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高铁涨价只是开始!比人口老龄化更可怕的,是基建老龄化

高铁涨价只是开始!比人口老龄化更可怕的,是基建老龄化

社会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作者 | 夏虫

时代变了!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从大基建时代,不可逆转地被推向大维修时代。接下来几十年里,这将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高铁涨价、水电气价格上涨、高速公路延长收费期、国道反常收费,乃至道路事故、老旧房屋坍塌开裂等等新闻……可能不会鲜见。

历史的齿轮已经转动。无数资源、资金的流向,政策的安排、舆情的喧嚣,都将与此紧密相关。

所有人都必须做好准备,停下来思考几个问题——

谁,会来承担这一代价?我们,还有多少欠账要还?

涨价的,不只是高铁

近日高铁涨价,舆论沸沸扬扬。其实这一轮交通大涨价,早就已经开始了,涨价的不只是高铁。

只不过,国铁选中的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线路,覆盖人群比较广,普涨20%左右的幅度也比较猛,引起广泛关注。

这轮高铁票涨价,有地方过紧日子的因素,有国铁本息偿付高峰期的因素参阅智谷趋势中国高铁,为何突然大涨价?背后是一本难念的经》)

是,更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去年开始,高铁就进入了大规模维修周期。

我们的高铁动车,从2007年就开始大规模交付,十几年过去了,动车也迎来了老化问题。

参考发达国家经验,铁路后市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 20%以上,而我们目前只占到总投资的 2%-3%,存在10倍的差距。

所以,高铁不光是建一公里上亿的造价,要维持几十年的稳定运营,还需要周期性的大投入。

换句话说,未来高铁票价的继续上涨,必然

对此,不少人可能会感到愤怒,你可能会说,不坐高铁行了吧?干脆自驾。

问题在于,如果高铁的维修周期都已到来,更早、更广的公路能置身事外?

各地已经给出答案。

这几年,不少即将到达30年收费期的收费公路,开始陆续变着法子延长——

24年5月,莞深高速、龙林高速通过改扩建,申请了延长收费期限25年;

23年11月,2027年将迎来收费期结束的广深高速,同样开启改扩建,又将延长收费期;

……


拉长时间来看,类似的操作更是成为地方的一种“基操”。

14年重建后的京石高速获得了22年的收费年限;19年济青高速改扩建,也获得了25年的收费年限;

西部第一条高速公路西临高速(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13年实施了四车道改八车道扩建工程,并公开表示,“目前还有大量的债务需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予以偿还,因此西临高速也不能停止收费”。

可以说,中国公路跟高铁,捏着的是同一出剧本——

在经历过去十年里程飙涨百万公里之后,都出现了公路老化,以及养护成本的持续上涨。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公路养护里程为525万公里,养护比例高达99.4%。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公路都进入到了养护阶段。


与日俱增的,则是公路的养护支出。

过去十年,收费公路的收支缺口,已经从11年的323.0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7478.2亿元。


2021年末,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79178.5亿元,偿还债务本金+利息共计支出10591.6亿元。

也就是说,即使不再贷款新建收费公路,全国的收费公路债务至少还要八年时间才能全部还清。

沉重债务面前,跟高铁相类似的,相关政策也在一步步让步——

04年《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5年

2015年将高速公路的经营期限延长至30年

2018年《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2024年确对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收费公路,可以超过30年

2024年4月8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提出,“特许经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40年,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许经营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


高速公路的收费,有没有可能无限期延伸?这似乎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不是没有国家这么干过。去年,日本就将高速公路收费期限从2065年延长至2115年,实现了收费的“半永久化”。


相关官员还指出,提高高速费是为了能修复老化的高速公路,“受益者包括子孙后代,为了安全使用公路,承担费用是合理的。”


这话虽然刺耳,但不是一句废话。

毕竟,近期部分高速公路出现的坍塌事故,已经给我们敲响了意味深长的警钟——掏钱,或者冒着危险上路,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掏钱”,或许已经是最小的代价。

被涨价包围的世界

大维修周期的到来,不仅仅体现在遥远的“路上”,还悄无声息地以各种形式,包围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居。

早在22年,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万忠就开始“吹哨”——

中国一大批城市的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管道设施,正在集中进入老化期。


他指出,这种老化周期的到来,会“导致燃气泄漏、管道爆裂、马路塌陷等事故频发多发。”

以燃气管道为例,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我国建设的燃气管网设施很多已达二三十年以上,已到老化周期,这些管道存在安全隐患的概率较大。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燃气管道约105万公里,供水管道约127万公里,排水管道约102万公里,供热管道约48万公里。

初步统计,其中已有近10万公里管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

为应对这必然到来的老化周期,国务院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在2025年底前,改造完成约10万公里老旧城市燃气管网;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文件一出,各地积极响应。


但翻新与智能化建设,都是需要成本的,天下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一点,大家从最近的诸多怪状中,已然能够感悟一二。


此外,与自然老化的内因共同出现的,是极端气候的出现,倒逼各地大修“地下世界”。

2023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在温室气体和厄尔尼诺的推动下,未来五年中至少一个年份,全球年平均气温可能会飙升至创纪录水平的概率为98%。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23》则指出,全球气温上升,会加大气候系统达到临界点的风险。

以上预测,意味着更严重的高温、降雨以及其他极端天气将陆续有来,增加了城市系统的风险。

极端气候与管网老化,两大原因共同造就了当下离奇的一幕——

各大城市到处挖路,挖了又埋,埋了又挖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骚操作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路基坍塌、出现深坑、路基被“掏空”……类似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今年发布在《科学》一篇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近一半主要城市,正面临“中度至重度”程度的土地下沉问题,共有2.7亿人面临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会面临一个“被涨价包围”的世界。到处都要花钱啊!

房建老化,又将如何自处?

如果说公共服务的涨价不可避免,同样的“大维修时代”,也降临在我们的房产之上。

过去40年,大基建之外,伴随着过去城镇化率一路狂飙突进的,还有“房建”。

过去很多人都会担心,商品房70年产权到期了怎么续?

现在想想,这个忧虑有点像在做梦。

毕竟,在续期之前,大家更应该担心的问题是——产权还没到期,房子就老了怎么办?

在现实中,房子老去的速度远比你想象中要快,很多房屋和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就50年,而交房二十年就漏水漏电、外墙脱落、内部老化的老破小到处都是。


更麻烦的是安全隐患,越来越老化的基础设施,叠加越来越极端的天气,某个体育场馆、某个大礼堂、某个高层住宅,这种事情越来越频繁了。

日本野村证劵的经济学家分析中国多年以来的新增建筑面积后发现,现存房屋的22%是2000年前建成的。而据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有42%的城镇住房为2000年前所建,16%为1990年前所建。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房子,有至少五分之一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或更早。

2021年,住建部“住有所居”会议进一步指出,有48%家庭居住在2000年底前建成的房屋。

面对这个局面,2023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要支持加装电梯等多种改造服务。

但这一过程也将伴随着不少难点,比如不少老房子在加装电梯后,就出现了房屋开裂的险情。


至于最近很火的业主自掏腰包,自拆自建,或许对低层住宅还有用——

拆掉五六层的老楼,原地盖上二三十层的新住宅,开发商尚且有利可图,但当这些高层住宅同样老去,它们还能迎来新生吗?有人会为了五六十层的住宅楼,而掏空六个钱包吗?

此外,比起广大老房子,20年以内的次新小区,也在面临一场大衰败。

当前内地房子物业费,大多在每平米3-4元左右,部分毫无管理可言的老破小,更是低至几毛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陷入“物业质量下降→拖欠物业费→物业继续恶化→小区环境更糟”的恶性螺旋之中。

未来,当我们的小区和住房无法挽回地走向衰败,势必要迎来物业管理费大涨公共维修基金常规化收费的局面。

否则,就只能守着高层“贫民窟”,在心惊胆战中日日嗟叹。


大维修时代呼啸而至,这当然是一个残酷真相

昔日的基建狂魔,正在飞速“变老”——崭新的商品房、高铁、地铁、高速路,数以万计的地下管道……它们都在老去。

当然,这是生命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也未必全是坏事。正如当下正在轰轰烈烈展开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浪潮,本身也是推动经济发展、重塑城市的重大行动。

在这样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或许是认清现实,对种种如影随形的安全风险,提高警惕,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信我们有智慧应对这一切,让人们不至于狂奔在危险的旅途、辗转于破败的道路,不用担心在狂风大作时靠近高层的窗户。

重生之路也许艰难,行则将至。

延伸阅读:

中国高铁,为何突然大涨价?背后是一本难念的经




2024年充满不确定,智谷尽全力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加入智谷圈,每周的万字调研和研究,浓缩出高标准的内部研判。

除了每周一篇大事研判,还有资料汇总的圈子,以及每个月一场的闭门直播。想要提升财富认知,从每周一份研判开始。

目前已经涨价到299元/年,我给老读者申请了50个优惠名额,能以199元拍下一年的研判圈,赶紧扫码加入,在圈内等你。
50个优惠名额,赶紧加入
付款后停顿3秒,添加您的专属通信官

参考资料
堵钱眼里的申公豹,《我们从大基建时代,进入了大维修时代》
中金公司,《高速公路REITs全梳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2023年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新周刊,《房子的保质期,可能还不如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高铁涨价,背后是一盘大棋只要5美元,你的声音就会被AI偷走...更可怕的在后面新加坡卫生部:人口正在加速老龄化,需要加强医疗保健系统川普若(再)当选,东升西降高铁涨价20%,合情合理吗?突然宣布!高铁涨价20%,这两个省最吃亏!!又一轮裁员危机:比你失业更可怕的,是你的孩子将要失业别骂了,高铁涨价,只是个开始越闹越大!初中生被害事件可怕的不是恶毒,还有三个更可怕的现象官宣!澳洲政府将斥资1.5亿澳元重建老鼠岛!网友:不是袋鼠岛,是老鼠...炸裂|温哥华华人回国一趟,家被砸门闯入!2万加元被盗刷!更可怕的是...宏观市场 |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与影响惊人的“白熊效应”:比内卷更可怕的,是自我内耗专家称高铁涨价是必要的,花钱可解锁特斯拉续航,索尼绑定PSN惹众怒,谷歌新验证系统不支持火狐,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特斯拉吃老本,马斯克雷霆裁员14000人,只是开始?【深度好文】比玩手机上瘾更可怕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傻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宣布:下月开始涨价!涨幅近20%烟涨价、水涨价、燃气涨价,经济下行为什么生活必需品纷纷涨价「大航海时代」下的国产CAx:追平国际巨头,或许只是开始凯特王妃终于露面了!更可怕的问题出现了…负债6万亿,高铁涨价了!崩溃!温哥华华人回国一趟,家被砸门闯入!$2w盗刷!更可怕的是...崩溃!加拿大华人回国一趟,家被砸门闯入!$2w盗刷!更可怕的是...比院士贪腐更可怕的,是这套医疗创收潜规则[崩溃]温哥华华人回国一趟,家被砸门闯入!$2w盗刷!更可怕的是...一个比短视频泛滥更可怕的现象, 正在毁掉孩子的思辨力凯特王妃终于露面了!但更可怕的问题出现了…紧急提醒:这病毒暴发!医生说,比高烧更可怕的是这症状......去风险与中国制造高铁涨价,国铁摊牌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14 * 晚报 * 收盘:PPI显示通胀升温 美股周四收跌。纽约黄金期货周四走低。美债交易员聚22、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七章 咫尺天涯(2)腾讯:千亿回购只是开始凯特现身商店的视频终于流出,但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歌德堡变奏曲1524》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