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印尼发现5万多年前洞穴绘画丨科技早新闻
近日,兰州水墨丹霞景区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斑斓的色彩,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美丽画卷。(来源:视觉中国)
4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代号G15)在四川德阳总装下线。该机组功率16.5兆瓦、热效率35%,相较于同功率的火力发电机组,一年可减少碳排放超15万吨,其联合循环1小时的发电量超2.2万千瓦时。>>更多详情(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高分辨中子衍射仪成功出束,开始带束调试,标志着该设备研制成功。高分辨中子衍射仪是我国首台超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仪,具备国际先进的超高分辨能力。(来源:科技日报)
浙江大学科研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光敏树脂,并用它通过3D打印做出能拉伸到自身长度9倍以上、凭借直径1毫米的“身躯”提起10公斤物件的“超级橡皮筋”。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来源:科技日报)
“超级橡皮筋”拉伸前后对比图(左图为拉伸前,右图为拉伸后)。图片来源:浙江大学
4日,据中国气象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消息,根据目前研判,除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部和北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沙漠苔藓——齿肋赤藓,在模拟火星条件下仍能存活并再生出新的植株。研究表明,齿肋赤藓能耐受自身98%以上的细胞脱水、-196°C超低温速冻、5000 Gy以上伽马辐照而不死。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创新》。(来源:科技日报)
澳大利亚考古学专家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一个石灰岩洞穴内发现了一幅艺术作品,描绘了人类与野猪互动的场景。研究人员推测该作品创作于至少51200年前,认为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洞穴绘画。(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在纳米比亚地区新发现一种生活在约2.8亿年前的二叠纪早期的巨大蝾螈类动物化石,其头骨长约60厘米,可能是蝾螈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片来源:C.Marsicano,施普林格·自然供图
一项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褐藻和海草的全球分布范围缩减。研究预计,到2100年,全球褐藻和海草的分布范围将比目前缩减5%至6%,而高度适合褐藻和海草生长的栖息地将在全球部分地区减少至少七成。(来源:新华社)
近日,通过分析研究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2018年和2019年发掘出土的2500多件动物骨骼,由兰州大学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筛选出一件新的丹尼索瓦人肋骨化石,刷新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并首次揭示了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策略。(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关员截获活体蜘蛛12只,经鉴定在我国均没有天然分布,都属于外来物种,如果其逃逸、大量繁殖,就会造成生物入侵。(来源:海关发布)
近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使用博士毕业生研制的“空中成像提词器”实现“潇洒脱稿”演讲。这是如何实现的?这项技术还有哪些实际应用?请专家科普一下↓↓
编辑:宋慈
审核:张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