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健康的人,为什么会突发心脏病?健康2024-03-20 04:0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主笔|袁越最近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了好几位因突发心脏病而不幸去世的名人。他们几乎都是中年人,身体基本健康,此前没有心脏病史,也没有明显的疑似症状,这让熟悉他们的朋友感到非常意外,有种防不胜防的感觉。其实,除了某些极其特殊的情况,比如急性中毒或者意外惊吓之外,绝大部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事件都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找都是能够找到原因的。事实上,此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体重超标、长期缺乏锻炼、吸烟和长期大量饮酒在内的多项指标都会显著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凡是有以上任何一种情况的人都应该警惕。但是,绝大部分这类研究都是持续时间在5~10年以上的中长期研究,最终发现的这些致病因素的作用时间也都比较长,患者缺乏警惕性,再加上很多这类因素都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病人没有足够强的动力去改变。《狂飙》剧照那么,有没有作用时间比较短的心脏病前兆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有研究显示离婚后那一个月的心脏病发病率会比平时增加一倍以上,而癌症诊断书下来之后那一周内的心脏病发病率更是会比平时增加5倍以上。不过,以上这两种情况都相当特殊,而且也都难以预防,对一般人用处不大。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找到几种和心脏病密切相关的身体指标,最好能通过常规体检而被检测出来,而且从检出到发病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病人的重视。可问题在于,普通民众中的心脏病发病率是非常低的,尤其是身体健康无病史的那部分人就更低了,要想在这个群体中找到可靠的短期心脏病预警信号,难度可想而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的约翰·桑德斯特罗姆(Johan Sundström)教授决定挑战一下这个世纪难题。他坚信心脏病发病前的某些生理指标一定会发生变化,只要搜寻的范围足够大就能找出来。于是,他和来自欧洲的数家研究机构展开合作,设法拿到了169053名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史的欧洲人的血液样本。采样半年之内,一共有420人不幸发生了心肌梗死,占比0.25%。之后,研究人员分析了这420人事先保留的血液样本,再和另外1598名在其他方面非常相似的欧洲人的血样做对照,发现有48个蛋白质和43个代谢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关论文发表在2024年2月12日出版的《自然·心血管研究》(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期刊上。《实习医生格蕾》剧照在这91个致病因子当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又称B型利钠肽)的作用最为显著,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它的作用机理,看看能否开发出一种有效的预防性药物。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半年为期限的心脏病致病因子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桑德斯特罗姆认为,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们通过常规体检发现潜在的心脏病患者,而这些患者极有可能在未来的半年内发病,比一般意义上的心脏病高发因素更有紧迫感,患者应该会对这样的预测结果更加重视,医生和家人们也更容易基于这样的结果说服患者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三十而已》剧照桑德斯特罗姆还将这个结果制作成一个线上诊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借助这个工具计算出自己在未来半年内患心脏病的概率。他计划通过这个工具研究一下真实世界中人们的真实行为,看看像这样的短时预测工具到底能不能让患者重视起来,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招聘|实习生、撰稿人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大家都在看“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