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律所”?揭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最受关注的法律科技产品
来源 | 智合研究院
七年前,智合论坛曾邀请世界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创始人凯文•凯利先生,他提出“最好的律师,在未来不是人或者机器,而是人机混合的团队。我们能和AI有多少的合作,便能得到多少回报,我们不会与其对抗,而将与其携手”。
但问题从不在于是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做。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用了五年时间思考与准备,然后开始行动。
两年时间,智合向世界交出了一份答卷: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法律科技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展示在世界级科技大会的平台。智合作为法律科技专场的承办单位,在这个世界级AI平台正式将我们的产品推向市场——“智慧律所”。
“智慧律所”,是为了帮助中国律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突围,搭建出一个针对性解决律所痛点的人工智能平台(基于AI的Saas平台)。目的是以绝对专业的能力,赋能中国律师行业。
智合CEO洪祖运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智慧律所”
我们的起点:法律普惠
几乎所有法律科技行业参与者都知道,法律科技的核心作用在于利用技术手段,推动法律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但很少有人提出,法律科技的价值更为辽阔,在于实现法律服务的普惠化。普及,意即覆盖的广度,是要打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惠及,是指获取的便捷度与服务的裨益性,要使得法律服务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
智合深知,法治的初心,在于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让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触手可及。但传统律师职业由于成本等因素限制,这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而法律AI的出现,极大了提升了法律普惠的可能,真正能够实现“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而这也是智合旗下智爱大模型的起点,我们尝试实现To C端法律研究易接触性,让更多的法律服务消费者,可以以廉价且便捷的方式接触到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同时,我们尝试提高法律研究板块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打破法律执业人员一开始对法律科技产品的偏见,对于技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经验性担忧。
这个阶段,我们持以对法律的敬畏心以及对AI的好奇心,尝试探索大模型对法律行业颠覆的可能性。
我们发现,法律行业与当前的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浪潮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契合点。法律工作在本质上涉及大量的知识输入和输出,这恰恰是现代语言模型所擅长的领域。
而智合能为法律行业做的,就是通过AI解决律师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遇到各类法律问题的研究需求。尤其是自己本专业以外的客户询问,如何能以最快的时间给予最权威、最准确的回答。
针对这一痛点,我们从三个层面提供了解决方案:
首先,通过自研“小模型”与AI大模型相结合的技术,在短短30秒内,对于律师提出的法律问题,提供直接、清晰、明确的答案;
其次,通过自研向量库、检索算法等技术,为研究的答案匹配最权威、精准的法律法规、相关判例和实务观点,做到每一句话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第三,广泛吸收、融合跨领域的知识库,并根据特定算法对其进行定位、排序、摘要、融合,让法律研究的结论更加扎实、全面。
而作为法律行业的参与者,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大模型的突破,改变了“人工智障”的现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智能。
而法律研究,只是我们的起点。
我们的阶段性锚点:
赋能律师行业
在针对律师行业的产品研发中,我们为什么选择首先启动法律研究模块?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刻理解。原因很简单:一家律所拥有的数据资源,是律所构建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石。拥有丰富、准确的数据,能够为律所提供深入的洞察和决策支持。
而法律研究能力,是法律执业人员的基本技能,涉及对法律条文、案例、法规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这是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的前提。
但是,法律研究是法律执业人员的核心能力,却不是法律执业人功底的唯一板块。
所以智合不满足,伴随着我们对AI能力认知的提升,我们发现AI还可以帮我们解决行业参与者的其他痛点。
合同审查,正是其一。
智合要做的,是解决人工合同审查耗时长、工作量大、难以保证质量稳定输出的问题。
针对这一痛点,我们做了三件事:
首先,与资深的专业律师团队深入合作,针对20种以上的合同进行逐条逐款的审查方法论研发、提示词工程开发;
其次,使用审查方法论对于每个要素的内容进行审核,将原文与审查方法论投喂智爱大模型生成修改建议;
第三,研发合同审查的自进化功能,让大模型可以记忆、学习律师的修订意见,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专业。
但我们仍不满意,另一个板块——法律翻译,其耗时性、高收费、专业壁垒问题让智合不能停下脚步。
针对这个痛点,我们同样做了三件事:
首先,内置覆盖多法域的专业术语库,实现一键提取关键术语,给出翻译建议,还能允许用户自定义关键术语的翻译,更新术语库;
其次,对于翻译的法律文件,保留原文布局,包括且不限于字体字号、表格等等;
第三,使用最领先的基座大模型,配合法律翻译专家的提示词,以此确保翻译内容的交付标准。
由此,我们实现三个模块针对三个痛点,生成一体性的、为律师行业赋能的架构。
而这,只是我们的阶段性锚点之一。
数据黑洞问题,我们解决了
AI带来的算法不透明以及数字隐私问题,成为了我们产品发展的另外一个桎梏。在互联网时代,大量数据带来大量风险,而在商业秘密最为集中的法律行业,智合做不到对此视而不见。
因此,我们构建了一套针对数据安全的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为律所的数据构建足够安全的保护仓。
仍然是三件事,形成了我们“智慧律所”的底层架构。
首先,我们的系统通过了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严格认证,达到国际标准;
其次,我们通过信息脱敏、权限隔离、多因素认证、数据加密、实时监控等技术措施保证数据使用、数据传输、数据保存等每个环节的绝对安全;
最后,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数据保护系统——“文件保护柜”,能够真正实现“文件不出所”的大模型数据交互。
至此,以数据保护系统为中心,法律研究、法律翻译、合同审查三大模块的“智慧律所”架构完成。
我们看不到的终点:
持续为中国律师行业赋能
我们为客户律所开发的板块,包括法律研究、合同审查、法律翻译、数据隐私管理,已经为律所实现了日常运营痛点的一站式解决,并得到客户肯定。
但我们没有停止思考,“智慧律所”如何更好地为律所做更极致的降本增效?
因此,尽管我们不十分确定未来的行业又将需要什么,但是我们知道,智合做的仍然不够。我们已经打造了“智慧律所”的底层架构,现在要做的,就是持续解决律师日常工作中的麻烦以及痛点。
债权审查、 文书写作、诉情监控、事实分析……将是我们接下来会逐个攻破的目标。
而我们的研发部门,已经在着手去从这些不同的角度,打造赋能、甚至颠覆法律行业的产品。
我们有最专业的合作伙伴,例如在法律研究领域,我们的数据库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进行合作,确保律师同仁在我们这里获得的信息,永远是最为前沿。
我们将一直做到最后,直到智合可以向整个世界说:我们是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好的一家专注于法律AI产品的公司,我们是真正基于大模型的律师助手,我们可以实现为中国律师行业赋能。
未来,人工智能不会替代律师,但是,那些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的律师,必然会被那些使用人工智能的律师所替代。
关注智合
和百万法律人同行
责编 / 吴梦奇Scott
编辑 / 顾文倩Aro
分类 / 原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