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离婚互撕,早已见怪不怪。
像潘粤明和董洁、大S和汪小菲等昔日的模范夫妻,眨眼间就反目成仇。
种种抓马大戏,每次都能刷新三观。
但也有人认为,福原爱有错在先,这样的结果是咎由自取。鱼叔想到了一部电影,从离婚纠纷到舆论环境,与此事有诸多相似之处。
导演茹斯汀·特里耶,刚拍出了年度神作《坠楼死亡的剖析》。《索尔菲雷诺之战》
La Bataille de Solférino
自两年前,传出婚变后不久,他们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开始了漫长的离婚官司。江宏杰曾召开记者会控诉福原爱彻底失联,导致他一年多没见到孩子。最近又有报道称,江宏杰已经向警视厅提出刑事控诉,警方已经受理。一旦定罪,福原爱恐将背上诱拐未成年的罪名,面临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只允许特定时间,在母亲在场的情况下,父亲可以探视孩子。不仅没有在规定的探访时间前来,还偏挑女主不在的时候上门。在楼下反复徘徊,透过窗窥视屋内动静,还不断向女主家打骚扰电话。随后按女主的要求,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离开家,去女主的工作地点与其汇合。如果不满意裁判结果,为什么不能好好沟通协商,或者靠法律手段夺回孩子的抚养权。而是选择公然蔑视法律,直接抢走孩子,为此还故意搬家,与前夫彻底断联。逼得孩子父亲动用刑事手段,让她的处境越来越被动,这岂不是得不偿失呢?这部电影中,男主的律师朋友一开始也持有这样的态度。既然法院已经做出了裁决,要么服从裁决,要么用法律手段改变结果。男女主一见面就吵个不休,根本无法正常交流,怎么劝都劝不动。耐着性子听下来,又觉得双方都说得没有问题,每个人的做法都情有可原。男主不再是一个「强势的前夫」,成了「委屈的父亲」。只因实在太想念孩子,只好次日上门,并且也提前给女主留了言。为此他精心挑选了花束和玩具,他只是想单纯地履行一个父亲的义务。哪知,女主完全不让他见孩子,还到处说他要「绑架孩子」。他无计可施,愈发焦虑,最后决定自己带孩子回家,结果当场被扭送进了警局。
女主也不再是「自私的母亲」,而是「担惊受怕的弱女子」。她的工作是电视记者,大选日必须奔走在一线做实时报道,这是最忙碌的时候。所以她当日早早离开家,把小孩托管给保姆,悉心交代了一切事宜。
特别提醒他,不要让前夫进门,为此还委托了邻居帮忙。原因是,之前,前夫因为孩子曾大打出手伤过人,还进过精神病院。所以后来,一听保姆说前夫回了家,就马上要求保姆把孩子带到自己工作地点附近。人们站在不同立场,声明自己的主张,为自己的权益而战。
这不仅为孩子争夺战提供了同样混乱的发生空间,也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切口帮我们去理解这段关系。正如不同政见者的对峙,他们的症结不是对错问题,而是立场问题。他们都将孩子放在第一位考虑问题 ,但他们又早已各自为营,就注定会走到两相对立的境地。影片从头到尾都在营造一种失序嘈杂、混乱不堪的氛围。保姆、母亲都心力交瘁,耐心磨尽,找不到一劳永逸的解决途径。女主的采访镜头下,人们各执一词,相互攻讦,充斥着怨愤和戾气。
无论是私人空间,还是公共领域,缺失的都是「理解」。
为了孩子这一目的,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握住对方的把柄。向昔日爱人放出冷箭。和福原爱的情况一样,他们很难靠私下协商和法律手段变更抚养权,才会陷入极端境地。但在喧嚣之中,人真正听到的不是他人的声音,而是自己的回声。所有的争吵,不过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强化着自己的成见。像律师朋友,以及鱼叔自己,一开始都坚信问题出在男主身上。具体的生命经验和复杂的理性思辨,才是帮我们真正开启理解之门的钥匙。如若无视这些,任由立场高于一切,就会习惯性地站队,以固有的印象作出简单粗暴的审判。就像导演茹斯汀·特里耶在她的新作《坠楼死亡的剖析》中描绘的那样。
女主角的双性恋取向曝光后,立刻被扣上了滥交、勾引、私生活混乱的帽子。偏见成了最好用的武器,它可以操纵舆论,甚至扭曲真相。
有人拿出轨说事,觉得作为过错方的福原爱没有资格争取抚养权;扑朔迷离的新闻碎片,会被不自觉地拼凑出完整的叙事。有豪门梦碎的大女主故事,有出轨背叛的狗血爱情故事,有被现实磨损激情的庸常故事……一如片中不同党派的主张,一旦一开始就定好了叙事基调,便会选择性忽视异样的声音。人们沉浸于自己编织的故事里,为假想中的角色不甘、遗憾或心碎。「当问题涉及观看他人的痛苦时,任何“我们”都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比起自我满足于有限的成见,我们更需要的是看见和理解他人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