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定要带娃看这部动画电影!一定!比搞什么“弯道超车”更重要……
先讲个不相关的事:
之前我给大家推过新东方原版英语的课,但是没有高级别的(没有适合剑3以上水平的),且都是大班课。最近后台呼吁高阶英语小班课的声音越来越高,于是我们找到了有道原版英语的小班课,感兴趣的家长,记得预约周五早上的直播!
上周末,我带着小小常走进了电影院,看了一部叫《头脑特工队2》的动画电影。看完以后,忍不住要按头安利这部片给所有的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去看(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这部片用很浅显易懂的情节,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会认知自己的情绪,并知道每种情绪的重要性。对家长来说,也是去理解青春期的孩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一定要看!真的,学会认知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对前青春期或青春期早期的娃来说,比搞啥“弯道超车”都要更靠谱!
这部动画片延续了《头脑特工队1》的风格和人物设定,讲述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莱利和好朋友一起去参加高中曲棍球训练营的故事。
营期共3天,但莱利却经历了很多事情,比如要接受与好朋友读不同高中的事实、要加入新的朋友圈、要通过选拔顺利进入校队……
与此同时,她的大脑也在经历重大变革。
当我看到莱利头脑里的工人浩浩荡荡地入场,对大脑总部进行重新装修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设定真是太有意思了!
但正是影片的这个设定,让观众更为深切地了解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很多父母都不理解,为啥孩子一进入青春期就跟变了个人一样?!那不妨多看几遍这个情节。
没错,孩子进入青春期,大脑就相当于来了一次全新装修,之前的那些设置完全废弃,不管用了!
在《头脑特工队1》中,童年时期的莱利主导情绪为“快乐、悲伤、厌恶、害怕、愤怒”五种情绪。但在《头脑特工队2》中,已经进入青春期的莱利在情绪上的体验更复杂,增加了“焦虑、丧气、羡慕、尴尬”四种情绪,而且很快“焦虑”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且,莱利的朋友岛非常大,而家庭岛很小,需要拿着望远镜才能看到。
这非常符合青春期大脑的特性。在《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十年的良好亲子关系为何突然毁于一旦?》一文中,我详细地讲解过青春期孩子大脑的三大特点。
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做规划、抑制冲动的前额叶与负责情绪、记忆的边缘系统发育得不平衡。前者很不成熟,后者很成熟。
这导致孩子能像成年人一样感知情绪,却很难像成年人一样控制情绪和行为,做出理性的决定。
内侧前额叶皮质是“自我”的神经基础。哈佛有研究显示,15岁左右内侧前额叶区域在社交场合的活跃度达到峰值。
因此,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焦虑程度也更高。
研究显示,青少年对社交排斥非常敏感,尤其是在和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同龄人的观点、评价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让他们愿意冒风险迎合他人。
皮克斯的这部动画片,可以说是把青春期孩子的大脑特性非常形象地表述了出来。
比如莱利为了融入新团体,违背承诺远离了朋友。莱利对偶像一味迎合,不惜嘲讽自己喜欢的闪耀少女组合,还把头发染成了红色……这些都是为了获得偶像的肯定。
与童年时期相比,青春期的莱利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快乐少了。新增加的四种情绪“焦虑、丧气、羡慕、尴尬”,很难说是正面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将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看做四种基本情绪。这四种情绪是单纯的、不复杂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复合情绪。“焦虑、丧气、羡慕、尴尬”就是典型的复合情绪。
那,要如何看待这些情绪呢?
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很多人对负面情绪的刻板印象。
莱利睡着以后,乐乐决定要对记忆球进行分类,凡是开心的、快乐的记忆球就保存在长期记忆里,并进入潜意识。那些不开心的、坏的记忆球,则丢进垃圾堆里。
乐乐认为,这样做就可以让莱利一直开心。
焦虑一出场,就导致原本平静和谐的氛围完全被打破。
它先是鸠占鹊巢,直接把乐乐一众人赶出了主控室。
紧接着,它创造出糟糕的场景恐吓莱利。比如,莱利失败了父母很失望,莱利被新同学排斥了,莱利只能过平庸的生活等。这些场景,吓得莱利睡不着觉。
紧接着焦虑又发动大脑里的小人们贡献各种坏主意,导致莱利做出了很多糟糕的决定,比如偷看老师的笔记本。
在决赛那天,莱利太想赢了,不配合队友还横冲直撞,把好朋友都给撞伤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真想说一句:“焦虑真是个坏东西!”
可焦虑真的只有坏的一面吗?
显然不是!
焦虑一出现,莱利就立即意识到参加训练营和融入新团队的重要意义。她发现,加入球队,自己就更有可能申请到好的学校、获得更好的未来。
她发现,在入学第一天就跟新同学打好关系,将会对未来三年的高中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也因此,在见到偶像后,她积极地加入偶像的团队,跟她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而且,她的努力也获得了很好的反馈。
她得到了偶像的指点和鼓励,也被新朋友接纳了。
而且,偷看老师笔记本后,她的好胜心被完全激发,于是给自己定下了“进3个球”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她很早就到训练场刻苦练习。
这就是焦虑的正向意义,它是唯一一个能让人根据未来指导当下行动的情绪,能让人更有动力,同时能做好规划、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仅仅是焦虑,就连被很多人诟病的“忧忧”,即悲伤也对人有很多正面影响。
在《头脑特工队1》中,乐乐一直觉得忧忧没用。但是,莱利因为过度压抑濒临崩溃,这时是忧忧拯救了莱利。
莱利大哭,终于释放了自己,也获得了爸爸妈妈的关爱。
忧忧说:“哭泣让我慢下步伐,免于被生活的重担所困扰。”
《与情绪和解:治愈心理创伤的AEDP疗法》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情绪是深植于大脑的生存密码。
情绪告诉我们,我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什么对我们不好。当我们不使用自己的情绪时,就像在没有声波定位仪,甚至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航行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
悲伤、愤怒、焦虑、丧……这些负面情绪同样是需要得到保护和表达的。
如果孩子一生气大人就更生气,孩子一愤怒大人就更愤怒,孩子一焦虑大人更崩溃,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被吓得把情绪表达压抑下来,无法感知到自己的真实情绪,更无法和父母真正靠近。
他们很可能就此变得麻木,既不知道感知情绪也不知道表达情绪,更无法控制情绪。就像那些大学生一样,问什么回答都是“不知道”。
在情绪的认知上,除了一棍子打死所有负面情绪外,很多家长对正面情绪又过度乐观。
从孩子刚出生时,绝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大概都是“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吧?
我们希望孩子快乐,所以孩子一哭,我们就习惯性地抱抱他、满足他。孩子不开心,我们就办法逗他开心。
可只有开心和快乐这一种情绪,孩子就真的能快乐吗?
电影里,一见到偶像,乐乐让莱利露出了兴奋的表情,甚至还做出了一些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但这并没有让偶像对自己产生好感,反而很尴尬。
因为乐乐不懂人情世故,也不知道要如何适应高中的小社会生活。
乐乐“好心办坏事”不是头一次了。
影片一开始,乐乐就自以为是地把莱利所有的糟糕记忆球都扔掉了,但最后却发现,没有这些糟糕的记忆,莱利的信念树就无法生成。
在《头脑特工队1》中,乐乐为了确保莱利开心,完全控制住了忧忧不让她触碰主控台。莱利因此发生了严重的情绪危机,组成人格的部分变得支离破碎,就连乐乐也被丢弃了。
总而言之,正面情绪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不合时宜的快乐、幽默和调侃,可能带来更大的社交灾难,这一点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都懂。
情绪从来都没有什么正面或负面之分,它们只是人们在经历不同时期时最自然的情感流动,它们只是不同而已。
影片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幕是,在焦虑的主导下,莱利因为横冲直撞被罚下场。她自己待在那里时大脑一片混乱,呼吸越发急促。
这时候,焦焦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害了莱利。它的反应是“惊慌、自责”,然后就是各种想办法,但却引发了“焦虑风暴”的恶性循环。
虽然她让莱利睡不着觉、抛弃了好朋友甚至偷看老师的笔记本,但焦焦却从未想过要伤害莱利,它的出发点一直都是“爱”。
最终,乐乐、忧忧、焦焦等9个小伙伴一起手拉手,让莱利平静了下来并长出了全新的自我。
所以,没有一种情绪是有毒的、有害的,它们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保护身体。
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无比温暖。
爱,才是一切的原点。但过于爱,比如乐乐和焦焦,却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这个情节的设置,对父母来说尤其有启发意义。
我们都爱孩子,但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阻止孩子受伤、难过,就可以让孩子避免经历尴尬、焦虑这些负面情绪。
因为父母的臂膀总是有限的,而孩子迟早有一天都要走入社会。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能坦然接受不好的事实,也能相信永远都有父母的支持。
《玫瑰的故事》里,玫瑰的妈妈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玫瑰因为第一段恋情受挫决定读研,妈妈没有任何评论而是先肯定女儿痛苦的感觉:
“有时候痛苦,正是因为你做了正确的决定。”
接着告诉女儿:“重要的是找到自我疗愈的方式。”还举了家里人的例子,给女儿做示范。
最后对女儿表达了爱和关心:
“我不盲目偏袒你,但我无条件支持你。”
承认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疏解情绪的方法,表达对孩子的爱——这才是应对孩子负面情绪的最佳方法。
给孩子表达情绪的自由,给孩子疏解情绪的空间。有时候父母物理上退一步,反而能在心理上离孩子更近一点儿。
所以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憋住”是最最最重要的。
即使他们单独出门三天,回家也只是回一句:
“还行。”
暑假到了,神兽在家,你们和娃有没有情绪上的困扰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们一起吐槽吧!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