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初一女孩惊现“白肺”,妈妈却怕耽误学习拒绝住院:这样养孩子,不疯才怪!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众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这段时间,各地的医院儿科都是爆满的状态,我身边好多孩子也都中招了,还专门发文跟大家提醒过。
之前有孩子在医院一边挂点滴一边写作业的图片,上过微博热搜。
这两天我看到一个更离谱的新闻,浙江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接诊了一个初一女孩支原体感染,连续低烧了7天,体温持续在38度左右,妈妈给买了阿奇霉素也不管用。
孩子咳嗽一天比一天严重,妈妈带到医院检查,CT显示孩子的肺已经有区域变白,有严重的感染,建议住院治疗。
但是这个女孩的妈妈却特别犹豫,反复问医生能不能再吃几天阿奇霉素看看会不会改善,实在不行再住院。因为妈妈觉得住院就要请假,会耽误女儿的学习进度。
好在医生强烈坚持建议住院,女孩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有记者在医院采访,发现类似的家长非常多。都认为孩子学习时间很紧张,哪怕孩子已经病得很重,也不愿意让孩子多休息。
有的孩子病没好就急着上学,最后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甚至混合感染的案例也有很多起。
看完感觉不知道说什么好。想起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和女儿的一段对话,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她对女儿说:“你们这代人比我们这代人厉害,天天都能学新知识!我们上学时根本没学什么。”
妈妈,这不是一天,而是12年。连周六日都被你们占上了。”
李玫瑾听后很震惊,感慨道:“确实,这么下去,人不疯才怪呢!”
我小时候很少听说哪个同学抑郁了休学了,而现在心理亚健康的孩子比比皆是。
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异常残酷的厮杀,残酷到连生病了都没有停下来的机会。很多孩子正在用牺牲健康的方式,换取着成绩。
看似拥有极其丰富的物质,但快乐却是极少的,这样长大的孩子痛苦压抑,很难不出现心理问题。
教育部先前发过一组数据,截至到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小学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学生为30%。
孩子被要求持续不断的在书桌前学习,造成不仅是体弱、近视、肥胖、颈椎病,更严重的会导致孩子心理问题。
因为他很少去见外面的世界,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凡人生有点小挫折,就有可能成为他迈不过去的坎。
心理学里,有个著名的“鱼缸法则”,人民日报把它排在了9个“黄金教育法则”之首。
讲的是有人养了一缸鱼,两年过去了,鱼的“个头”毫无变化。
直到有天,鱼缸被不小心打碎了,十几条鱼被放养到院子的池塘里。
短短2个月时间,这些鱼竟由原来的3寸疯长到了1尺。
小鱼需要空间,孩子也是。
缺乏足够的运动空间,无法与外界建立顺畅的连接,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严重受阻。
人民日报曾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高达24.6%”。也就是说,每4个孩子就有一个抑郁的!
一个常年被关在鱼缸里的孩子,当世界被缩小到书桌的方寸之间,成长道路就会因狭窄而变得特别艰难。表面看似优秀,实则隐患无穷。
《女心理师》里来访者蒋静,是一位被母亲“圈养”了30年的女孩。
5岁被逼着学钢琴,每天10个小时起,就算手指流血,母亲也不允许她停下来。
压抑的她咬牙坚持,参加各种钢琴比赛,也拿过不少奖杯。
母亲本以为他会按照自己完美规划,在钢琴艺术路上走得更远,人生也一帆风顺。
可不料她越走越偏,患上暴食症,整个人精神状态特别差。
在母亲爱的“牢笼”里,她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不许交友,不许穿短裤,不许做一切超出母亲控制范围的事。
图片来源:电视剧《女心理师》
常年被禁锢在“好女孩”模板里,没有片刻的自由的蒋静,想要割腕轻生。
她满心绝望地留下遗书,砸碎母亲送自己的所有东西后,歇斯底里道:
“我根本不想拿什么一等奖,我根本不想弹钢琴,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而你,为什么要套住我?”
原来,在鱼缸里养孩子注定是悲剧。
孩子和父母亲密地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彼此陌生,甚至是无话可谈。而孩子只能关起门对着日记本、陌生网友才敢聊几句心里话。
父母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孩子也无法逃离父母的控制,长期的压抑下,他可能以自暴自弃的方式毁掉自己。
就像众人艳羡的蒋静,头30年的人生里活得都是母亲的期待,但母爱之重让她身心俱疲,不得以放弃生命来逃离“圈养”的牢笼。
鲁迅先生曾说,对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因为被“圈养”大的孩子,心理会慢慢失衡,丧失掉内心的“自我”,至少没办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我们也许暂时没有办法改变大环境,但是至少可以在家庭中,帮孩子争取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01
允许孩子平庸
比逼着他优秀更重要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电影里,有这么一句话:
“谁小时候不觉得自己拥有金灿灿的人生呢?但残酷的是我们大多数人,迎接的将是平凡的一生。”
如无意外,我们的孩子将延续我们的平凡之路。
很多父母用焦虑和过度期待养出的娃,最后都会被送到精神科的治疗室里,甚至一生都要遭受病痛折磨。
其实只要想一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鸡出一个脆弱压抑的学霸,还是培养他成为健康、幸福的普通人?很多焦虑都会随之减少。
我非常赞同作家梁晓声在《人世间》里的一句话:
“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
每个孩子来到这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考上重点大学、出人头地固然好,但实在做不到,也不要紧。
毕竟孩子出生那刻起,父母最大心愿,就是盼着他健康快乐,我们不忘初心就好。
02
允许孩子另辟蹊径
比盲目补短板更重要
清华大学前客座教授龙平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学习都名列前茅,唯独小女儿是个学渣,数学方面一窍不通。
在接到老师电话后,他没有气急败坏的鸡娃,而是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不补劣势数学,只补优势画画。
他认为,“当孩子某项资质确实不行时,盲目补他的短板,只会越补越没自信。”
如果孩子慢如蜗牛,我们不应该把她当兔子撵,使劲拉他向前奔跑,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苦苦挣扎,而要让他选择擅长的领域深耕。
图片来源:电影《垫底辣妹》
无独有偶,李玫瑾的教育方法同样蕴藏了大智慧。
女儿虽然很认真很努力,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李玫瑾没逼女儿提高成绩,而是启发她寻找擅长的方向。
后来女儿通过艺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鸡娃终极的目标是自省,让孩子对自己有客观的认知、扬长避短,发挥最大优势。
03
鼓励孩子多出去走走
做他的“破缸人”
“中国榜样家长”刘称莲,凭借“给孩子宽广的世界”,一路把女儿培养成北大学霸。
女儿上初中时,语文课本当中讲到了《社戏》,鲁镇的热闹风光对少年鲁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可当她看到女儿阅读时索然无味的样子,就带女儿回了一趟陕西老家。
正赶上喜庆的节日,晚上灯火通明,灯笼高挂,镇上的人们都出来赶集、看戏,好不热闹,黄土地特有的人文风情,让女儿兴奋不已。
在女儿学习压力大,最难熬的时候,刘称莲没有给她加码,而是做出一个“疯狂”的决定,连夜带她赶往内蒙古,帮女儿圆了看流星雨的梦。
她始终觉得,一定要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她才会兴高采烈。只有心里快乐了,心态放开了,学习起来才动力十足,才能更好地战胜远方。
在刘称莲的鼓励下,女儿心态越来越好,成绩稳步提高,最后考上了北大。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有句话说得好:蛟龙给以鱼缸,则困于浅水;大鹏投以蓝天,则展翅翱翔。
只有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生活体验越丰富,孩子头脑才会更加灵活机敏,反而会有助于学习。
作家小霍丁·卡特说:“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
优秀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有远见、敢放手的父母。
当我们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他们自然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点个【在看】,愿你我共勉!
这届孩子太不容易了,虽享受着各种优质资源,却承载了父母太多的心血,不敢轻易辜负这份厚望。
同样,这代父母也非常不易,面对复杂的环境、社会巨变、孩子心里需求的改变,比任何时候都要焦虑、彷徨、不知所措。
但无论如何,孩子的健康应该被放在第一位,无论是身体的健康还是心理的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再多的成绩和荣誉,都是云烟而已。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健康成长,平安快乐。
文章最后,再跟大家说个事,咱们每天都会有免费课程资源在“树妈福利群”分享,一些我从各出版社和品牌方要来书籍、特价好物福利、因为数量比较有限,所以不会在公众号跟大家说,也会在群里免费抽奖或给朋友圈的妈妈做活动。
如果大家还没加咱们的群,可以直接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就可以被拉入群了。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 · 点击查看更多 · ↓↓↓↓
这届孩子太不容易了,虽享受着各种优质资源,却承载了父母太多的心血,不敢轻易辜负这份厚望。
同样,这代父母也非常不易,面对复杂的环境、社会巨变、孩子心里需求的改变,比任何时候都要焦虑、彷徨、不知所措。
但无论如何,孩子的健康应该被放在第一位,无论是身体的健康还是心理的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再多的成绩和荣誉,都是云烟而已。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健康成长,平安快乐。
如果大家还没加咱们的群,可以直接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就可以被拉入群了。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 · 点击查看更多 ·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