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有些人会从“欺负别人”中得到快感?

为什么有些人会从“欺负别人”中得到快感?

公众号新闻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简单心理”(ID:jdxl2000),

一个有温度,有态度,守伦理的专业心理公众号。


校园欺凌是一种蓄意的、持续的侵犯行为,体现出学生之间权力的失衡(Olweus,2010)

无论是孤立、传谣、辱骂、蓄意推搡,还是实施极端的暴力侵害,都属于校园欺凌。它绝非只是学生间的小打小闹,而是一场权力的角逐,是强者对弱者的身心碾压。

人们可能会匪夷所思,欺凌者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这篇文章中,你可以看到:


  • 强者 VS 弱者:校园欺凌是对暴力环境的复制

  • 欺凌者,往往是不擅长处理负面情绪的人

  • 欺凌者,为什么不觉得自己有错?

  • 欺凌行为是如何得到纵容的?

  • 如何从源头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编者注:

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但只能呈现欺凌研究的冰山一角。请注意,我们谈论的是统计学关系,它远远不能解释个体经历的复杂性。

必须另外说明,本文不是一篇为欺凌「找借口」的文章。今天我们试图理解欺凌者为何作恶,不是为了共情、理解欺凌行为,而是为了更有效、更精准地建立反欺凌机制。


暴力的习得:

不良环境让孩子认为暴力合理



我们好像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美满、从小得到健康的爱的孩子去霸凌别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

从社会学习的角度来看,孩子从环境中观察并习得各种行为和习惯(Bandura,1973)而与同龄人的攻击性互动,常常与高冲突或高放纵的家庭动态有关(Law,2013)

如果家庭常常虐待和忽视孩子,孩子会因此认为展露攻击性和实施暴力是正常的、可取的,并将这种行为模式扩展到比他们更弱小的同伴(Straus,1973)

暴力的习得速度十分惊人。

1960 年,班杜拉实施了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发现小孩子在看到成年人攻击波波娃娃后,模仿了成年人的虐待行为,甚至产生了更残忍的虐待形式。

《少年的你》


一篇综述回顾了 42 年的相关研究得出结论:

积极的养育行为,包括父母和孩子的良好沟通、温暖和深情的关系、父母的支持和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孩子成为欺凌者,而消极的养育行为,如虐待和忽视,会极大增加青少年成为欺凌者的风险(Lereya 等, 2013)

此外,如果教育环境生硬强调社会阶级和优胜劣汰,孩子可能会内化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并在人际互动中复制这种不平等关系,使用各种暴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Thomas 等,2017)

比如《黑暗荣耀》中的妍珍,她的母亲总是冷静地让妍珍「向前看」「解决问题」「往上走」,于是在学校里妍珍便欺凌社会地位较低、没有反抗能力的东恩。在欺凌者的世界里,「强者理所当然可以忽略弱者的感受」「落后就可以挨打」。

《黑暗荣耀》



欺凌者,

往往是不会处理负面情绪的人



关于人们为什么会实施攻击行为,心理学家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探索。

1939 年,心理学家米勒在《挫折与侵犯》一书中首次提出「挫折-攻击模型」,即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

为验证这一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和助手们找来一些儿童被试。

第一组先只能看着玩具,无论孩子们怎么恳求,实验员也不准他们触摸玩具,使参加实验的儿童们受到了挫折。第二组则一开始就被允许玩玩具。第一组儿童等啊等啊,后来终于有人来把房门打开,他们才可以尽情地玩了(Barker,1941)

然而对比两组儿童,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的孩子明显表现出更多破坏性行为——他们不珍惜玩具,大声尖叫,互相追打,将玩具摔在地上或往墙上砸。

从另一个角度看,欺凌者往往更不擅长处理负面情绪。当他们感到痛苦或羞辱时,需要立刻通过「攻击他人」的方式转移自己的负面情绪,以此来获得「凌驾于他人的权力感」。

研究发现,欺凌者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风险是普通人的 4-5 倍(Antila 等,2017)

更早期的研究表明,随着欺凌者的成长,他们往往会遇到更多的工作问题,更多人际关系问题,更多的毒品和酒精问题,并且更有可能犯罪(Copeland 等,2013)

外,以校园欺凌作为获得控制感和宣泄情绪的手段,与欺凌者成年后情绪失调有关(Wen 等, 2023)

回观《黑暗荣耀》,就算没有文东恩,吸毒的金莎拉、一心只想嫁入豪门的空姐、没有工作能力还出轨的妍珍,他们本就漏洞百出的生活也早晚会崩盘。


错的不是我:

欺凌行为与高度「道德脱离」有关



道德脱离,即通过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为,使其伤害性显得更小,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和降低对受害者痛苦的共情,来减少甚至消除在做出不道德行为后的内疚和羞耻(Bandura,2002)

比如,在《黑暗荣耀》里,当妍珍的老公质问她当年是否曾校园霸凌他人时,她能面不改色地将惨无人道的校园暴力美化成「只是同学间关系不好」,甚至试图将锅甩给受害者,称校园霸凌只是「别人的主张」。

明明是自己的暴行毁了女主角文东恩的一生,让文东恩余生的目标只剩下复仇,妍珍还是觉得文东恩应该感谢她:「我给你动力,让你咬紧牙关去改变人生,这有错吗」?

《黑暗荣耀》


《少年的你》中的霸凌者魏莱在她欺凌的对象胡小蝶跳楼死后,也对警察说「胡小蝶死得好,要是不死,考大学、工作,还得不到这么多钱」。

这种自我辩护的方式,显著表明了他们在心理上对自己行为的正当化,以及他们在情感上对受害者痛苦的忽视(Cullen,2020)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众多攻击行为中,欺凌行为与最高程度的道德脱离相关(Thomas,2018)。实验室研究也表明,仅仅是让孩子们扮演欺凌者,他们就会在随后的问卷测量中,表现出更高的道德脱离和自我中心水平(Menesin,2003)

为什么欺凌者会表现出如此高的道德脱离?

研究发现,这与强调优胜劣汰和权力不平等的社会环境(Leung&Cohen,2011)、高冲突低温暖的家庭养育风格( Baumrind,1991)自恋、利己主义的个人特质,缺乏共情能力(Decety&Michalska,2010)过去的不道德行为没有受到惩罚(Bandura,1996)等息息相关。


沉默的纵容:

欺凌是一种群体行为



校园欺凌绝不仅仅是欺凌者个人的恶,它还是一种群体行为(Swearer&Espelage,2011)

同伴群体在塑造和制约个体行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旁观者直接(参与)或间接(袖手旁观)地强化欺凌行为时,欺凌才会成为欺凌者发泄情绪、获得地位的有效手段(Reijntjes 等,2013)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实施攻击行为与两个认知要素有关(Card 等,2019)

自我效能相信自己有实施攻击行为的能力(因此身材高大、朋友多的人更有可能实施霸凌)

结果预期相信攻击行为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如果周围人对微小的欺凌行为一再纵容,受害者的反抗对欺凌者来说无关痛痒,欺凌者就可能会实施更严重的侵害)

当一个人相信攻击行为可以有效发泄情绪、巩固权力地位时,欺凌就可能发生(Pellegrini,2002)

除了同伴以外,重要他人(如老师、养育者)的不作为,认为霸凌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这样的无效监管也会助长欺凌行为(Olweus,1993)

此外,如果集体环境过度强调成绩或家庭经济条件,歧视、贬低成绩差或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这样无形的等级划分也会「鼓励」欺凌的发生(Garandeau,2014)

《3 年 A 班:从现在起,大家都是人质》



对欺凌者的干预:
如何制止欺凌?


关于受害者如何求救、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强硬地拒绝欺凌,这些很重要。但今天我们想从另一个角度,聊聊如何从根源上减少欺凌。

《3 年 A 班:从现在起,大家都是人质》


旁观者干预:
创建反霸凌的校园文化

霸凌是一种群体行为,对旁观者的干预在制止霸凌行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Polanin 等,2012)

KiVa 反欺凌计划是芬兰的一项创新性项目,它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欺凌行为往往是出于对发泄情绪和在同龄人群体中的主导地位的渴望。该计划的核心在于改变旁观者的行为,使欺凌行为无法作为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手段,即改变他们的「结果预期」。

KiVa 计划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来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霸凌时做出积极的选择。

在 KiVa 计划中,旁观者不再仅仅是霸凌行为的无声见证者。通过教育和引导,他们被鼓励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如支持受害者、公开谴责欺凌行为,或在适当的时候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此外,KiVa 计划还强调了学校环境的整体改变。

学校被鼓励创建一个明确反霸凌的政策,并确保所有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了解并支持这一政策。这种全方位的参与和承诺,使反对欺凌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

如果我们难以发动整个学校采用反欺凌计划,处在这个系统里的旁观者,也可以用自身的行动来撬动改变。

哪怕只有一名旁观者站出来, 也能缓解受害者的焦虑和绝望的情绪(Salmivalli & Poskiparta, 2011)

同时,高质量的友谊也已被确定为一种保护因素,对受害者后续的心理创伤有显著的缓冲作用。

欺凌者干预:
学习如何处理情绪

在探讨如何有效干预霸凌者行为的过程中,社会情感学习(SEL)计划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SEL 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共情能力、人际交往技巧以及负责任的决策能力(Kim 等,2022),通过提供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以及在冲突中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Espelage 等,2015)

这些技能对于欺凌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往往缺乏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和对自身行为后果的认识(Yang 等,2020)

根据 Espelage 等人的研究,在学校中实施的 SEL 计划能够显著提高霸凌者和受害者的社交技能,减少校园欺凌行为(Durlakl 等,2011)

此外,SEL 计划还强调个人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家庭环境的重塑:
培养负责任的养育方式

已有研究通过干预霸凌者家庭综中的亲子沟通范式、父母榜样行为、父母对欺凌的态度、家庭管理技巧、养育方式、家庭凝聚力来有力地减少了欺凌(Cross & Barnes,2014)

对欺凌干预措施的荟萃分析表明,家长培训是减少欺凌受害和实施的关键组成部分(Ttofi & Farrington,2009)

《3 年 A 班:从现在起,大家都是人质》


我们可以看到,制止欺凌绝不只是受害者的责任,更多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整个系统里的养育者、旁观者,特别是欺凌者本人做出改变。

祝愿这个世界更少阴暗的土壤,滋生更少的欺凌者,才会有更少的人受到伤害。


作者丨多莉

编辑丨江湖边

题图丨《黑暗荣耀》电视剧截图

参考文献丨

[1]Olweus D (2010)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ing bullying: some critical issues. In: Jimerson SR, Swearer S, Espelage DL (eds) Handbook of bullying in school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Routledge, London, pp 9–33
[2]Lereya ST, Samara M, Wolke D (2013) Parenting behavior and the risk of becoming a victim and a bully/victim: a meta-analysis study. Child Abuse Neglect 37(12):1091–1108
[3]Ahmed, E., & Braithwaite, V. (2004). 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Cause for concern for both families and schools.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7(1), 35-54.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清明,有些人花钱在手机里扫墓汉字说 浪漫加拿大华人夫妻以1加元把房产转让给儿子,法庭判“欺诈” !原来其中还有这些猫腻...小说:兰欣与乌茶 43为什么今年有些人的退税延迟?税务局给出解释太惨了!华女被南美女人“欺负”21个月 说起来她气得破口大骂女性快感的关键按钮,很多男女都搞错了……如果你没有办法从别人那得到一句赞美,那就自己送自己一句吧华人注意!这些长在家门口的花正在入侵多伦多!看到快拔掉!愚人节的思考,为什么愚昧人会张扬自己的愚昧!北欧休假休到快要崩溃,我适合投胎到北欧《巴郞笔谈》005:杨家花园美高各个学校放榜时间不一样吗?为什么有的要3月10号,有的却是面试完就知道录取结果了?|FS问答精选《辛苦》巴郞为什么有些人会从「欺负别人」中得到快感?亚裔男中得$17.6亿后失联了,邻居们担忧他被绑架!因为门上贴了一块牌子...如果不做建筑师,王澍会从事什么职业?加拿大华人夫妻以1加元把房产转让给儿子,被判“欺诈性转让” !原来其中还有这些猫腻...为什么有些女生总喊疼啊?红星美凯龙:“变”中寻机,“不变”中坚守特斯拉市值已经跌到快被丰田汽车追上了新政|加拿大官宣:这些人将不能从银行得到贷款了!房市买家购买力大幅缩水哥大校长称不会从以色列撤资 谈判陷入僵局!示威学生拒撤离 警方待命!情侣酒店房间的天花板上,为什么有面镜子?“有些人,除了再见,别无选择”在“服美役”中感到快乐,有错吗?一地鸡毛(5)有些人急眼了...刚分手就有新恋情,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无缝衔接」?为什么有的肿瘤是良性,有的就是恶性?6个特征可区分移民申请为什么有的人会拒签?有的人总能顺利获批?顶尖文理学院录取|从“坐而论道”中探寻真实的自我,在平静中追求自己所喜欢的历史哥大校长称不会从以色列撤资,谈判陷入僵局!示威学生拒撤离,警方待命!加州男中得$17.6亿后失联了,邻居们担忧他被绑架!因为门上贴了一块牌子...为什么有些人会从「欺负别人」中得到快感?|WEEKLY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