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踩屏幕后,OPPO又要断臂求生了
不到一年,OPPO就从一哥变成了老五。
一边因美女产品经理频登热搜,一边又因缩减高科技业务板块备受热议,OPPO走到了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
早些天,OPPO在深圳举行了发布会。会上,OPPO致敬了当年能开核桃的诺基亚,产品经理莫妮卡贡献了几个名场面,包括用电钻钻屏幕,以及用高跟鞋狠踩背板。最终结果,当然是手机都毫发无损。
这场发布会在营销上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效果,短视频软件里,带“莫妮卡”“美女产品经理”“高跟鞋”等关键词的视频一直热传至今。
不过,热闹过后,OPPO依然在艰难地做战略调整。在莫妮卡带来的热度还没有散去时,市场就有消息称,OPPO已经停止对XR项目的探索,将相关人员的工作调整到AI Device(AI设备)或机器人方向。
XR指的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三者的集合,通过视觉交互技术的融合,能使体验者在虚拟世界产生“沉浸感”,被视为元宇宙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XR也是继物联网和芯片后,又一个曾被OPPO寄予厚望,并投入资源发展多年,但最终都要忍痛缩减甚至砍掉的领域。
这一系列“屡战屡败、且战且退”的整活,也使OPPO的高端化努力受挫,让其产品力相比华为等国内竞争对手,已经相差几个身位。
发布会热闹背后,其实反映出OPPO在产品竞争力上面已经没有多少可以用来营销的亮点了。正如“开核桃”并不能让诺基亚逃过被苹果淘汰的命运,被高跟鞋脚踏后无损,也不能令产品力已落后的OPPO,走向掉队。
XR退,AI进
OPPO从2019年就开始探索XR,投入研发多年,陆续推出了OPPO AR Glass 2021、OPPO AR Glass 2、OPPO AR Glass 3等产品。
不过,相比字节旗下的PICO这类已经面向市场的成熟商品,OPPO的相关产品更多停留在探索阶段,包括去年6月发布、被寄予厚望的头显OPPO MR Glass,实际出货量也只有面向开发者的数百台。
在OPPO迟迟没能入局之际,XR这个曾经充满了机遇与泡沫的赛道也开始变天。
根据Wellsenn XR数据,2023年全球VR销量为753万台,较2022年下降24%。Meta、PICO等头部品牌销量双双下滑。2023年Meta全年销量约为534万台,较2022年同比下滑32%;PICO全年销量为26万台,较2022年下滑73%。
苹果Vision Pro的发布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但天风国际分析师4月底的数据显示,苹果已把2024年Vision Pro出货量下调至40-45万部,低于市场共识的70-80万部。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的观点,能对此作出解释:“在技术成熟度与用户体验方面,虽然XR技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硬件性能、用户界面设计、交互体验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用户体验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用户的接受度不高,从而影响市场的普及速度。”
“在内容生态与商业模式方面,XR内容的缺乏是一个重要问题。高质量的内容制作成本高昂,而且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来支持内容创作者的持续投入。此外,用户对于XR内容的需求还不够明确,这使得内容生态系统的建立更加困难。”他补充。
站在XR的另一面,AI手机成为科技圈新流量密码。IDC预测,大模型技术将推动手机进入AI时代,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中国市场AI手机份额也将迅速增长,到2027年将占比超过50%。
这使OPPO把目光由XR移到AI。
这家前手机龙头企业在回应近期XR业务调整时称:“我们认为AI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OPPO研究院将加大包括AI软硬件创新在内的各项前沿技术探索。同时,研究院本身聚焦前沿核心技术突破和新机会的探索,AI、XR,AR都是前沿技术,OPPO会持续投入相关前沿技术的探索。”
事实上,转变早有预示。今年2月,OPPO正式宣布成立AI中心,其目的是把所有AI相关的职能部门,都集中至同一个实体组织内。
2024年春节后,OPPO CEO陈明永在内部信中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OPPO将开启AI手机新时代。OPPO高级副总裁刘作虎也在采访中表示,对AI投入不设上限。OPPO旗下的一加手机也在2024年推出了首款AI手机。
“以前我们有研究院、有数字工程、有软件工程等等各个系统,但是每个系统可能都在做AI能力建设,分散在各地时效率就会有很大的问题。于是,我们就把所有AI相关的组织从整个公司抽离出来,成为一个实体AI中心,专门针对AI做能力建设和产品研发,完全实现自己的闭环。”刘作虎在采访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选择在XR放手并转向AI的科技巨头不止OPPO。
2022年6月,腾讯游戏XR业务线成立,业务团队稳定在300人左右。但仅过了8个月,腾讯就宣布腾讯游戏XR业务将变更硬件发展路径,相关业务团队进行调整,XR业务全线暂停运营。
随后,腾讯加快了在AI的步伐。2023年9月,腾讯自研混元大模型打造的腾讯混元助手小程序上线。
字节跳动也有类似操作,其于2021年花费数十亿元收购Pico,一度被认为购买了“通往元宇宙的门票”。
但2023年11月,Pico创始人周宏伟宣布市场、游戏、视频部门进行较大幅度的人员调整,Pico移动OS团队将并入字节跳动产品研发和工程架构中台,只保留少部分硬件团队。
宣布Pico的调整后,周宏伟表示,公司对XR业务有耐心,但最近复盘已推出的业务和行业市场情况,得出的基本判断是,行业处于非常早期的状态,之前对行业发展估计得太乐观,实际上没有预期得那么快。
放手XR后,字节跳动的AI产品同样快速上线。2023年8月,基于自研云雀大模型开发的AI App豆包对外问世。
而OPPO近期关于XR往AI的调整,可谓是顺应行业趋势的一次“后知后觉”的战略行动。但从其过去历史看,布局AI是否又一次“整活”,并不好说。
高高举起,忍痛割肉,是近年OPPO一系列雄心壮志的宿命。
2018年,几乎与布局XR同期,OPPO切入物联网赛道,希望复制华为和小米成功建立生态圈的路径。
彼时,华为与小米已经找到了各自的切入点。华为选择从鸿蒙系统这一路径切入,抓住路由器和手表等关键入口,同时在其他品类上选择接入合作伙伴;而小米在物联网方面更像是做硬件生意,“投行化”布局生态链,或者直接亲自下场。
相比之下,“后知后觉”的OPPO在物联网的战略思路上,并未针对自身“后来者”的身份,制定“弯道超车”的规划,仅按部就班地进行相关硬件产品的开发。
起步晚加上缺针对性的战略布局,预示着OPPO在物联网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据36氪在2021年报道,OPPO的物联网业务板块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金额高达数亿元。
2021年上半年,OPPO作出大变动,将物联网业务独立为事业群,并将组织架构分为做手表和手环的“穿戴事业部”、做电视的“智能显示事业部”,以及做耳机的“音频事业部”,目的是自负盈亏。
同年7月,多家媒体就报道称OPPO开始裁员,平均裁员比例达20%,物联网业务也涉及在内。OPPO当时否认裁员,仅称精简人员是调整过去一年的团队扩张。
2023年初,市场再次传出OPPO调整物联网事业群,智能显示事业部中的电视业务线被裁撤。投资大佬段永平更公开提到,OPPO彩电业务已关停两次。下半年,时任集团助理副总裁、物联网事业群负责人李开新离职。
除了物联网,OPPO在芯片上的割肉更加震撼。2023年5月12日,OPPO决定终止自研芯片的消息迅速传出,四年时间、3000多人、百亿投资,化为泡影。
过去,OPPO一直是手机厂商中的造芯代表之一,其自研芯片以“马里亚纳”命名,该名字源于太平洋中世界最深海沟,OPPO以此表达要探索最深硬件科技的决心。
2019年8月,OPPO成立全资子公司哲库。当年12月,一向低调的OPPO创始人陈明永高调宣布,未来三年投入500亿元研发预算。
随后,OPPO芯片团队扩展到3000人。一名持续关注哲库的芯片猎头称,哲库具备一定研发经验的工程师有将近2000人。其中,拥有十年以上经验的占比约四成。行业分析机构芯谋研究称,以人数规模计,解散之前,哲库已是中国第五大芯片设计公司。
2022年12月,OPPO发布第二颗自研芯片,即采用台积电6纳米射频工艺的蓝牙音频SoC马里亚纳Y。不过,OPPO芯片产品高级总监姜波当时称,从成本、投资回报等商业角度看,马里亚纳Y都“非常不划算”,流片成本非常昂贵。这似乎为后面哲库的关停埋下伏笔。
关停哲库的当天,段永平在社交媒体评论此事称:“改正错误要尽快,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而接连在高科技板块上的失败,也拖累了OPPO产品竞争力,最终在销量上吃下苦果。
销量掉队
无论是物联网、芯片,还是最近经历重大调整的XR,抑或是马上要拥抱的AI,都是OPPO高端化的尝试,希望由此赋能旗下产品销量。
但一系列挫折也让OPPO的高端化计划不如理想,随着华为的强势回归,产品力跟不上的OPPO开始面临明显的销量压力。
更严峻的是,在销量压力下,OPPO的研发投入又会变得更加谨慎,研发项目的止损线开始提高,从而限制了在新技术的进一步投入,产品力相比华为等高端玩家,距离越追越远,陷入了恶性循环。
Counterpoint Research此前报告显示,2024年头六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7%。其中,OPPO成为销量排行前五厂商当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企业,下滑了29%;相比之下,华为暴涨了64%,荣耀微增了2%。
事实上,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OPPO就已经出现全球和中国市场,出货量双双下滑的局面。
根据IDC报告,2023年,OPPO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031亿台,以8.8%的市场份额排全球第四位,同比下降9.9%。单以第四季度来看,传音取代了OPPO全球第四,第五也被vivo抢占,OPPO沦为掉队之列。
同时,OPPO在中国市场也不理想。
IDC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OPPO在中国出货量约为1009万台,市场份额为13.7%,排行第五位,同比下滑了16.1%,为去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下滑幅度最大的企业。
要知道,同样是IDC数据,OPPO在去年第一、二两个季度,分别以19.6%、17.7%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榜首。这意味着,OPPO在不足一年时间内由一哥变为老五。
销量承压同时,OPPO更面临“量价齐降”的局面。
目前,OPPO多款在售机型近期都迎来价格下调。以发布不久的OPPO Reno11为例,8GB+256GB版本发售价2499元,3月11日,在OPPO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该机型价格为1999元,比发布时直降了500元。
上一代OPPO“机皇”Find X6 Pro,刚发布才一年左右,12GB+256GB版本发售价5999元,3月11日,在OPPO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价格为4799元,直降了1200元,幅度不可谓不大。
问题关键还是高端化不行、产品力落后。
“专门来买OPPO的顾客很少,其实都要靠店里面的销售引导。最近iPhone降价,华为Mate60上线,OPPO的高端机就很难出,中低端手机,OPPO又缺少性价比优势,所以除非OPPO能拿出非常能打的高端机,否则短期这种局面很难改变。”在去年OPPO销量承压时,有经销商对媒体称。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预计,2023年,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批发价≥600 美元)市场,苹果占比71%,三星占比17%,华为占比5%,小米占比2%,OPPO占比仅为1%。
潮电智库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600-799美元畅销机型TOP20当中,OPPO的Find N系列、Find X系列机型均未入列,入列的仅有一加11和一加10 Pro两款机型。
当然,OPPO也并非没有后手,欧洲市场是现阶段为数不多的在高端局的机会。
自2021年6月底专利协议到期后,OPPO与诺基亚就因专利纠纷开启了诉讼,导致OPPO不得不暂停了欧洲多个国家的业务。直到今年1月24日,两者终于达成和解,重新签署全球专利许可协议。
不过,欧洲市场多年来已慢慢形成了以苹果和三星占大头,小米、摩托罗拉和荣耀占小部分市场的格局。OPPO想重新分享欧洲市场红利,恐怕难度会比原来大得多。
“整活”多年后,留给OPPO的时间不多了。
参考资料:
时代周报《又一家暂停XR业务?OPPO转身走向AI》
科创板日报《“不赚钱的业务都不留”?OPPO再变阵:缩减XR人员规模 加大AI投入》
独角兽观察《开年销量大跌三成,AI手机会成OPPO“解药”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