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数据帮助测量北溪管道泄漏
2022年9月30日,一颗GHGSat(温室气体监测卫星)高分辨率卫星在波罗的海检测到来自北溪2号泄漏的排放物,其速度为79,000公斤/小时,这相当于一小时内有超过200万磅的煤炭被燃烧。这个速度非常高,特别是考虑到其在最初的破坏后的四天,而这只是管道中四个破裂点中的一个。
图一:北溪管线。尼贝迪塔·莫汉塔,2022年10月6日
耗资71亿美元(7.4欧元)的北溪1号海底管道,从圣彼得堡附近的俄罗斯海岸到德国东北部,在波罗的海下延伸达1200公里(745英里),自2011年以来一直在运营。
该管道每天最多可以从俄罗斯向德国输送170立方米的天然气,由北溪股份公司拥有和运营,俄罗斯国有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拥有北溪股份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也在建设北溪2号管道,但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德国推迟了向其颁发运营许可证。然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知说,他们已经减少了天然气的数量,到8月底,他们已经完全关闭了管道,并指责西方的制裁导致北溪2号管道的必要维修被推迟。
北溪2号发言人乌尔里希·利塞克说:相对来说,有可能出现了泄漏。管道从未使用过,只是准备进行技术操作,因此充满了气体。
GHGSa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杰曼(Stephane Germain)表示:我们的卫星观测到,北溪2号管道四处泄漏中的一处泄漏产生了大量排放物,凸显了技术在危机情况下的关键作用。
9月26日,在波罗的海地下运行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都有2022年的压力下降报告。后来,在丹麦和瑞典沿海记录了三次泄漏(北溪2号管道的一条线路和北溪1号管道的两条线路)。
设在丹麦和瑞典的地震学家认为,在这两起事件中发生了大约100公斤TNT当量的爆炸。
图2:GHGSat于2022年9月30日10:28:12 UTC对波罗的海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泄漏进行了高分辨率卫星测量
图3:GHGSat于2022年9月30日12:56:32 UTC对波罗的海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泄漏进行了高分辨率卫星测量
尽管与石油泄漏不同,天然气泄漏对周围环境相对无害,但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数量,气候专家表示对气候变化提出了警告。根据初步估计,总共有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流失,这相当于800万吨二氧化碳或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000。
GHGSat的测量和战略倡议副总裁Jea-Francois Gauthier说:管道泄漏的原因仍然未知,但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这几乎可以肯定是人为的,这条管道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正常运营造成的损坏。
他引用了北溪公司的一份文件,关于北溪1号的设计:
“在北溪公司50年的最低运营寿命期间,预计没有必要进行管道维修。由于相关材料的高质量和管道的保守设计,损坏和变形的可能性非常小。事实上,管道故障或泄漏的概率低至每100,000年发生一次损坏事件。”
GHGSat在监测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作用
杰曼说:用卫星监测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GHGSat正在不断加强其能力,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最可靠和最新的数据以及对全球排放的洞察力。我们计划进行更多的发射,以便在2023年底前使我们的卫星群达到10颗卫星。
图4:GHGSat太空站搭载SpaceX猎鹰9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三颗卫星,分别是GHGSat-C3(“Luca”)、C4(“Penny”)和C5(“Diako”)。图片提供:SpaceX
2022年5月,GHGSat利用SpaceX猎鹰9号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即GHGSat-C3(Luca)、C4(Penny)和C5(Diako),使其在太空中总共有六颗卫星能够监测温室气体排放。
该公司的专利红外传感器检测大气中甲烷的“特征”,即该气体吸收从地球表面反弹的阳光的方式。由于水在红外光谱中吸收阳光,GHGSat将其卫星用于在更大的视角下进行离岸测量,瞄准太阳光在海面上反射最强烈的区域 - “闪光点”。
虽然这项技术以前已经由其他卫星演示过,但GHGSat现在已经成功地展示了卫星监测世界各地数千个海上生产基地的甲烷排放的潜力,这些基地占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30%。
杰曼说:我们经常检测和量化来自许多不同类型的陆上工业场地的甲烷排放。现在我们的技术可以监测近海场地。
丹麦能源局宣布,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的一系列泄漏已经停止。10月3日,一颗GHGSat卫星对北溪2号进行了清晰的观测,他们没有检测到任何排放物,从而证实了这一消息。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主任:陈玉忠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编辑委员:曹志刚、陈嵩辉、邓中亮、荆继武、景贵飞、郎燕、刘进军、刘天雄、宁振波、秦智、汪春霆、吴季、徐小舒、阎丽娟、赵敏、肇启明、周建华、朱铎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