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挣扎,与电击运动再起公众号新闻2024-06-23 14:06图片/CEOBIZ来源:A视野作者:ME A森稳定恶化?近期,有一位村里智库自己报了一个数据:政府支出占全社会总支出水平接近1/3,现在成为全社会需求不足的最大拖累。很多人觉得现在是企业不投资、居民家庭不消费导致内需不行。事实上,内需扩张最慢的部门,反而是地方财政!为何呢?因为,污名化楼市的反作用力已经开始,配合美国人发动金融战打击我们的内需,两股力量正在让土地财政变得困难重重。然而,由于地方财政毕竟是我们的内需大头,它又如此依赖土地财政。当对房地产也进行批斗的时候,就意味着内需明显起不来。而内需起不来,企业就没有订单,也就不会拼命招募就业。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极为紧迫的节点,连大多数的高端奢侈品和茅台等都走不动了。接下去,下半年,又有1000多万大学生要踏上社会。果然是,人比狗多,马路上立刻找到100条狗很难,立刻找到100个人可太容易了。与此同时,最新的一波提前还贷潮又开始了。对于不少存量房贷的人而言,过去他们的贷款利率是5%附近,现在新房贷款利率则徘徊于3%附近。在没有任何好的投资渠道的背景下,自然是提前还贷。这当中的“利差”,岂不是等于自己变相做了一个“理财产品”了嘛?!在里面利率迟迟不肯下探的背景下,我们实际看到的就是所有领域都在内需下行,而且是螺旋式的恶化,甚至可以说是“很稳定的在恶化”。接踵而至的,自然就是就业压力巨大,年轻人很迷茫。就在此时,养老金还要拉升3%的涨幅,这近乎是直接对还在上班的人群进行集体性的“惩罚”。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这或许也算是对上班人群的“变相补贴”。毕竟,大多数老年人的退休金是补贴给自己家里的小辈,如同他们也有“月供”一般,俗称“啃老”。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躺平声浪,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所需的“正向激励”。如果大家都选择躺平,那社会经济还如何发展?所以,新一轮“电击运动”也就开始了。中国缺人才吗?从来不缺!熟悉网文世界故事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真人真事,华子的一个外派的程序员,在非洲大地上,白天码代码上班且从来不请假,晚上帮助当地军阀好大哥攻城掠地,前后大战获胜700多场。然而,人才的牛逼,是建立在一个国家内部有着大量机会的基础上才可以发光发热。虽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有上面华子的这个兄弟如此机会,毕竟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土地上。然而,和平时代,只有有了需求,人才才可以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否则全部白搭。前不久,一家上市公司出台公告,说自己被倒查30年,然后享受了一笔追缴费用。自己核算下来,开工更亏,所以索性全员休假。很明显,在货币端迟迟不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有形之手只能出此下策,其结果就是强化了通缩,大家更加不会去消费和投资了。于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张力在于:宽松,怕金融泡沫;紧缩,怕内需恶化。在金融泡沫与内需恶化的两个极端间,我们努力找某个平衡,却又越来越难以保持平衡。最近的这波提前还贷潮,本质上,就是对存量贷款用户的“歧视性利率价格”。没有人是傻子,大家都会精算。提前还贷收益(5年LPR)与无风险利率(30年国债利率)做个减法,有能力提前还贷的人自然就选择提前还贷了。所以,别扯什么楼市再也起不来了,最终无非是投资回报收益率到底划不划算,即,持有现金流的潜在收益率与持有不同类型资产的潜在收益率之间的选择罢了。而我们真正要解决内需不足,到最后,一定是要让持有房地产的潜在收益率要明显高于持有现金流的潜在收益率。因为,地产背后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背后,是全国一半产业的订单、2亿体制饭碗和各种社会福利保障的支出。光靠目前电击运动式的去向民间要银子,走不远的。所谓的打击资金空转,根本不管用。实体有收益,投资有收益,谁不想出去套利?就是没有啊,就是各种资产荒,所以,不得不套利。毕竟,资金是有成本的。电击运动式的打击资金空转,只会让社会中套利空间更小,大家更加惊恐,也就更加不会消费和投资了。而现在麻烦的是,这个事情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当我们这里内需如此,企业只能出海。企业出海,美国必然带头搞我们。于是,有形之手还要到处砸钱,去跟美国人对搞,来捍卫自己的企业在海外的利益。这就是内需困境引发外需阻碍,外需阻碍又让财政更加吃力,从而加剧刺激内需的难度。——————————显而易见,所有的经济挑战,到了现在的节点,已经全部指向了同一个解药:全面降低基准利率或许未来的人会觉得这个后遗症很严重,但是,这是当下最优解,已无出其右了。必须要明白,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果连内需的高端消费和豪宅都跑不动了,那就是真的到了极为危险的地步了。因为,如果连最有购买力的家庭都在观望,还去哪儿找订单?客观而言,我们今天提出的紧日子,其实对于很多体制内的朋友而言,也是鸭梨山大的。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有着很大的生活成本,没有足够的收入支撑,如何好好工作?进一步说,这会影响整个制度安排的运行效率,反而会对我们的各项事业产生极大的掣肘。工资到位,干活好说,自古常理。目前,我们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做的还太少了。明明可以尽快建立一套机制,打通产学研的全产业链体系,极大的消化就业压力,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这么做。在这里,我必须提出一个经济史的案例,70年代后半程的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被耳光抽的快哭出来了,当时美国人还往死里搞贸易战折腾。于是,日本就全员搞产业升级。然而,日本知道,越是产业升级,越是过渡期大家都很痛苦。为了缓解痛苦,重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带头,都尽可能的减少裁员,取而代之的是强化职工培训,积极与大学联合培养企业所需的工程师。与此同时,重要的大佬们,真的带头给自己减薪,其它中层管理层也是如此。就是在这样的“共克时艰”、共进退的制度安排下,日本实现了产业升级的成功。因为,产业升级是所有人利益相关的,那阶段性的痛苦也应该所有人一起承担,而不能只是社畜们来承担。坦率说,我们这几年的行为,对比70年代后半程的日本,差距很大,令人唏嘘。越是要进行大国博弈,越是要凝聚人心。如果工资实在不能到位,那也要努力给予基层最大的保障,确保有一口饭吃。同时,精英阶层带头一起同比例减少收入,这才可以实现上下齐心。重大的历史时刻,胜负成败,靠的是人心向背!- END -CEO企业家微信群扫码申请加入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