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的“苦孩子”们|有的孩子生来就是报恩的…
My Diary 2024
巴黎奥运会
举重冠军
罗诗芳
在台下,罗诗芳的笑容温暖而亲切,
给人一种邻家女孩的亲近感。
然而,当灯光聚焦在台上,
她仿佛变了一个人,
展现出了与台下截然不同的霸气与力量。
她如同一位女武神,
气势磅礴,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力量的韵律。
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仿佛能看穿一切困难与挑战。
她的每一次出场,都如同雷霆万钧,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那一天的比赛中,
尽管她面临着女性运动员特有的生理挑战,
罗诗芳却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姿态,
展现出了超凡的实力。
在少举一把的不利情况下,
她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更加惊人的力量,连续刷新了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奥运纪录。
她的每一次举起,都如同在挑战重力的极限,每一次放下,都是对自我极限的超越。
她的成功并非偶然,
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训练的结果。
她的每一次训练,都是对自己极限的挑战,
每一次举起,都是对梦想的追求。
她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在奥运赛场上化作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提前锁定了冠军的宝座。
在赛后的媒体见面会上,
罗诗芳面对镜头,深情地分享了她夺冠后的感想:
“我觉得我能成功,就是因为我觉得我的前面就是希望。”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从一开始练举重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我,
可能我力量不好,身体不好,抵抗力差什么的……
但是我就觉得说,我还没练呢?
刚开始试就否定我吗?
我一定要去尝试,一定要走到最后一步。”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不过是一些场面上的豪言壮语,
毕竟每一位金牌得主都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然而,
当你深入了解罗诗芳的成长历程,
你便会发现她的希望和坚持是如此地沉甸甸,
充满了份量。
"从我有记忆开始,
大概是幼儿园时期,四五岁的样子,
我就发现自己懂的比别人多,"
罗诗芳说,
"我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家里分担。"
罗诗芳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的一个农村家庭,
她在田野间长大。
据罗诗芳的父亲回忆,
女儿童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力气大,
甚至在干农活时总爱和比她大9岁的哥哥一较高下。
在罗诗芳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她的体育老师发现了她的"大力"天赋,
并向她推荐了举重这项运动。
最初,她参与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集训,
之后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继续。
虽然罗诗芳的天赋并非最出众,
但她始终铭记着教练的一席话:
"如果读书的话你可能要等大学毕业工作了才能赚到钱,但是你练举重的话,如果练得好,16岁之前你就能有属于自己的工资。"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罗诗芳,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离开过举重队。
在这个过程中,罗诗芳的父亲曾告诉她,
如果觉得太辛苦就回家,
而罗诗芳的回答却是:"没有你种烟辛苦"
她用自己的方式,
表达了对举重事业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感激。
在体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会去练举重。
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让人感到一丝心酸,
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众多体育项目中,
举重相对来说成本较低,
不需要昂贵的装备或场地,
这使它成为那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更容易承担的选择。
同时,举重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力和毅力的运动。
它要求运动员日复一日地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忍受着肌肉的疼痛和精神的煎熬。
这种艰苦的训练过程,
往往只有那些从小就经历过生活艰辛、
拥有坚强意志的“苦孩子”才能够坚持下来。
然而,
正是这些所谓的“苦孩子”,
通过举重这项运动,
展现出了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超越自我的勇气。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
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励志的故事,
证明了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只要有梦想,有坚持,
每个人都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罗诗芳的启蒙教练唐曙光
评价她从小就有不服输的精神,
训练和比赛中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
这种性格帮助她在举重生涯中不断进步,
最终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其他队员会因为一些原因缺席,但罗诗芳几乎没有过。
一次肩胛疼,她举不了杠铃,就去举架子。
教练就在一旁逗她,咱今天就别练了吧。
可她罗诗芳只有一句:继续。
如今,12年过去。
罗诗芳早已兑现了自己“给家里减轻负担”承诺:
“小时候我觉得举重是我的一条出路,现在站上领奖台,看到家人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我想给家人,换一套大点的房子
还记得在东京奥运会上,以他那标志性的“歪头杀”表情一度风靡网络的吊环项目冠军刘洋吗?
时间飞逝,转眼三年已过,
中国体操队在金牌榜上的空白,
仍是依靠他来填补。
8月4日,刘洋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成功卫冕冠军,
为错失男团金牌的中国体操队带来了一丝慰藉。
然而,在网友的热烈庆祝声中,
我却听到了刘洋父母那带着几分无奈的“抱怨”:
“上一届东京奥运会以后回来待了几天,
3年时间一直没回来。”
实际上,
自20多年前,
刘洋离开辽宁鞍山那个仅有30多平米的老旧住宅,
他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就变得异常珍贵。
刘洋出生在一个父母都曾下岗的家庭,
5岁时就被送入鞍山市体校,开始了他的体操生涯。
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队来到鞍山选拔体操苗子,
刘洋以其刻苦的训练态度被教练一眼相中。
这标志着刘洋将离开家乡,
远赴他乡接受更为严格的专业训练,
那一年,他年仅10岁。
由于家境贫困,
刘洋几乎得不到家庭的经济支持。
为了节省开支,
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才会向父母求助,
而且最多也只要求300元。
后来,随着参加比赛,刘洋开始有了工资和奖金,
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
而是将收入寄回家中,帮助父母。
在同学和教练的眼中,
刘洋的自律精神令人钦佩,
他像一个“老古董”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尽管都是年轻人,谁不希望能够轻松一些,
偶尔放纵一些。
但刘洋清楚地知道,
与其他人相比,他没有犯错的余地。
他必须保持专注和自律,
以确保在体操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
他曾在采访中坦露心声:
“我在市队训练的时候,
妈妈会买些好吃的给我,但她却不吃。
当时我和父母还有奶奶一起住在只有30多平的两居室内,
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
因为家境不好,所以给我的选择并不是很多,一旦我选择了努力方向,就要坚持下去。”
“每当就要坚持不住的时候,
我就想,只要我比别人多坚持一分钟,
就多一分机会,就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成绩,就能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2012年,刘洋入选国家体操队。
两年后,他在世锦赛中夺冠。
自此,他成了中国体操队不可或缺的那一环。
与此同时,刘洋也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2017年,他给家人换了一套大一点的房子。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圆满落幕,
中国队以40枚金牌的骄人成绩,
书写了在境外参赛的新纪录。
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注意到,
现今许多奥运冠军都来自相对优渥的家庭背景。
在许多竞技体育项目中,
要想取得优异成绩,
所需的投入往往是普通家庭难以承担的。
因此,不少观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当今社会,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
想要脱颖而出,是否变得更加困难?
答案是肯定的,
确实更加困难。
但正如那些在雨中没有伞的孩子,
他们更懂得奋力奔跑。
对于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
他们的容错空间极其有限。
能有多少人像江旻憓一样,
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在巅峰时期退出全职运动员生涯,
或是在有了想法之后,
就能毫不犹豫地去实现自己的慈善梦想?
这个世界上,
有太多人从出生开始,
就面临着没有退路的现实。
当然,如果你选择了放弃,
选择了安逸,
那么就不要再谈论什么改变命运的话题。
让我们以此共勉,无论出身如何,都不应放弃追求卓越,努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出不凡的篇章。
让我们一起培养有梦想的孩子!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