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五一在家的你,请收下这份高效能笔记法

五一在家的你,请收下这份高效能笔记法

财经



又是一年五一假期。
今年的你,有什么安排呢?是选择去偶像的演唱会,还是准备去心仪的国家、地区畅玩,或是选择在家好好休息一番?
如果选择在家,那么,休息之余,也不妨稍微充充电、解决一些平常没时间处理的问题。比如,下面这些:
花了不少时间读书,但边读边忘,最后连重点内容都概括不出来;开会抓不住重点,理不清思路,做不好跟进;计划安排不合理,分不清轻重缓急;时间应用效率不高,复盘无序难有效……
记不住、搞不懂、用不上、做不好。做事总是事倍功半,真的好痛苦。
总之,效能很低。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摆脱上面的困境、提高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的效能?
学会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结构化,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刚好,不久之前,刘润读书会的直播间,邀请到了笔记专家、新商业知识服务平台“笔记侠”创始人、第五代企业家倡导者、畅销书《高效能笔记法》的作者,柯洲老师。
对于如何运用笔记的形式,提高学习、工作中的效能,柯洲老师有不少思考和实践。他说:
通过高效能笔记法,人人都可以成为高效能的知识工作者。
高效能笔记,是什么?真的有用吗?
我把他在书中的思考,分享给你,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
对信息、知识进行分级处理
在上学的时候,我们应该都见过这样的同学:
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他却只顾蒙头抄老师的板书。每次去看他的笔记,会发现写的整整齐齐,老师说的每句话,基本都在上面。
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节课的重点是哪些、和之前的知识点有什么关联时,很多人却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
由此,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不少笔记记得极度认真,几乎把老师板书上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的同学,成绩却往往只是班级的中等水平。
相反,如果你去看成绩排名前列的学霸,会发现,他们的笔记,内容可能并不多。
但是,如果你向这些“学霸”请教,会发现,从这不多的内容中,他们几乎可以还原出老师所讲的重点。
至于原因,别看笔记字少,但是详略得当,结构分明。
在工作之后,类似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
有的同事,做会议纪要时,总是费时费力。因为他会把会议内容无巨细全记了下来,可结果,却被领导批评:怎么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我都看不到重点。
还有的同事,最终的会议纪要只有几百字,好像很轻松。可结果呢,自己省事不说,还被领导夸赞:纪要挺简洁的,看着很舒服。
难道说,那些费心费力把会议一字不差记录下来的人,做的还错了?
这份认真的态度,当然没错。但是,他们的“努力”,没用在正确的地方:清晰地说明会议的主要内容。
那些被领导夸赞的同事,看似轻轻松松。其实,他把时间都花在了对会议内容的筛选、总结上了,方便让人一下子就看到会议的重点——时间、地点、参会人的关键发言。
其实,这不单纯是笔记方式的差异,更是做笔记时,底层思维的差异:概念思维。
概念思维,就是能够识别出那些表面上没有明显关联的事物之间,其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能力。
听着有点绕口。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家里有娃、需要辅导功课的父母,应该对这句话都不陌生:
不辅导母慈子孝,一辅导鸡飞狗跳。
为什么?
因为,对一些大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高级概念思维,小朋友并不具备理解能力。
就拿数学来说。当小朋友刚接触加减法时,他们普遍很难直接去理解这种抽象的概念。
但是,他们却天生会做一件事:类比。
很多老师都会利用小孩子的这一个特质,在教授加减法时,往往会拿出一些教具,比如水果、玩具、小木棍,等等。通过这些具象的事物,帮助小朋友来建立对加减法的认识。
但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令家长“气晕”过去的事情。
比如,老师上课举了一个“5个香蕉+5个香蕉=10个香蕉”的例子。但是,同样的数字,如果只是把香蕉换成苹果,有的小朋友就反应不过来了。
说到底,这个阶段的小朋友,还是在把加减法依托在一个具象的事物上面,靠着一种感性认识来进行学习。
这个阶段获得的知识,就是1级的概念思维,叫做经验知识。
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能摆脱掉对这些具体教具的依赖。无论是苹果、香蕉、橘子,都不会影响他计算各种简单的加减法了。
到了这个阶段,他们已经开始超越了感性经验的部分,开始掌握了一些更基本的方法论,获得了2级的概念思维,也就是理性知识。
当读到更高年级,他们也会掌握更多的理性知识,比如加减法交换律、10进位,等等。
然而,这些理性知识,不代表它是最底层的规律。
就拿几何学来说,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能利用几何学的理性知识,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比如建造了埃及大金字塔。但是,直到欧几里得的出现,才提出了几何学的5大公设,把理性知识进行了抽象总结。
这种抽象后所得出来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公理、定律,就是3级的概念思维,也叫做绝对知识。
经验知识——理性知识——绝对知识,从具体到普遍,从经验到规律,共同组成了概念思维。这种层级化的思考方式,能让人清楚get到,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是哪个层次的内容。
而那些会做笔记的人,就是把概念思维的不同层级焊死在了大脑里。对于接收到的信息、知识,他们会有意识的进行分级处理,凸显出不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情况。
那么,这种能力,能训练吗?
当然可以。
针对这个不少人都会遇到的难题,柯洲老师总结出了一个被他反复验证过的高效能笔记模型:
“道法术”模型。
“道法术”模型,让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不要被这个名字唬住。
还记不记得,你在中学时学古诗词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让你概括一个东西:中心思想。
接下来,你还要向老师说明,你是怎么概括出来这个中心思想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当你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已经在不经意中,完成了一次“道法术”模型的搭建。
我们日常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无论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次沟通、一堂课,还是一次会议,都会有一个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就是“道”。
有了核心思想,就要找各种论点、分论点,对它进行支持、论证。它们就是“法”。
每个方法论下面,往往还会有详细的案例作为论据。这些论据,就是“术”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个科学真理的人,普及这个理论。那么,你会怎么做?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扔给他几个具体的例子,比如:
  • 在地球上,人无论往哪个方向走,最终都能回到起点。这不就说明地球是圆的吗?
  • 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了一圈,最后回到了起点。如果地球是平的,他们可能就会掉下去,或者永远也回不来。但他们确实回来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地球是圆圆的?
  • 最后,我们还有那些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和影像。从上面我们能直观看到,地球是圆的。
这几个例子都很有道理。但是,它们都是散的。说不定过了两天,对方就全忘了。
或许,我们可以按照“道法术”模型的框架,对答案进行一下优化:
首先,你可以提出表达的中心思想(道):在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有着各种想象,比如“天圆地方”、“地球是平的”。但在今天,几乎所有人对地球形状的讨论已经达成了共识:地球是圆的。
凭什么这么说?
之后,你可以按照一定的论点(法),给出你的论据(术):
  • 日常经验(法):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连续的表面,船只可以绕地球一周并返回起点,这只有在地球是圆形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术)
  • 天文观测(法):在日食和月食期间,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阴影的形状和运动,都与地球的圆形有关(术)
  • 地球引力(法):地球的引力场和地壳的厚度分布,都表明地球是一个椭球体(术)
  • 卫星图像(法):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像清晰地显示了地球的圆形轮廓(术)
这就是一种按照“道法术”模型分层展开的论述方式。逻辑清楚,对方一定会印象深刻。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在许多要求严谨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医生在给病人诊断、开药时,往往就会按照这个逻辑表达:
  • 根据检查结果,你有xx症状,它是由xx引起的……——道
  • 根据上述判断,你得的应该是xx病,你应该采取什么疗法。——法
  • 我建议你如果采用某个疗法,应该服用xx药物,因为……——术
这么向患者说明,医生不会出现遗漏,患者也能很清楚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
上面列的这些,其实都只是非常小的例子。但是,为什么这么表达,效果会更好?
这和人类大脑的思考逻辑有关。人类思考的时候,倾向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自动关联分类,而很容易忽略没有逻辑关联的信息。
那么,通过加强不同层级之间的逻辑关联,就能让包括写作、沟通、表达、演讲、知识管理在内的各种知识型工作,变得事半功倍。
让AI,更好地协助你的工作

而且,对于知识型工作来说,因为AI的出现,掌握“道法术”这种结构分明的表达逻辑,未来也开始变得更加重要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相比于人脑对于复杂信息源的判定和筛选能力,AI更适合处理高度结构化的信息。对于不够清晰、比较混沌的信息输入,AI的容错度,要比人脑低很多。
比如,你和朋友之间,大概率发生过类似的聊天:

朋友:我前两天去电影院看了一个电影,那个男主角是个科学家,反派是个超级怪兽,最后他们打起来了,场面特别精彩。推荐你也去看看。

你:啊?你说的是哪部电影,我怎么听得糊里糊涂?

朋友:就是那个啊,那个男主角,之前好像还离过两次婚,当时还挺轰动的,你忘了?

你(恍然大悟):哦,是他呀。我知道你说的电影了,前两天我还刷到过它的预告片呢。我周末去看看。

你想想看,这种充满了“哑谜”的对话,是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
原因不难理解,因为你和你的朋友、同事、家人之间,很多时候都处在一种相对比较类似的信息环境中。很多时候,一些“隐性信息”会有一种“心有灵犀”的传递。所以,对话的时候,即使有些表达比较模糊,但多说两句,也能猜个七七八八,并不太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流。
可是,你能想象,你和AI之间发生类似的对话吗?
我是无法想象。
目前AI的训练机制,决定了它只能被输入结构化较强的信息,输入的信息越具体、越有逻辑性,结果就越好。
比如,我们自己日常写作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AI大模型来搜索资料、整理信息。
如果,我们需要AI工具来对某一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那么,我们不会直接抛出一个“请帮我总结一下这篇文章”,或者“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这种极为宽泛的问题。相反,我们会设置许多具体的条件、要求,确保AI能尽量准确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类似下面这种:
不仅仅是我们。所有善用AI工具的人,都普遍掌握着类似的技能:
会向AI提供要点明确、逻辑清晰、易于处理的提示语,方便它进行信息的整合、处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AI来协助完成原本的知识工作,帮助自己高效完成任务。学会如何更高效的使用AI,也将成为未来的知识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技能。


早在50年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指出:
知识型组织已经成为主流,大部分人都是知识工作者。
作为知识工作者,一方面要快速的吸收信息、知识,另一方面,则要产出相匹配的成果,比如,制定计划、做出决策、管理团队,等等。
但是,不少人却始终困于一些问题之中,比如:
所学的东西边学边忘,无法概括出来核心要点;开会抓不住重点,理不清思路,完不成进度;时间应用效率不高,工作复盘无序难有效……
他们,迫切需要一套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学习效能,来让自己摆脱“知行合一”的焦虑。
怎么做?
或许,可以通过高效能笔记法,提升自己的效能。
首先,要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把冗杂的信息进行凝练、总结,从而让人一下子就能get到表达的重点。
之后,要针对中心思想提出相关的论点,进行相应的论证、支撑。如果论点较多的话,每个分论点之间,还需要按照时间、空间、重要性等方法,进行逻辑排序。这一步,会让你的中心思想,被进一步放大。
最后,要提供足够充分、详实的案例作为论据,去印证你的论点。对于实操性强的内容,这里还要提供具体的方法。用真实的“躬身入局”,去印证前面的“纸上谈兵”。
当然,在柯洲老师的著作《高效能笔记法》里,还有更全面的方法论,和更鲜活的案例。推荐你把这本书找来读一读。对于你的个人成长,应该会有所帮助。
祝愿,你的学习和工作,事半功倍,高效进阶。

*文章为柯洲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高效能笔记法》,柯洲,人民邮电出版社

观点 / 柯洲  主笔 / 付帅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237篇原创文章


推荐阅读:

《抖音商城的对手,不是淘宝京东,而是拼多多》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脖子又酸又痛?收下这份打工人颈椎“自救指南”,每天几分钟脖子好舒坦!复活节要自驾游?收下这份英国租车保姆级攻略,随时出发去兜风!618挑花眼?请收下这份必买单品清单!《拿破仑》:历史的明信片与传记法2024芝大租房最强攻略请收下!租房买房二手群等你来!拒绝无用功!这份专利侵权诉讼胜诉指南,请收好今晚,强降雨、雷暴都要来!奥克兰人做好准备!这份应急指南请收好!现场视频吓人!印度一在建桥梁突然坍塌,桥体几秒钟就被冲走,耗资1.2亿卢比菲律宾承认周一在仁爱礁附近吃了大亏独立日烟花秀又要来了!10000张免费前排票发售网站抢到崩溃,这几个最佳观景点请收下!小学多陪伴,初中察情绪,高中懂放手,养育孩子的不二法门,请家长收下「腾云之路」首期丨更高效能来自更优选择,贝壳降本增效有何高招?| Q推荐广东一在建特大桥发生事故,造成2死1伤1失联!好消息:新西兰人又双叒要放假啦!这份假期攻略请收好!春季限定!收下这份美不胜收的《2024波士顿最强赏樱指南》聊一台昨天刚上市的全能笔记本我与《命运组合论》只工作不上班,从零速通这份高潜力小众副业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第一在中国!加州4城上榜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04 * 晨报 * 欧洲央行的理想通胀愿景能否实现 未来一段时间将面临诸多数据的考验。2026浣溪沙?—秦山早春不愿去省会的,请收藏好这份城市名单嗨美食家们,请收下这份墨尔本美食美酒节的邀请吧!留学丨高考后想要出国怎么办? 这份攻略请收好五一旅游规划难?收下这份拯救P人的出行小妙招|小纪焦点访谈爱丁堡大一在读重申拿IC BME无条件录取offer,这一次我要拿回我失去的G5!电动车炸了有多危险?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芝加哥樱花盛开季!这份赏樱攻略请收好恳请收下,我一直在用的5个读书方法唯一在世的中共一代领导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如今107岁悉尼Vivid灯光秀盛大回归!门票已开售,这份“超全活动指南”请收好在新州,空调噪音过大可被罚款!这份详规请收好80万的生子计划六一惊喜!专为小女孩打造的梦幻礼物清单,请收下7054 血壮山河之枣宜会战 宜昌溃战 10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