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论断,50方观点,万字长文,娱资联合ChinaJoy短剧论坛实录|干货
作者|付梦珍
这个夏天,短剧成为整个文娱行业增长最快、最为火热、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
7月25日,第21届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在沪开幕,娱乐资本论作为ChinaJoy短剧创新论坛的合作伙伴深度参与,论坛成功召开。此外,CDEC高峰论坛论坛也正式开始。
活动围绕“短剧”的相关主题,邀请了来自短剧、游戏、技术科技、视频平台等多个领域的30多位权威嘉宾和业内精英,展开了关于短剧发展方向的讨论。
在不断内卷的现状下,短剧人要如何乘风而上,找寻更具机遇与未来的新出口?是内容精品化、技术革新、AI技术、出海落地,还是影游融合?短剧行业有着哪些需要关注的行业动向、未来方向?娱乐资本论从现场大会提取出了13个主要论断:
1、短剧最大的特点是平面化和高强度的反转。生产要快和批量,创作要把人物标签化,剧情冲突化、典型化。
2、快手上,近八成用户已经养成了非常强的追剧心智。短剧的用户粘性越来越高。
3、女频的精品付费内容,有极高的发展空间。
4、小红书会着重推广文旅短剧和品牌短剧。创作者想获取短剧流量的话,一是做内容种草,找KOL做推广,二是在短视频里做宣传,三是经营短剧专业账号,沉淀粉丝。
5、长剧的内容制作团队,不一定能做好短剧。
6、闭环不一定是公司转型做短剧的最好选择,强强联合性价比高。
7、95%的短剧公司在亏钱,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8、品牌短剧、端原生的IAP用户付费和IAA广告激励等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发展。
9、抖音、快手,百度百家号、B站小剧场、YouTube频道等,都可以成为短剧流量分账的新探索渠道。
10、机顶盒的受众银发老人和小镇青年,与短剧受众重合度高,或将成为短剧的新渠道。
11、短剧将逐渐成为影视公司、MCN机构、品牌营销及出海战略的标配,其地位将类似于六年前的直播带货。
12、AI会从内容生产、表现形式、交互方法等方面助力短剧、影游赛道的发展。
13、本地化包装、输出国内成功的互联网经验、扩大商业变现渠道等,是做好海外短剧的关键。
快、批量、直给,短剧是趋势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2027年将超1000亿元。近年来,短剧行业逆势而上,骤然引“爆”,快速席卷,已成为新的增长风口,当下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当我们试图厘清短剧行业的发展方向时,回溯过去,从根本逻辑上知晓短剧的发展规律便显得尤为重要。
“短剧体量小,适配于用户碎片化的内容观看习惯。现在年轻人越来越没有耐心,需要更直接的内容。”活动现场,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直接明言了短剧快速发展的核心原因。
陈晓达指出,在商业逻辑上,“短剧开创了低成本自制的商业模式,同时也有内容吸引力。最大的特点是平面化和高强度的反转,生产特点是快和批量,内容创作特点是把人物标签化,写出更典型化,更有冲突的剧情。”
短剧的发展过程中,平台一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2019年,快手成立了星芒厂牌,开始对短剧进行内容品牌化和精品化的运营。快手文娱业务部星芒短剧业务负责人王海月透露,快手的用户已经从去年年底的2.7亿,突破到了现在的3亿,重度用户增长了55%。
“从我们的用户消费行为来看,近八成用户已经养成了非常强的追剧心智,每周都要看短剧。在培养用户粘性方面,短剧很有优势。”
万物有光影视创始人杨念指出,短剧相较于长剧来说,产出速度、效率以及呈现的整体周期都比传统影视剧更短更高效,所以可以快速进行迭代,通过数据抓取用户真正的内容需求在什么地方。
鲸焱斐凡影业创始人夏焱也对此观点表示了赞同,“短剧很大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触达更广泛更下沉的人群。”
女频是精品化内容的方向
完美世界影视创立于2008年,是一家影视文化投资、制作及发行机构。完美宣言工作室创立于2022年底,是完美世界影视旗下专注于做女性成长型内容的业务团队。
一年半的时间里,完美宣言推出了11部精品短剧作品,其中有9部播放量过亿,作品爆款率达到了82%以上,春节期间上线的《大过年的》播放量超过10亿,位列抖音2024年短剧榜首。
从2023年的国庆档到2024的春节档、618购物节,完美宣言在重要营销节点都跟品牌方进行了精品剧合作,通过短剧内容种草、短视频与直播电商等后链路合作的方式,助力品牌生意经营。面对抖音原生付费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团队计划在下半年布局精品付费赛道。
提及入局精品微短剧的原因,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完美宣言总经理陈宣表示,“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入洞察,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已在短视频平台形成追剧心智,并且中高线的女性用户更愿意为精品短剧停留和买单。我们综合考虑下,选择了团队更擅长的女频精品短剧赛道。”
小红书商业互联网和文娱行业群总经理赵维晨指出,小红书月活已经到了3亿,用户群体呈现年轻化特征,50%以上为95后,35%为00后。
小红书用户对短剧内容有较高兴趣,尤其是精品化、高端化的短剧。过去一年里,短剧的日均播放量增加了9倍,发布的内容量增加了17倍。
未来,小红书也会提供剧单推荐、演员好剧推荐,以及利用小红书的种草特性,邀请KOL和KOC进行短剧相关内容的传播,实现用户种草与全网口碑传播,助力短剧增长。
赵维晨也在现场给出了创作者们具体的方法论,他指出,“小红书会投入一定资源扶持文旅短剧和品牌短剧。用户想获取短剧流量的话,一是做内容种草,找KOL做推广,二是在短视频里做宣传,三是经营短剧专业账号,沉淀粉丝。”
短剧有门槛,入行需要谨慎
蓝港互动是一家2017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今年,蓝港开始做剧业务,推出了专注内容与制作的“蓝港短剧”和专注发行与运营的“蓝港剧场”。
蓝港互动集团副总裁、蓝港影业CEO、蓝港短剧事业部总经理严雨松,现场分享了在短剧制作上的“踩坑”经验,“我们第一部短剧使用了长剧的编剧和团队,整体节奏都更像长剧。虽然画面、质感不错,但播放量不高,我们复盘总结认为是从TO B到TO C的内容认知转变不足,爽感不足、情绪不强等造成的。”
基于经验,蓝港互动调整了策略专注做精品,重质而不盲目求量。团队搭建上也在积极地和外界展开合作,比如接下来即将推出的作品《不要和陌生人结婚》《冒牌财阀是大佬》在尝试和刘笑天团队合作,“未来我们也会推出更多作品,希望能在短剧2.0时代有所作为。”
遥望科技是一家科技驱动的新消费服务平台,也是首家在A股上市的直播电商公司,现在做短视频7年,直播带货6年,短剧1年。遥望科技副总裁邵钦介绍认为,2024年短剧免费市场规模显著扩大,付费市场更加成熟,内容优胜劣汰更快。
他提到微短剧的用户规模约为5亿,付费转化率约为4%,“客单价下降是市场成熟的表现。”
邵钦现场回顾了自己做微短剧的经历,“大家说短剧投放为主,我虽然做了十多年的优化师,但一开始并没赚到钱。后来,我也曾把自己在公司关了两个月看剧本,研究市场内容需求等,找行业里的人聊。发现自己还是不懂内容,更擅长做变现。”
提到入局短剧行业,很多公司都要自己做闭环,邵钦则提出,闭环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找到适合自己公司资源优势的更重要,还要和有内容生产力、产品力,或者营销能力的公司合作,大家共赢。
具体方法论上,邵钦指出,“在公司运营中,内容持续创新能力、投放能力和后链路持续变现能力,难以同时具备。我们现在采用三角联盟模式,即剧本供应方,制作方,发行方和遥望共同出资合作,内容方拥有版权,遥望和发行方共同于后链路变现,演员经纪业务,实现三者结合,优势互补。”
御今文化致力于做短剧后端的流量分发、宣发、配套服务等,其CTO 鲁恩文指出,“现在不是入局短剧的好时机,今年入行的人95%都在亏钱,市场越发展,头部的就那么几家。之后行业的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短剧内容上的新趋势是什么?
短剧,是通过优秀内容带来流量和收益的业务模式。这个夏天,短剧继内容精品化后,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抖音原生容器下,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变现方式,并屡创新高。
其中,B端品牌短剧、招商剧目的涌现,让MCN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更稳定的高收益。从付费流量到免费流量,原生容器下的IAP用户付费和IAA广告激励收入不断上涨。
麦芽传媒公共事务总监唐会余指出,随着品牌短剧的用户群扩大,愿意入局的品牌主也越来越多。
布乐科技CEO、《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监制杨晟指出,“互动短剧本质其实是在给观众和玩家新选择,玩家不再需要单线的消费内容,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结局。这会给线性内推消费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未来,玩家选择不同的内容,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广告。”
开心麻花深耕舞台剧领域的同时,也成功跨界至电影、网络剧、综艺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独行月球》等。
现场,开心麻花影业常务副总经理、制作人李凤华介绍说,开心麻花从2020年开始便入局短剧行业,和快手、抖音、腾讯、咪咕等展开了业务合作。未来,开心麻花短剧业务会继续在“喜剧+”方向,以及与科技相融合的领域前行,探索短剧的科技性和互动性。
李凤华提到,真人演员没办法在角色里24小时和观众互动,但是AI可以。“当然这也对内容创作提出要求,要尽可能早期地将这些可能性考虑进去,综合开发IP。”
李凤华也表示:“都在说‘短剧+’、‘短剧N次方’,现在内容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融合性,你很难定义一个产品到底是什么。但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观众、消费者喜欢,这样产品和产业链路才能转起来。”
此外,遥望在签约短剧演员,希望将其转化为具有带货能力的达人,实现长期变现。
邵钦预测,短剧将逐渐成为影视公司、MCN机构、品牌营销及出海战略的标配,其地位将类似于六年前的直播带货。未来,付费模式会更加成熟,同时,需求侧的多元,也会让微短剧+模式有更多应用场景,付费短剧,免费短剧,品牌定制剧,文旅剧在不同媒体平台会出现垂直类头部短剧MCN。
短剧的未来在哪里?
如何才能打造出爆款内容?做好流量经营?当整个短剧市场增速放缓后,短剧从业者们都在寻找突围机会。
实际上,短剧的内容和运营都出现了值得关注的趋势。
花生热剧商务运营负责人王宇锐女士提出:短剧主要是以内容为核心的精品化创新。我们的一些作品,制作上越来越精致,在向传统的影视制作逻辑靠近。
现场,王海月也分享了快手短剧的发展政策和目标,“7月,快手上线了星芒首部AIGC全流程定制短剧,从剧本到成片,整体两个月内完成。未来,星芒会推出专门针对AIGC的赛道和内容创作者发布的孵化计划,助力微短剧+体育、微短剧+文旅、微短剧+技术、微短剧+IP等内容的产出。”
“剧星球”创始人&“人字旁”影视制作合伙人&“游戏干线”业务合伙人李盛杰分享到,游戏方对短剧定制的需求,是为了传播游戏的内容以及和品牌结合。短剧拍摄都是在线下,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将短剧内容和品牌做更好的结合,是品牌方、实体经济、文旅愿意为短剧买单的关键。
短剧运营方面,鲁恩文强调了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指出如何通过多元化渠道进行短剧变现是关键,“有了短剧版权后,你可以利用专业机构进行发行和投流,同时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内实现原生付费,并通过达人解说和CPS分账模式增加收入。”
此外,鲁恩文特地提到了,短剧可以在百度百家号、B站小剧场、YouTube频道等多渠道进行流量分账的探索。
考虑到短剧的受众主要是银发老人和小镇青年。现在,快银测试了通过机顶盒将短剧带入家庭电视市场,也取得了良好的转化率。
在产业升级方面,鲁恩文强调了“短剧+”模式的潜力,包括“短剧+品牌”“短剧+文旅”“短剧+电商”等多种形式,其中姜十七的“短剧+品牌”成功案例已验证了其可行性。他还透露,本月底将有大品牌参与“短剧+电商”宣发活动,预计会引起广泛关注。通过这些努力,鲁恩文展示了短剧行业在多元化变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广阔前景。
快手星芒的独家女主角一只璐,前两年出演了短剧《这个男主有点冷》,在全网收获了10亿播放量。之后,一只璐逐渐成长为了电商主播,在C端和B端都完成了变现。
快手星芒,现在有50多个品牌客户在短剧侧,进行定制植入的剧场化玩法,有150多部短剧在B端侧的商业化变现。品牌定制短剧的发展越来越火热。
AI正在赋能短剧
博纳影业之前出品过《长津湖》《水门桥》《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等影视剧,今年成立了AIGMS制作中心,专注于用AI开发短剧。
现场,博纳影业集团影视制作副总经理、制片人曲吉小江播放了博纳用AI参与制作的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的第三款预告,分享了用AI寻找视觉叙事风格和人物的过程。
曲吉小江将AI定位为催化剂,“它会带来链式反应,造成时空裂变。”
与此同时,她指出,“技术平权降低了入门门槛,AI的目的是在激活潜在创作者,超级个体和超级团体成为可能。我觉得AIGMS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打造超级团体和超级战队,进一步扩大IP的疆域。”
杨晟强调,“AI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流程,现在导演只需要一组提示词,就可以在开机前验证出想要的内容。”
至于AI+游戏+电影的合作,以电影《抓娃娃》举例,杨晟提出“百万富翁模拟器”互动游戏的想法,“这五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是真的百万富翁,剩下的人都装成穷人。一旦玩家找到真的百万富翁之后,还能得到5元、10元的电影票补,让AI对话游戏和影视剧做深度结合。”
唐会余特地提到了,AI在动漫类、游戏类的短剧垂类,以及拓展短剧题材,助力短剧出海方面,能发挥很大的效用。
聆心智能,是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专注于情感计算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应用。
现场,聆心智能联合创始人、CEO郑叔亮指出,AI给短剧创作者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未来会有更多的精品短剧,可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郑叔亮提及,自己正在看编剧类的书,他强调,“编剧创作强调素材和题材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即需要在真实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提升,以达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大模型尚未达到人类编剧的深度和广度。”
未来,聆心智能的大模型也会朝着个性化、情感化、风格化的方向努力,使每个编剧都能拥有符合自己价值观、理念、风格和诉求的专属模型。这样的模型不仅能激发编剧的想象力,还应保持对真实的尊重和超越,这是对当前技术的一大挑战。
元圆科技是一家定位于虚拟人的智能营销公司,已孵化出超级IP天妤,并通过以天妤寻找文化碎片为故事主线的短剧《千壁寻踪》在抖音平台取得显著成绩,相关话题播放量达10亿。
现场,郑屹分享了公司是如何用虚拟人和AI结合做爆款内容的。
“围绕虚拟IP,元圆科技会制作高质量、有创意的短剧内容。这些短剧不仅展示了虚拟人的形象,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创意故事,吸引了大量观众。例如,《千壁寻踪》短剧在平台播出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元圆科技也在进行为品牌赋能等方面的业务拓展。”
互动影游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互动影游作为影视与游戏结合的新赛道,去年Steam平台上出现了多个真人互动影游的成功案例,如《飞跃13号房》和《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等。这也推动了该品类的快速发展,在二级市场、上市公司、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中引发热潮。
现场,互影科技CEO鹍鹏提出了“互动剧+社交”的概念,即互动剧不仅可以与内容互动,还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下个月,互影将推出双人互动影游《双人成行》,将双人合作的模式应用到互动剧中。
“该产品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剧情走向,有丰富的解谜、玩法和分支剧情,同时强调两人之间的默契和互动。”
从诺基亚时代到苹果时代,新的硬件、新的技术也带来了新的交互方式,新的交互方式必然会带来新的超级应用或者新的体验。
鹍鹏指出,“苹果手机中大家熟知的《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神庙逃亡》等游戏,都是当时最火爆的一些新品类。这些游戏诺基亚都玩不了,因为它没办法划动。”
而当下的AI应用中,更多的还是把原有的电影、电视剧、综艺等等,当中的制作模块通过AI制作之后降低成本,但是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
对此,鹍鹏提出,AI和互动应该有更多新的形式和内容出现,“AI和互动是天然结合的,AI落地除了大模型公司的算力、算法之外,数据也很重要。用户的交互本身是实时的,所以看互动内容的时候,年轻的用户喜欢跟内容产生互动,比如通过选择、发弹幕表达自己的内心。”
互影也在探索,如何通过AI实时影响内容。现在,互影正在用AI改编《仙剑奇侠传1》的IP内容。
猫片传媒执行董事、万维猫动画执行董事陈旻以其在阅文集团、起点中文及龙的天空等网站和内容IP的背景,分享了他对当前短剧及互动影游行业的看法和展望。
他指出,短剧发展的核心力量——来自网络文学作者和编剧的中坚力量,以及短剧如何借助新技术与传统影视表现形式相结合而爆发。
“正在投资和开发的互动影游项目,不仅重复了短剧的发展路径,而且有可能在周期、规模和影响力上超越短剧。”
陈旻也指出,团队在利用互联网网站方面的丰富经验,打造互动影游平台,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团队的经验和情怀发扬光大。现在,团队已在韩国和日本设立公司和团队,开发国外版本的互动影游,并预告9月份将在Steam及海外渠道发行新游戏。
短剧加上互动,会有哪些新形势?
娱乐资本论是一支依托专业的“财经+文娱”的采编团队,聚焦中国文娱产业,内容及受众全方位覆盖影视综游、互联网、营销等领域。
现场,娱乐资本论创始人吴立湘提到,“现在短剧不只是在形态上的变化,它在科技上、影视上,也有了很多新的融合点。”
聆心智能开发了超拟人大模型,致力于将影视剧中的人物角色等做成AI智能体,帮助影视公司开发新的交互式游戏。
生数科技产品总监张旭东提出,“现在的互动一是指作品内部的互动,二是指作品外的二创互动。我们可以用AI生成素材,助力互动内容的产出。”
唐会余讲述了麦芽精品教育、亲情类短剧《成家》与互动结合的构想:“这部剧讲述了农民工怎么讨薪,怎么进行法律维权的内容,具有沉浸式的教育意义,以后可以用互动的方式,让用户更好地带入自己,在看剧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提升获得感。”
吴立湘则列举了AI游戏《换你来当爹》,“用户可以在游戏中假设自己是爸爸,他要养一个孩子,锻炼自己当父亲的能力。方式很奇妙。”
人才和监管,是短剧需要关注的重点
论坛上,唐会余和杨晟就人才培养和AI创作算力问题进行了讨论。
唐会余提到与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的合作方向之一,是旨在从多个维度提升学生能力,包括了解短剧现状、创造具有短剧特性的精品内容,以及关注新兴题材等。他希望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将传统影视科研教学与短剧市场化创作进一步前置化,减少传统影视人才进入短剧的适应期,赋能短剧发展。
杨晟指出,其正在和中国传媒大学游戏设计系合作,让学生在算力支持下探索AI娱乐产品的创作。
“未来,AI能满足用户对内容多样化的需求,比如现在内容市场里喜剧的人才和内容相对不够,而在未来在技术的帮助下,喜剧人才的压力,包括内容的获取方式会变得很简单。”
对于短剧发展的未来,陈晓达指出,“行业在不断地进行洗牌和升级。短剧会趋向于长剧的运作模式,各自为营,流量阵地化,形成自己的“优爱腾”品牌。”
回顾短剧的发展史时我们可以看出来,监管一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相关审核备案规定明确了短剧创作的红线和尺度,确保内容合规性,对当前短剧市场可持续性发展和精品化方向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跟着短剧去旅行”等官方活动,更多国家队进入短剧创制领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海外短剧的内容风在往哪里吹?
去年开始,海外短剧成为内容行业最爆火的业务形态之一。
某种意义上讲,全球的视频类用户,不论正在看的视频是长是短,都可以成为短剧的潜在用户。将短剧制作模式从国内复制到海外,这种模式具有可行性。短剧可能成就下一个TikTok一样成功的中国模式出海案例,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巨大的诱惑。
日入过亿、赢家通吃、超越Netflix、红利涌现、暴富、暴利……也随之成为海外短剧的关键词。而具体市场如何?该怎么做?现场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九州文化公共事务总监段鹏表示,“短剧具有短小精悍、情绪直接、受众精确和市场敏感的特点,近两年迅速崛起并超越预期火爆。现在,整个产业链正处于优化节点,内容和形式从早期的搞笑风格、爽剧风格向更多元的题材和表现形式迭代。政策上也在指导行业有序发展。创作者要保持创新和差异化,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观看。”
段鹏也指出,“微短剧和长剧受众的喜好有相同之处,国内的受众画像显示,35岁左右女性更喜欢微短剧 。他们获得这些短剧的主要途径是搜索和推荐页,更热衷于有情绪价值释放的题材内容。”
CCS战略咨询、管理合伙人 Anita.W则指出,“短剧出海的盈利模式思路可以打开,从观众付费到品牌定制,到孵化IP,比如反向开发有声IP或文学作品,再到结合AI技术打造AI情感陪伴产品,都是新思路,上下游都有机会。”
Anita.W也提到,“我们可以借鉴国内的成功经验,如网红直播基地和孵化器模式,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后再分发。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市场渗透率。”
青年导演、影视制作人林渤沦对比了中国电影与短剧在国际上的表现,指出中国电影在体量、票房、技术及制作上仍有提升空间,而短剧则展现出强大的出海能力。他以《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为例,强调了短剧出海成功的关键在于“套壳”策略,即深入了解目标市场文化,选用合适的演员,并降低观影门槛。
“《功夫熊猫》能够在国内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套用了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外壳,角色上我们容易接受。所以做海外短剧,使用本地演员十分重要。”
Stripe大中华区销售开发总监 Daniel Chao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游戏和短剧之间的互动。他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创新方式:一是共用金币系统,即用户购买的储值可以在游戏和短剧产业APP中通用,从而扩大消费场景和增加用户黏性;二是利用导流概念,通过互动过程中的点击动作来决定流量的导向,进而探索更多的商业变现模式,包括引入第三方合作以降低结账成本。
林渤沦继续发散思维,提出了游戏与短剧的融合尝试。他设想在制作游戏时,将关键信息点隐藏在短剧中,用户需要观看短剧才能找到通过游戏关卡的线索。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还促进了游戏和短剧之间的相互推广和融合。
飞书深诺集团营销副总裁兼MeetForce短剧事业部负责人苏星介绍道,“国内短剧发展的成熟度与海外市场在用户分布、媒体属性及商业化变现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差距,但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苏星指出,“海外短剧选题未来需更加细分化,以应对当前狼人、甜宠等本地化内容流量的稀释问题,差异化的内容创作需基于对本地用户的深入洞察。”
在制作层面,他提到国内短剧工业化程度高,而海外则相对欠缺,建议引入更多海外从业者,如当地导演,以实现内容的真正本地化。
CCS战略咨询管理合伙人Anita.W指出,去年,Tiktok上的玛丽苏、男频、女频等类型的霸总爽剧,吸引了大量拉美裔、新移民等非本土观众群体。现在针对银发群体的短剧也有很大的潜力,专业催生了新的商业方向,“通过AI虚拟形象等形式,结合IP孵化出的衍生品,AI情感陪伴类内容有望成为未来的市场风口。”
海外短剧有哪些新的运营策略?
Daniel Chao指出,“国内消费习惯倾向于充值、买金币,而出海时虽然也常用储值概念,但海外消费者更习惯于使用信用卡进行订阅制消费,即按月扣款。”
他建议出海时应考虑采用符合当地消费者习惯的收款方式,如订阅制,以增加收入和用户粘性。
在订阅制与流量计费方面,Daniel Chao进一步探讨了订阅制下的流量计费模式,即根据用户实际观看的流量或内容量来按月结算费用。这种方式不仅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也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收费策略。同时,他提到通过API等技术手段可以精确计算用户的流量使用情况,确保收费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此外,他建议企业在出海时应考虑与能够支持本地钱包的金融服务商合作,以降低内购成本并实现降本增效。同时,他也强调了选择适合的APP或web端平台以优化用户体验和支付流程的重要性。
苏星指出,中国短剧市场面临的问题在海外同样存在,但海外市场已有国内经验可供借鉴,“一要避免同质化,深耕精细化内容。针对海外用户群体分散、个性化需求强的特点,开发更具针对性的短剧题材,如小众文化、多元族裔等。二要整合全球的制作资源,降低成本。三要扩大商业化变现渠道,寻找品牌等变现方式。”
Anita.W强调了游戏用户是消费和付费能力非常强的群体,并建议为了快速变现,可以深入挖掘与这部分用户有巨大交集的付费群体。她直言,“比如我们可以先做轻量级的广告,再做互动游戏或者影游,以低成本的方式探索市场。”
Daniel Chao强调了出海时面临的两个重要考量因素,“合规问题和资金安全。即每个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及资金交易的区别,钱赚到口袋才是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