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圈13年,她一复出就爆了
这两天,鱼叔一边追看奥运,一边复习古早八卦。
起因是看到这条出圈的消息:
「巴黎奥运会跳水裁判长:郭晶晶」
一方面,基于「黑脸」事件,不少人觉得她执着输赢而显得心胸狭窄。
另一方面,「千年老二」的外号也在那些年越叫越响,显得她越想赢越是痴心妄想。
好奇怪,社会环境明明以输赢论成败。
但当一个人,尤其是女性,流露出想赢的欲望时却往往会被嘲笑不体面。
意思是,你可以想赢,但不能明说,更不能让人看出来。
大众青睐天才叙事,仿佛只有不费力的赢才是优雅的,才配称之为传奇。
从这个角度上讲,郭晶晶早年的媒体口碑差也能理解了。
可以说,她当年的很多表现几乎踩遍了彼时大众对于女性评判标准的雷点。
比如,十分自信。
经过多年媒体曝光、赛事经验积累、甚至是奖牌堆出的信心,她的心态日趋稳固。
她确定自己的「优秀」,不以外界评价为转移。
可惜,一个自信、冷静、情绪稳定的女人在那时还算「异类」。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郭晶晶在世界杯三输吴敏霞摘得银牌。
媒体大有兴师问罪的架势,从年龄到衣服质疑了个遍,逼郭晶晶解释失败原因。
但郭晶晶笑容以对,没觉得银牌是失误。
大概就是因为这次输了比赛没及时「认错」。
矛盾步步激化,酿成了后来的「耍大牌」事件。
与媒体之间的剑拔弩张,也因为她要强而不愿低头。
她拒绝配合卖惨营造什么传奇故事。
1996年的意外骨折对其职业生涯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那时她身边的声音几乎全是「郭晶晶就这样了」,绝望心情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她也抗拒被过度审视。
因媒体一度无限放大她与田亮、霍启刚之间的情感故事,捕风捉影造出许多不实新闻。
各种「攀附豪门」的拜金攻击和桃色揣测接连不断,让其几乎处于一种应激状态。
郭晶晶一度「叛逆」到经常答记者问不超过十个字。
于是,那些年的「黑脸耍大牌」报道尤其多。
再就是如前文所说,不掩饰欲望。
她不掩饰,也是因为掩饰不了。
那种哪怕寸劲积累也势必要赶超的姿态背后,是对顶点的极致渴望。
这份精神力会自然流露,哪怕你是沉默的。
就像郭晶晶一直觉得自己「脾气挺好的」。
但身边人却总说她,身上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劲儿。
她一次次跳入水中,话语和情绪淹没在水花里,却推着她走到如今。
一路看下来,觉得郭晶晶如今口碑反转并不让人意外。
她的要强、坚韧、不服输、以及不息的向上欲望,无论何时何地都势必滋养成就她的心智,以打造出坚固的生活。
倒是郭晶晶的口碑反转背后,藏着近年对女性品质评判标准的变化。
曾几何时,坚韧要强的女性是时代的非主流。
但如今,却已成趋势。
群体女性的主体欲望爆发而再难被忽略。
「想赢」不再是一种耻辱,想了才有可能,敢赢也是生命力的表现。
「要强」也不再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坚硬,而是摆脱被建构的「弱者」身份,找寻真实自我的姿态。
敢想肯做,不下牌桌,不定哪天东风一夜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