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务局可以当好“店小二”
各地全力拼经济、提振企业信心,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各地激发企业活力和市场活力的重要一招。陕西安康市平利县税务局以“税力量”探索地方经验,让企业感受到政府服务企业的思维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当前,各地全力拼经济、稳增长、提振企业信心,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成为各地激发企业活力和市场活力的重要一招。然而,营商环境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系统内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工作人员转变思维、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企业的方式。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税务局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从税务部门的角度助力当地营商环境改善、如何以“税力量”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思维的转变。在各种探索和创新实践中,平利税务局逐渐摸索出一些地方经验。
近日,记者在平利县调研时了解到,多个企业对平利税务系统的创新做法和服务思维表示肯定。平利县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梅向《财经》表示:“我基本很少去税务局,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服务,有时遇到税务方面的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平利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就会立刻赶来帮企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也让我感受到了税务部门服务企业的温度和速度。”
转变思维、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是政府部门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
大力推行“税务管家”服务制度是平利税务局做好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平利税务局对当地重点企业、项目、工程派驻税务管家,税务管家主动上门对企业进行一对一专项政策辅导。
平利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肖朝蓬向《财经》介绍,平利诸多企业都安排了一对一税务管家,企业有任何涉税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找对应的负责人,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和解决。
陕西金龙水泥有限公司(下称“金龙水泥”)就体会到了“税务管家”服务制度给企业带来的便利。该公司副总经理金庆明向《财经》介绍,平利税务局专门安排了两个工作人员作为“税务管家”给企业一对一服务,遇到任何税务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上门。
2007年,浙商陈志连来到平利创办了金龙水泥,从最初的小水泥厂,发展到如今陕南地区最大的水泥建材企业之一,成为平利县排在前列的纳税大户。17年的发展,企业一路见证着平利营商环境的变化,也从各个部门的服务中感受到平利为营商环境提升所做的努力。
税务部门就是他感受最深的部门之一。“我们现在的感受是,只要是行业企业有的税务优惠政策,税务局必须让企业享受到。”金庆明介绍,如果有企业未能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税务局工作人员会主动进行提醒和讲解,让企业不漏掉任何税收优惠。“前两年国家出台了中小企业延缓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当时的月份我们已经把税款缴纳了,之后税务局向我们讲解了相关政策,很快就将税款退回了企业。”
对企业来说,融资是一大难题。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从源头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平利税务局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挥“银税互动”平台作用,与平利县农商银行合作面向全县诚信纳税企业推出“诚税贷”金融产品,帮助小微企业以“信”换“贷”。
什么是“诚税贷”?平利税务局工作人员肖娴告诉《财经》,“诚税贷”是平利农商行根据税务局从全国税收征管系统中筛选出纳税信用等级为B级以上和M级的纳税人信息,按照A级纳税人评估标准,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诚信纳税企业简化审批程序,精准发放贷款。
平利税务局副局长张生辉介绍,每个企业在税务局都有纳税信用等级,通过税务局与银行合作,将这些信息提供给银行,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据了解,近日平利税务局举办了一场“税银助力茶叶产业发展”活动。平利税务局与平利农商行签订了助力茶叶产业发展的专项合作协议。在现场,平利农商行与四家纳税信用等级高的茶企分别签订了税银信贷授信意向协议。其中,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授信额为2000万元,平利县高英茶业有限公司授信额为1000万元,平利县兴强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授信额为1000万元,平利县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授信额为500万元。
“税务管家”与产业链融合支持产业发展
当前,各地都在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茶饮产业是平利的特色产业,也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首位产业。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考察时指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
近年来,支持茶饮产业发展受到平利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利县税务局也作为重点任务来抓。除了做好职责内相关工作,平利税务局还摸索出一些门路。其中,将税务管家、茶饮产业链、枫桥式税务局三者结合起来是平利税务局的创新一招。
近年来,平利税务局将“税务管家”服务制度与茶饮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走出去”即由领导班子成员作为“首席税务管家”服务重点茶饮企业,带队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寻找企业研发创新、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目前,平利所有茶企都安排了一对一税务管家。税务管家团队通过上茶山、进茶园、入茶厂,结合茶企茶叶种植、销售、产业升级等环节涉税需求,针对政策享受条件、发票申领、电子发票开具、申报减免等问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辅导,帮助企业理解政策适用口径及适用标准。在开展政策辅导的同时,对茶叶收购、销售等环节的涉税风险及时提醒,围绕茶企生产经营环节中的涉税堵点、痛点“把脉问诊”,建立企业档案,针对疑难问题“一企一策”研究解决,“一对一”回应茶企涉税需求。
《财经》注意到,平利税务局还印发减税降费惠茶企服务手册,公布了各个茶企对应的首席税务管家名单及联系电话。手册名单显示,肖朝蓬是平利县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和平利县一茗茶业有限公司(下称“一茗茶业”)首席税务管家。
一茗茶业是平利县招商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陕南唯一从事富硒黑茶的研发与生产的茶企。该公司的茶产品销往欧洲、东南亚以及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2019年以来,累计出口超过60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宋晓红向《财经》表示,刚开始涉及出口业务时什么都不懂,出口退税等各项业务都是平利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的。“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退税款及时到账,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只要企业有困难,和工作人员说一声他们就会过来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投资这里特别踏实。”宋晓红表示,通过与税务部门对接,体会到了平利整个政府部门作风的转变和营商环境的改善。
除了“走出去”,平利税务局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工商联、茶业中心及多家茶企代表到税务局开座谈会,收集纳税人缴费人在税费政策落实及日常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由业务股室负责人面对面、一对一答复。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税费争议问题,不仅影响企业和职工正常生产经营,有些甚至升级为矛盾、冲突、诉讼。
平利县税务局探索“枫桥经验”在税务实践中的应用,打造以县局机关为核心、以基层税务分局为延伸的“枫桥式”税务局,将日常工作中涉税争议化解在源头,以税收政策业务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为重要工作,化解争议。
肖朝蓬表示,打造“枫桥式”税务局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税务工作中实现“小事不出分局、大事不出县局、矛盾就地化解”,将问题化解在基层。
为此,平利税务局还建立了“枫桥式”税费争议咨询调解中心,采用“分级分类”的调解模式将各类型、各渠道反映上来的问题疏通化解,构建起“发现-调解-反馈-改进”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税费争议解决体系,确保涉税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争议咨询调解中心设在平利税务局大楼一层,墙上张贴着常见税费争议事项清单。平利税务局法制股工作人员丁建武向《财经》介绍,调解中心有专门的调解团队,由税务局聘请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外部人员组成,这也是平利县税务局的一个创新做法。丁建武表示,现在每个分局也在打造“枫桥式”税务分局,建设争议咨询调解中心,企业不用往县局跑,更加方便。
平利“枫桥式”税务局创建行动开始以来,助力企业解决了许多税费争议“老大难”问题,八道石煤矿就是一个典型。2012年12月因政策调整,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原八道石煤矿停工停产,因无收入来源、职工工资停发、职工养老保险断缴,引发社会矛盾。2021年1月,平利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函请平利县税务局依法核算涉案企业应缴养老保险费及利息。但因补缴费用超出支付能力,且企业对部分职工是否应由其补缴存在异议,遂以过度执法为由提起行政诉讼。
一边是职工未享受到应有待遇不断信访,一边是企业以过度执法为由提起诉讼,对此,平利县税务局税费争议调解中心组成专家团队,了解企业及员工诉求以及有关背景情况,与法院、人社等部门对接,促成当地党委政府启动多部门协作调解联络机制,专题研判调处此案。经过努力,最终协调另一家煤矿全盘接手“八道石”债权债务,支付相关费用,促成案结事了。
据悉,这起争议调解案例最终入选陕西省“枫桥式”税务局调解优秀案例。八道石煤矿职工代表吕仁宝给平利税务局送来了锦旗:“历经三个年头,一次次沟通调解过程中不怕事、不回避,最终给我们解决了社保纠纷,让企业起死回生!”
另外一件关于税源归属地争议调解的案例也很有代表性。自2022年10月起,陕西平利某工程公司根据安康另外一个县政府(下称“甲县”)相关部门要求,其所有在该县境内承揽工程,必须在当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缴纳增值税,否则不予拨付工程进度款及尾欠款。遂后公司在该县注册成立了分公司,然而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办理相关涉税业务时出现一系列争议。
例如公司在甲县境内承建的所有工程项目,前期均由分包单位或材料供应商开具的成本发票给总公司,现在若以分公司的名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此前开具的成本票是否能抵扣成本?再例如,若是以分公司名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没有相应的成本发票,影响企业利润,是否仍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不得已,公司于2023年3月2日向平利税务局提交了相关报告。收到报告后,平利县税务局税费争议调解中心派出调解团队多次与该公司负责人、财务人员及另外一个县的税务局进行沟通协调。最终于2023年3月10日回复《关于对陕西平利某工程公司咨询涉税相关问题回复的函》,对争议事项进行了专门答复。
肖朝蓬告诉《财经》,这类案件在日常纳税纠纷中较为典型,地方政府为把税源留在当地,会在无意中增加外来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限制施工企业的公平竞争,扰乱建筑企业的正常经营。矛盾调解的核心在于给企业营造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支持民营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减少政府过度干预,让企业有更大空间和动力专注于创新发展。
责编|肖振宇
题图|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