块,把脓血硬挤了出来……”
这段字字泣血的叙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下次再看到有人对着小胡子刷“质疑→理解→成为”,请把这段话转发给他们,告诉他们别再带节奏了。
自视为高等族群的他们不仅是反犹,而且是实打实的反人类。无论出于人类道义,还是家国情怀,我们都没有理由去共情或者理解这帮人。
把其他种族视作牲口的他们根本不配得到理解。
最后还是那段话。
关于一件事有很多种观点,你左派右派前派后派都行,但就是别把自己搞魔怔了。
现在无论哪派,声音最大的都是那种把自己搞魔怔了的人。那些过于偏激的话语和过于立场先行的观点,对所有人都不好,其实对你自己身体也不好。
稍微理性点,别把自己搞魔怔了。
这是我发自肺腑的忠告。
-END-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