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GEO成力扛马斯克“星链”“大招”?卫星物联网最新数据洞察发布!
8 月 6 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千帆极轨 01 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备受瞩目的中国版“星链”终于拉开了组网建设的帷幕,中国的卫星互联网在商业化和产业化布局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卫星通信是一年多来科技圈的热门话题,全球各国低轨卫星互联已掀起基建狂潮,中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争雄的决心已显,多家巨头竞相推进“手机直连卫星”应用——然而,和手机端应用相比,卫星物联网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价值。
就在最近几日,Juniper Research、ABI Research 等多家知名研究机构纷纷发布了有关卫星物联网的报告,更新了最新市场数据,提出了独到产业洞察,因此,本文将对其中的精华内容进行介绍。
市场:物联网卫星数量增长 150%,市场规模 40 亿美元
随着物联网规模增长,用户对无处不在的连接需求也在增长。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依靠地面固定的蜂窝基站实现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这也导致广阔的森林、海洋、深山、草原等地区都是蜂窝网络无法触达的远方。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只覆盖了陆地表面的 20%、地球总面积的 6%——因此,卫星物联网的出现为此前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场景建立了新的数据传输通路。
过去,由于成本高昂,卫星连接通常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也就是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的特殊情况下才会使用。然而,随着 SpaceX 和其他商业航天发射初创公司用创新技术大大拉低了成本,同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等机构简化了卫星申请流程,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正在进入市场。截止目前,跟踪商业卫星星座、小型卫星火箭发射器和融资情况的公司 NewSpace Index 列出了 70 多家为物联网和 M2M 市场发射卫星的公司。(https://www.newspace.im/)
在此背景下,英国物联网分析机构 Juniper Research 表示,未来五年内,可用于物联网连接的在轨卫星数量将增长 150%。由于物联网网络用户对移动连接的需求增加,卫星数量将从 2024 年的 10,000 颗增加到 2029 年的 24,000 多颗。该公司同时预测,由于发射成本低廉,未来五年发射的卫星中 98% 将是低地球轨道 (LEO)。
另一家研究机构 ABI Research 同样对卫星物联网的未来增长充满信心,其在最新报告里表示:卫星物联网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显著变革,推动力来自创新技术进步和日益增长的全球连接需求。到 2030 年,卫星物联网市场连接数预计将超过 2600 万,市场规模将达到 40 亿美元,凸显出该领域巨大的增长潜力。
应用:智慧渔业、智慧能源前景广阔
在具体细分应用方面,ABI Research 的报告估计,农业将成为卫星物联网的最大市场,到 2029 年,农业领域将诞生超过 140 万个卫星物联网连接。
这并不难理解,现代不少农林牧渔场景都是规模化运作,面临着大面积、远距离等问题,同时农业场景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实时对温湿度、土壤成分等进行严格监测,但人力所能采集到的数据不仅在准确性上有待考究,同时效率低、成本高,所以卫星物联网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新思路。具体而言,农业物联网可用于精准农业、产量分析、牲畜管理和灌溉管理等,智慧渔业是尤其值得关注的方向。
智慧渔业是指将先进的智能技术应用于渔业生产和管理中,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渔业品质等。而在智慧渔业中,智能养殖系统是一项备受关注的技术创新。它基于渔业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能够对养殖环境的温度、水质、光照等因素进行精确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养殖人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智能养殖系统可以帮助养殖人员更加科学地控制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同时,智能养殖系统还能够智能配比饲料,根据鱼类生长需求和养殖环境变化,实现精确投喂,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养效果。渔业养殖水域往往地处偏远、面积广阔,未来将会成为卫星物联网大展拳脚的领域。
农业之外,能源和公用事业领域将成为卫星物联网的另一片沃土。ABI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到 2029 年,智能电网连接将超过50万个。
ABI Research 卫星通信行业分析师 Victor Xu 进一步指出了卫星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垂直领域的关键市场机会,他表示——对于环境监测而言,卫星物联网对于提供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实时数据至关重要,预计到 2029 年基于条件的监测 (CBM) 连接数将超过 100 万。
洞察:结合 LEO 和 GEO 的多轨道卫星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
两份报告都不约而同的指出了类似的洞察——战略伙伴关系在卫星物联网市场的增长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BI Research 认为,各公司结成联盟,利用彼此的优势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ABI Research 副总裁 Jake Saunders 表示:“ Inmarsat、 ORBCOMM、 Globalstar、 Myriota 和 hiSky 等知名卫星物联网提供商 一直在积极与合作伙伴合作,扩大服务范围并增强连接解决方案。这些合作对于满足行业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确保卫星物联网技术在各种应用中的成功部署至关重要。”
Juniper Research 的研究则进一步指出“多轨道卫星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因此敦促卫星网络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填补 LEO (低地球轨道)和 GEO (地球静止轨道)能力之间的覆盖空白。
什么是“多轨道卫星解决方案”?我们知道,地球卫星的轨道主要分为低中高三种,低地球轨道(LEO):又称近地轨道,距地面约200-2000公里的圆轨道;中地球轨道(MEO):距地面约2000-20000公里的圆轨道;地球同步轨道(GEO):又称高地球轨道,距地面约 36000 公里的圆轨道。
三种轨道的卫星连接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虽然中高轨道卫星解决了地球的覆盖问题,相当于移动通信的 2/3G 网络,仅提供基本语音和低容量的数据业务,但中高轨道卫星存在无法满足全球海量用户的互联容量需求以及地面终端要求严格等问题。相比之下,低轨卫星具有距离近、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终端成本低等优势,可实现低成本的全球互联服务。
而“多轨道卫星解决方案”则致力于将 LEO(低地球轨道)卫星的低延迟、高吞吐量与 GEO(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广泛地理覆盖范围结合到单一服务中,这将使卫星物联网提供商能够满足广泛的物联网用例,包括数据密集型和 LPWA(低功耗、广域)连接。
笔者查询资料发现,已经有巨头在推进这样的整合,典型代表是 Eutelsat 和 OneWeb。早在 2022 年,双方就已经达成协议,希望将 GEO 和 LEO 的卫星资产合并,用于多轨道服务。时间来到 2023 年 9 月,两家公司已经完成了合并,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卫星公司,以更好地与马斯克的星链项目(Starlink)展开竞争—这也是第一个整合的低轨/地球同步轨道的玩家。
Eutelsat 表示,新公司的收入预计能够在中长期内以两位数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在 2027 年达到约 20 亿欧元(21.1 亿美元)。而资本支出预计在 2024 年至 2030 年间每年约为 7.25 亿至 8.75 亿欧元。不过,虽然整合多轨道可能是一项很好的举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 Eutelsat 和 OneWeb 和合并抱有信心。自首次宣布合并以来,Eutelsat 股价一度下跌近 50%。这是因为 OneWeb 所需的投资长期来看将消耗大量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大量参与者的加入使得卫星互联网世界的竞争变得越发残酷,投资者的回报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
无独有偶,今年 4 月,卢森堡 SES 公司宣布将以 3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美国竞争对手 Intelsat 公司,凭借 100 多颗合并后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 SES 的中地球轨道(MEO)O3b 卫星群,合并后的公司将在多轨道领域大展拳脚。此外,两家公司还在订购另外 13 颗卫星。
SES 首席执行官阿德尔-萨利赫(Adel Al-Saleh)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卫星通信行业,此次交易扩展了我们的多轨道空间网络、频谱组合、全球地面基础设施、市场推广能力、管理服务解决方案和财务状况。”
从这些巨头的动作来看,“多轨道卫星解决方案”被视作和马斯克旗下 SpaceX 的超大型星链网络对抗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体来看,全球卫星物联网产业格局尚还未定,中国必须继续加快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建设步伐,确保在轨道与频谱战略资源的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资料:
《Satellite Network Operators to Launch 15,000 New Satellites Over Next 5 Years to Support IoT Growth》,juniperresearch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Highlights & Developments in the Satellite IoT Marketplace: 3Q 2024》,abiresearch
《欧洲最大卫星公司诞生了 能否挑战马斯克的星链项目?》,财联社
《ABI Research: Satellite IoT market soars to $4 billion by 2030》,satnews
《卫星巨头SES将以31亿美元的代价合并Intelsat》,cnbeta
文章精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