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Panopath留学过来人(ID: Panopath_liuxue)
去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所扮演的角色图恒宇在生命垂危之际,选择了上传自己的意识,通过数字世界完成了对现实的拯救。
整部电影都充斥着对“数字生命”的讨论,当现实世界即将陷落,意识上传,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这个数字生命还是原本的自己吗?人类真的有办法实现永生吗?
本以为这是一个很久以后才能捡起的议题,没想到,真的有人在现实生活中开始了这项“数字生命”行动。
当地时间1月30日
马斯克在X上发布了一篇帖子,表示
“昨天,首位人类接受了Neuralink的植入,目前恢复良好。初步结果显示,神经元尖峰检测很有希望。”
随后马斯克补充说,“只需思考即可控制你的手机或计算机,并通过它们来控制几乎任何设备。最初的使用者将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的沟通速度比打字员或拍卖师更快。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据说, Neuralink的首个产品名叫“心灵感应”(Telepathy)。在人脑植入芯片,这是什么赛博朋克?难道人类真的在向永生迈进了???马斯克宣布人脑首次植入芯片1月30日,Elon Musk在他的个人X账号发推表示,他所创立的Neuralink Corp.已经完成首例为人脑植入脑机接口芯片的手术,并且这位实验者恢复状况良好。初步证明了神经元脉冲电位(neuron spike)很有研究前景。此前,马斯克曾提及Neuralink的研究目的将会首先专精与两个应用:第一个是帮助人类恢复视力,第二个便是帮助四肢无法正常运作的人们控制手机等电子设备。所谓植入脑机接口芯片,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植入人体的芯片检测人体大脑内的脉冲锋电位,采集颅内神经信号。这枚Neuralink芯片只有一枚硬币大小,它由一位机器人主刀医师植入人类大脑,其内部的小型电池可以进行体外供电,以维持运转。如果实现成功,那么这位实验者将会利用脑机接口对手机以及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也就是像我们在科幻电影和游戏当中看到的那样,用“意念”进行行动。在马斯克的畅想蓝图中,他认为最初的使用者会是那些现代医疗暂时无法援助的瘫痪患者们。他在推文当中举了一个例子,希望能让史蒂芬·霍金这样的人使用比打字员更快的沟通速度。这件事引起了很多科技迷的狂欢,有些评论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但与此相比影响更大的舆论,是针对这一技术深深的担忧和不安。毕竟要人类彻底接受人工智能,仍然需要漫长的时间。因为与科技同时存在的,还有人性。马斯克的言论在X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里摘取了一些推文下面的热评:
1、植入这个特定的芯片目的是什么?他们可以下载功夫吗?👇4、埃隆马斯克很可能是通过数字化意识向世界许诺永生的假先知。5、这绝对让我害怕,我很好奇这个芯片最终会用在什么地方。虽然有一部分人认为脑机芯片将会帮助患有某些病症的病人们,比如ALS(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等,但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其中的弊病也显而易见。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马斯克所创始的这家名为“Neuralink”的公司。这家公司是因马斯克受到科幻小说家伊恩·班克斯的启发而创建。在尹恩·班克斯的小说中,“文名”是一个人类与机器共生的星际乌托邦,在这个世界当中,没有任何政府主义,高超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无比丰富的物质财富。“Neuralink”即是马斯克幻想出的“乌托邦”。“创建一个广义的大脑界面,恢复那些现代医疗体系无法治愈的患者们的行动权,并解放人类的潜力。”这恰恰反应了马斯克一直以来的理念:人类与机器共存,将会成为未来。唯有让人脑更加卓越,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主宰的结局。但是Neuralink要走的路显然还很长,他们将要面对的难关不仅仅存在于技术关卡,还有伦理道德上的困境。2021年4月,Neuralink便展示出一段用猕猴进行的实验,一只被植入了芯片设备的猕猴正在通过“意念”玩电子游戏。脑机设备记录了猕猴被激活的神经元信号,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脑机连接”,这也是Neuralink的一次重大突破。2023年5月23日,Neuralink才正式宣布已经得到了FDA的首肯,被允准进行真正的人体实验。但是此前Neuralink被爆出粗暴对待灵长类动物,并且此项手术需要移除一部分头骨,手术导致的并发症、副作用,将会长期伴随接受手术的志愿者。谁也无从判断,这项势必将会牺牲很多的实验将会走向何方。但马斯克所幻想的那个“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永生世界”,无疑是许多人期盼着抵达的终点。浙江父亲想用AI“复活”独生子:我希望已故亲人能在数字生命当中得到永生。开头我们说了《流浪地球2》的图恒宇,他用量子计算机上传女儿意识,把她变成数字生命,想要给她完整的一生。而最近,某平台上“用AI复活已故亲人”的话题也很火。
浙江有一位失独父亲想要通过AI的方式让自己的独生子重新以数字生命的方式“复活。”他尝试了很多办法,通过收集孩子生前的影像、语音、照片等信息,使用这些信息训练AI进行高度逼真的模仿行为,从另一种意义上“复活”了独生子。虽然经过训练的AI具备了已故者的基本外形和声线,但因为AI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情感,所以对话过程仍然显得有些僵硬。但只要能看见去世亲人们的音容笑貌,对于极度思念逝者的亲人们而言,这是一种几乎难以替代的安慰和极大的慰藉。但对此,评论区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大多数人都认为斯人已逝,沉溺于AI塑造的幻想只会徒增烦恼。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都认为AI所呈现的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幻象。如果这项“数字人永生”的技术得到普及,那么失去亲人的痛苦将更难被抹去,与AI进行对话的过程也将成为饮鸩止渴,留下潜在的心理疾病隐患。以目前的技术而言,肉体的死亡即为生命的终结。而数字生命的诞生似乎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那么即便人类的技术水平可以实现数字生命,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在另一个维度得到了永生?人类真的能实现永生吗?数字生命还是生命吗?
去年CHATGPT横空出世,立刻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它强大的模仿和学习能力让不少人都感到了威胁。而如果有一天人脑完成了脑机链接的构建,人脑真正意义上操控了电子设备,那么人类是不是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自己的思维与记忆复刻于代码当中?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到了那个时候,这样的生命还是生命吗?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认为,拥有生物系统的人其实也有和机器一样的反馈机制,所以,人可以像控制机器一样被控制,而机器通过学习,也可以变成人的样子。
但是一个无限趋近于完美的数字生命,究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还是仅仅是以复刻体的状态存在?对此,《环球人物》杂志在关于数字生命的报道中写道——“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普通人通过借助一定技术手段,也能制造出数字生命。数字生命会让虚拟愈发真实,甚至将会模糊生与死的边界。”这无疑会产生伦理问题,而除了伦理之外,隐私泄露也是数字生命有可能带来的隐患问题之一。当人死亡之后,其所有的记忆和数据都将会被上传到数字生命当中,那么他们的个人隐私就有被泄露的风险。此外,如果数字生命实现普及,那么用来维护这些系统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目前对于数字遗产,并没有严谨的法律条文支持,因此这些用来处理数字生命的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管,更有可能存在隐私泄露的事件。2011年上映的电影《源代码》讲述了一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空军飞行员在阵亡之后,被选中执行了一项特殊任务,即利用脑机链接设备载入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当事人8分钟的记忆,并找到袭击案的嫌疑人。主角最终凭借自己的意志找出了嫌疑人,却也得知自己的躯体已经在战场上损毁,被选中继续完成任务,是因为仍旧有被利用的价值。而他在现实生活中只剩半幅残躯,被困在休养舱内勉强维持生命体征。如果没有人主动终结他的肉体生命,那么他的意识将会被永远困在数字生命当中,不断地进行着漫长而痛苦的折磨。数字生命无疑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但与此同时需要我们关注的,是随之而来的伦理、道德以及心理隐患。因为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东西便是,我们是拥有人性和丰富情感的个体。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