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亏私募们的“三宗罪”
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上周咱们盘了盘上半年赚钱的私募,都做对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看看反向指标,暴亏的私募们,都做错了什么。
总结来看,这些私募有三个共性的致命操作:追涨杀跌、上杠杆、躺平死扛。
满足其中任一条的,今年保守先亏10个点起步;
满足其中两条以上的,产品估计已经在清盘边缘了。
(友情提示:本文不针对任何管理人,如有雷同,请自行对号入座。)
一宗罪:盲目择时,追涨杀跌
有些基金经理,看到别人买什么赚钱,就急匆匆一起跟着买,结果一窝蜂进去,市场一变脸,就成了接盘侠。
今年接盘的机会就更多了。某个网友总结得很形象,现在大A就像一个穷人家,家里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今天是红利风格出门穿,明天是小微股反弹出门穿,后天是成长概念穿,都有得穿,但一个人穿了其他人只能光屁股在家躲着。
如果死守自己的风格,可能迟早也能熬到穿裤子的那天。但最怕的就是风格漂移,反复横跳,一会玩小票,一会玩大票,一会又去玩美股,每天都轮不到自己穿裤子,亏起来也特别快,心态也容易炸裂。
《繁花》中宝总的一段话,很经典: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有自己。冲得太快,逃得太慢,肯定是要吃瘪。
如果一个基金经理总是追涨杀跌,投资能力确实要被打一个大问号,当然一部分可能也是来自于净值和回撤的压力。但无论是能力还是压力问题,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坑。
毕竟我们买基金就是为了能更省心些,如果连专业的基金经理都做着如同散户般追涨杀跌的操作,那我们还买它干什么呢?
二宗罪:加大杠杆,玩火自焚
这类基金经理就属于艺高人胆大的操作,看准了就集中仓位,放大杠杆。如果判断准确,一年内收益翻倍甚至更多也有可能。
历史上,不论是2020年的白酒医药、还是2021年的光伏新能源,任何一年加了杠杆押中了当年最火的行业,产品收益都是爆炸的。
然而,杠杆是把双刃剑,无论什么策略的产品,只要加了杠杆,市场好的时候确实能赚得盆满钵满,但一旦市场逆转,那亏损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无论是今年年初爆火的DMA崩盘(一种上了四倍杠杆的中性策略产品),或是再往前点,最知名的杠杆负面教材——韩国股神bill Hwang杠杆爆仓事件,更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单个投资者最大的单日亏损纪录。
这些都是一个个血淋淋的杠杆风险的生动案例。
新手死于追涨,老手死于抄底,高手死于杠杆。久赌无赢家。炒股用上杠杆,输掉本金几乎是100%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从统计学角度来说,任何一件事只要概率不为零,就代表它一定会发生。
一个上了高杠杆的基金经理,哪怕前面100次都做对了,过往操作看起来很成功,大赚特赚,但只要失手一次,就能让所有的钱都归零。
即便你说你的风险偏好足够高,对于高杠杆类产品,也建议就拿些小仓位,谨慎重仓。
三宗罪:躺平不动,死扛到底
这类基金经理,大多出现在2020年后,靠着“各种茅”做出爆炸成绩,规模突破百亿。但随着核心资产的崩塌,这些人也开始走上了“躺平”的道路。更有甚者,产品已经濒临预警止损线,那就是更不想,也不敢动了。
如果真是看好一个行业并且重仓,那也至少要跑赢相关行业的指数吧?拿着高昂的管理费,却做出了“指数减弱基金”,良心怎么过得去呢?
在能力圈内做事是对的,但如果你坚守的策略已经长时间失效,坚守的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你还守着不变。这时候所谓的坚守能力圈,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路径依赖罢了。
人挪活树挪死。坚守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应该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学习和迭代。世界上没有永远赚钱的股票,也没有永远有效的策略。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不过,比死扛更无耻的,是一些毫无道德底线的基金经理。单押某赛道一炮走红后,开始亏钱,腰斩,然后撒手不管了。怎么会这么能亏?梳理下他们建仓买股的节点,基本都是高位接盘的。不亏才怪。是他们笨吗?背后的小九九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当然,资产市场的历史证明,持续的投资盈利能力是非常稀缺的,想找到一位能持续为你赚钱的基金经理也很难。
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承认,投资这件事确实很复杂。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尽可能减少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就像在生活里,我们不会把手伸进沸腾的水里,遇到高处也会格外小心。
投资私募也是一样,认知多了,自然就不会去碰那些高风险的东西。
如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好逻辑”私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由雪球私募官方组织的厚雪长坡俱乐部,给大家提供一些专业且专属的解答和建议。扫码即可了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