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歹毒地消费,眼睛耳朵嘴巴手都有罪!
双11来了,各位明明没啥钱的穷人,还非要买东西,可不是歹毒地消费嘛!
为了逃避如狼似虎的商家攻势,你要“剁”的,除了手,还有眼睛、耳朵、嘴巴!
“剁”手:不摸不知道
我曾经需要买一件重要场合穿的礼服。经过在网上无数次搜索和比较,历时一个月,我一共买了16件(退货15件),终于买到一件差强人意的礼服。
那被退掉的15件大多不是款式、尺寸和质量问题,而是不知为何,我穿上照镜子左看右看,就是觉得别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但退货率也高,原因就在于,触摸商品很重要。
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网上购物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原因是,触摸可以改变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认知:当消费者能够触摸商品时,他们往往会更满意。
无独有偶,2021年国内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在网购情境下,即使消费者清楚商品的质量和适用性,但是网购的“不可触摸性”会引发消费者的“喜爱不确定性”,即有可能一件衣服颜色、款式、尺码都合适,面料摸着或者穿上身就是觉得不舒服、不喜欢。
所以我们在网购时,不妨多留意相关的触觉提示,或者通过提问,以帮助克服触觉不足的问题。
图丨giphy
“剁”眼:不要被包装大小欺骗
假设你是一家餐厅的老板,你正在销售两种饮料:大瓶饮料售价10元,小瓶饮料3元。
此刻你想在不降价的情况下提高小瓶饮料的销量,你会怎么做?
有经验的老板可能会这么做:提供第三种与小饮料相似的、售价5元的小饮料(或者3元但更小瓶的饮料)。
这是一种基于视觉刺激偏好的吸引效应。
2023年的一篇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对选购橄榄油、演出选座、台球游戏、照片打印机、围巾等10个不同情境的实验发现:吸引效应的关键是图象类型,描述了定量信息(如瓶子尺寸大小)的图象具有强大的吸引效应。
所以犹豫的时候,不妨点开计算器精细比较一下单价再下单。
图丨giphy
“剁”耳:别被购物主播带偏
当你准备换台新手机,进入网购直播间时,主播说哪些话会影响你的购买决定呢?
是关于手机的内存大小、拍照像素的内容?还是主播强调这是稀有的限定款颜色?
如果你准备买的是最近刚被种草的一款耳环,你又更在意主播的哪些语言呢?
2023年,有一项研究运用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得到了带货主播语言风格分类器:
以商品信息为中心的语言风格,对实用品的销售促进作用更大;
另一方面,以外围信息为中心的语言风格,对享乐品的销售促进作用更大。
也就是说,当我们听到很多刚需商品的规格、质量等客观信息,会让我们更容易买买买;听到很多非必需品的主观、情绪化发言,会让我们更忍不住下单。
下次看购物直播,知道留意哪些陷阱了吗?
图丨giphy
“剁”嘴:饿着肚子别购物
又是一个既馋且饿的深夜,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打开购物App,毫无节制地浏览食物,然后疯狂加购物车,再优雅地点击“结算”?
没吃饭的时候逛超市,购物车里总是装满了薯片、饼干、面包?
20年前就有研究结果表明,给研究对象注射胃饥饿素(一种增加饥饿感的激素)后,人们为食物支付的费用会增加。
研究者还在观察到,睡眠不足或者疲劳导致的饥饿感,同样会使人们经受不住诱惑——倾向于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获得食物。
后续研究还发现,饥饿的影响不仅限于食物消费,还包括购买无法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非食品(如发夹)。
图丨giphy
在咖啡店里品一杯咖啡,拿出手机划拉划拉。
哎呀,怎么又打开购物App开始买东西了?是这咖啡有毒吗?
2023年的一项研究验发现,在购物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会让人购买更多物品,也会使购物支出更高,并且对于“高享乐”(如爆米花)的商品影响更强。
研究者分析,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兴奋剂——咖啡因,它会在大脑的前额叶皮层释放多巴胺,使人更兴奋、冲动、充满活力,而自我控制能力会下降,导致你很难抵制那些让你快乐的东西!
不过好消息是,如果你是重度咖啡爱好者,这个效果在你身上就没啥明显的作用,想必在座各位都逃脱这个陷阱了。
图丨giphy
参考文献
作者:Margaret
编辑:李小葵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