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梳楼:温州医生被捅30多刀,最后发现杀错了公众号新闻2024-07-20 06:07作者 | 燕梳楼因为10年前的一个手术,把主治医生捅了30多刀。关键是还捅错了人,本来想砍的是A医生,结果A医生请假,B医生加班。然后凶手就把B医生当成A医生砍了。B医生有多无辜?无辜到这事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因为他是当时全医院唯一没有来及吃午饭,饿着肚子还在加班的医生。这是昨天下午1点多发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悲剧。据说凶手发现砍错了人然后跳楼自杀了。但无论他有多内疚有多悲惨都不值得共情。最新消息是,被砍30多刀的医生李晟最终还没能抢救过来,很多人自发点亮蜡烛表达哀悼。据称李医生是全国前三的心内科医生,在手术台上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无论是同行还是患者,对李医生都有着极高的评价。但讽刺的是,这样一个德艺双馨的心内科专家,却惨死在患者的刀下,临死都没能吃上饱饭,这确实让人很难接受。而凶手的理由仅仅是因为10年前家人在医生做过手术,后来患者在家自杀了,然后就迁怒于主治医生。正好赶上李医生饿着肚子加班,然后就对着李医生一阵无差别乱刺。今天全温州的同行都在悼念李医生。做手术的医生拿手术刀的手都是抖的。他们害怕,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自己。凶手杀死的是医生吗,是无数等待救命的病人啊。同样在温州,3年前也曾发生过一起医闹事件。患者因对治疗效果不满,将匕首架在主治医生脖子上要求退还医药费。好在这名患者要钱不要命,拿到退款后最终放过了这名医生。显然李晟医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最终以身伺虎,杀身成仁。公众不禁要问,杀医案件为何频频发生?医患矛盾何以长期存在?如何加强医疗秩序,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不受侵犯?两起案件是医患矛盾长期冲撞对立的一个缩影。在极端患者看来,医院没有治好他们的病,是因为医生太坏了,是因为没给医生送红包,是因为医生开药时拿了处处,是医生让他们人财两空。然后就把气撒在了医生身上。这就像住宾馆发现房间不仅贵而且还不干净,然后不去找老板不去找监管,却把打扫卫生的给杀了。好像多杀几个清洁工宾馆就能便宜了干净了。当前的医患矛盾大抵如是。这其实是医疗市场化之后一个越重难返无法回避的话题。一方面高医疗需求与低支付能力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医保基金越来越高,但看病也越来越贵。另一方面是医药不分离导致的医护薪酬体系失衡,医者仁心走向功利化。但正如教育领域会有禽兽老师一样,医疗系统也有害群之马,但我们不能由此否认教师和医生这个职业的集体崇高性和社会价值。大部分医护收入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但他们却背负骂名甚至危险重重,这对他们不公平。能考上医学院的都是学习优异的人中龙凤。有的甚至研究生毕业后还要出国读博深造,至少30岁以后才能临床问诊,能走上主治医生的更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考验,最后才能成为那个救死扶伤的人间天使。读最长的书,上最苦的班,拿不匹配的工资,挨最凶的刀。但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他们的热血不该被患者的长刀冷却。如果医生群体不被尊重,甚至成为高危职业,那将是整个社会的灾难。就拿李晟医生来说,知道他有多珍贵吗?他是全院唯一一个主治能当治疗组长的人,全院一半的冠脉手术出自他手,全国心内科能排前三。可以说比熊猫还珍贵,但他却没能得到熊猫般的保护。有人建议说要在医院全面建立安检制度,先安检后看病。我认为这很有必要,但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又显得不公平,这意味着普通患者将付出更大更多的时间成本,加深了“看病难”的矛盾。加强安检能否杜绝伤医事件?当然是有效果的。但我认为这治标不治本,甚至会加剧医患对立情绪。极端事件或许会减少,但辱骂、吐口水、打耳光等行为不可能通过安检解决。所以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除了加强安保安检力量外,更要从制度上为当前的医患矛盾纾困,推进医药分离,提升医生地位,增进医患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医得了人病,治不好人心。伤医表面上看是伤害医生,实际上伤害的是整个社会,是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三年疫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医护群体的巨大付出。承担着救死扶伤责任的医生群体,不该被曲解抹黑,更不该成为高危职业。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也不是神仙,谁都不能保证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疫情的警报并未完全解除,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加速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改善医患关系。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Y2023-2053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