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清朝说句公道话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作者:李子旸
来源:李子旸
文章已获授权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清朝的形象很差。早期入关时残酷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后来的康雍乾盛世,在同期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对比下,也黯然失色,成了“饥饿的盛世”。至于晚清,更是不提也罢,种种丧权辱国内忧外患焦头烂额。再加上清朝还是落后的异族统治,于是就越发令人既痛恨又鄙视。
很多人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势衰弱,野蛮落后的清朝统治,要承担主要责任。如果这两三百年是个先进文明的王朝,中国近代的命运可能完全不同。
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恐怕比较片面。很大程度上,这是“革命叙事”的延续,而不是对历史的全面分析。清朝是辛亥革命的对象。既然是革命对象,当然要被丑化。否则,革命的正当性在哪里呢?
好在现在时过境迁,虽然清朝仍然是革命对象,但我们已经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看待清朝,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清朝历史了。
当我们这样思考清朝时,首先看到的事实就是:近代以来,全世界的非西方地区,面对西方的压力和冲击,清朝的表现是最好的。这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清朝作为一个王朝,结束了,但他们把领土移交给了中华民国,保持了中国国家的完整和主权独立,既没有四分五裂,也没有沦为西方人的殖民地。
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实际上,说这是奇迹,也不算夸张。
放眼全世界,在西方人的冲击之下,非西方地区,勉强保住国家完整的,只有日本、暹罗(泰国)、波斯(伊朗)等少数国家,但这些国家都不是疆域辽阔的老大帝国,从体量上来说,顶多算是中等国家。疆域辽阔的老大帝国,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清朝-中国。独此一家,再无其他。
和清朝类似的奥斯曼帝国,曾经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最终分崩离析,成了一地鸡毛。土耳其人只能退回安纳托利亚半岛。现在,虽然土耳其人还有重现奥斯曼帝国的梦想,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只是个海市蜃楼式的梦想。
为什么清朝能实现这种“奇迹”?从这个问题开始思考,就能发现清朝很多了不起之处。
虽然历史教科书不是这么写的,但事实上,清朝以前的中原王朝——除了元朝以外,真实有效的统治范围就是长城以内的农耕区。他们在游牧地区,虽然有种种短时的政治存在,但那不能算是真正的统治。原因很简单,农耕区和游牧区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差别巨大、截然不同。中原王朝没有能力真正占据、统治、管理游牧地区——当然,农耕文明对那些无法耕种的地方,也没有兴趣。
到了明朝,这种情况最为典型。国家真正的范围,就是内地十八省。北方的长城,就是国防线。由于国防线几乎被压缩到“一条线”,明朝的边患特别严重,屡次遭受蒙古铁蹄的致命攻击。
如果接替明朝的,是另一个汉人中原王朝,那么,情况不会有多大不同。中原王朝还是要在长城附近和游牧民族长期缠斗。但是,清朝在这方面实现了突破,给出了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了一直困扰中原王朝的边患问题。
清朝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就是把蒙古人“化敌为友”。还在关外时,满清人就和蒙古人结成战略联盟,彼此互相通婚,满蒙一家,蒙古人也像满清人那样编成“旗”。
这种亲密关系持续到满清入关以后,并且贯穿了清朝整个历史。甚至清朝皇族中都有大量蒙古血统。这样一来,蒙古人当然也就不会南下攻击清朝了——大家都是亲戚,是一家人。清朝因此也就没有明朝那种边患问题。
不过,满蒙一家,可不像上面说的那么简单。这里面,还有很多事情可说。
蒙古人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成很多部分。努尔哈赤在东北起家时,和他们结成盟友的,是邻近东北的漠南蒙古——顾名思义,就是蒙古大漠以南的那些蒙古人。
在蒙古大漠以北以西,还有很多其他蒙古人——比如准噶尔部。准噶尔部和漠南蒙古人,不但不是一伙,还经常互相攻杀。
清朝入关以后,成了全天下的大皇帝,当然就有责任保护蒙古小弟。而且,这时,漠南蒙古实际上是清朝拱卫中原的“屏障”。保卫屏障,就是保卫中原。于是,在平定了中原以后,从康熙开始,清朝出兵打击准噶尔部。
这里的重点在于:清朝军事打击准噶尔部,不是像一般帝国扩张那样,是为了占据准噶尔部的地盘,掠夺他们的财富资源。清朝的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盟友漠南蒙古人。因此,在康熙年间,由于王朝初建,百废待兴,康熙把准噶尔部远远赶走,保护了漠南蒙古人,就收兵了。
后来,到了雍正、乾隆时期,清朝军力财力都雄厚多了,这才继续打击准噶尔部。准噶尔部逃到新疆,清军追到新疆;准噶尔部逃到西藏,清军追到西藏,最终,彻底消灭了准噶尔部,同时,清朝也控制了新疆、西藏。
因此,清朝对蒙古、新疆、西藏这些地方的占据和控制,目的不是一般帝国那种统治和掠夺,而是为了确保控制“屏障”,拱卫中原。清朝的军事行动,虽然是主动攻击,但本质上是防御性的。
这样一来,就有两个后续效果:第一,对更遥远的中亚地区,虽然军力也能达到,但清朝对他们并无兴趣,蒙古新疆西藏这些“屏障”已经够了。第二,对蒙疆藏等“屏障”地区,清朝不但不会经济掠夺,反而有很多“优惠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并且允许他们高度自治。
这是清朝和奥斯曼那些征伐帝国的根本不同所在。
这个根本不同,可太重要了!
义和团运动中,有个清朝王爷跳得很欢,后来被洋人指为“祸首”,要砍他的脑袋,这就是端王载漪。洋人打进北京以后,慈禧出面向洋人求情,这才保住了端王性命,改为发配新疆。
到新疆以后,端王住在当地的蒙古王爷府中。蒙古王爷对端王热情友好,招待优厚。不但如此,其他的蒙古王爷也纷纷前来拜望,送金送银。有个蒙古王爷见面就对端王说:大清国对蒙古皇恩浩荡。端王不禁感叹说:边疆诸王还是如此念旧,真是感人莫深。
这时的清朝,已经夕阳西下,进入倒计时了。但满蒙一家的关系,没受到什么影响,依然亲密。这就是因为,清朝对蒙疆藏地区的统治,只是为了得到战略屏障,而没有经济或者掠夺性的目的,所以,这些地方和清朝的关系一直很好。
而其他那些帝国,从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他们东征西讨,占据地盘,就是为了获取利益,不是直接掠夺,就是征税要钱。这些被征服的地方,迫于帝国的强悍武力,当时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要啥给啥。
但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帝国的强悍武力,不可能一直维持。一旦帝国失去了武力优势,那些被征服的地方就不再忍气吞声,而是纷纷脱离帝国,或者独立,或者加入其他国家。那些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大帝国,就这样分崩离析,消失在历史深处。
清朝入主中原,固然是军事征服,在游牧地区,也残酷消灭了准噶尔部等等,但从根本上来说,清朝在游牧地区的统治,很温和,很友善,根基不是武力,而是政治联盟加上财政补贴。
此外,清朝还有一个高招,那就是传播喇嘛教。
说起来很有意思,满清人自己并不怎么信喇嘛教,他们在中原地区也没有推行喇嘛教。他们只在蒙藏疆等地区推行喇嘛教,而且,还特意分别推行不同教派,扶植不同的宗教领袖,避免这些地方通过宗教连为一体。
就这样,通过种种高明的统治术,清朝成功地把历代中原王朝都很头疼的游牧地区,和中原农耕地区“捏合”成一个庞大的政治体。并且,联结这个政治体的纽带很多元很高明,并不全靠暴力。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蒙古王爷们对革命很敌视。24位蒙古王公集体上书袁世凯,说他们只认大清朝,不认什么中华民国。“受统一于大皇帝,不知其他也”如果政权更替,他们就要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今一旦撤销清廷,是蒙古与中国已断绝关系”。
关键时刻,清帝退位诏书中明确表示:“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也就是清朝将统治全国的权力转交给了中华民国。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华民国对蒙疆藏等地区主权的合法性。蒙古王公脱离中国的理由,站不住脚了。中国避免了奥斯曼帝国那样四分五裂的命运。
当然,真正发挥作用的,显然不是清帝退位诏书那一纸文件,而是贯穿清朝整个历史的满蒙一家的历史传统和深厚关系。
清朝的这个成就,很了不起,堪称伟大,把农耕-游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区融为一体,大幅扩大了中国的疆域范围,做到了前人没做到的伟大事业,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业。
我们在评价清朝时,不应该对如此巨大的事实避而不谈或者视而不见。应该给清朝说句公道话:清朝是个很厉害、很能干的王朝,对中华民族,对华夏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
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