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医药股暴力反击的一天,板块涨幅排名前列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医药概念,如医疗器械涨超8%,医疗服务涨超7%,生物制品涨超5%等。
截至午间收盘,恒瑞医药、药明康德、长春高新、通策医疗等行业龙头纷纷涨停,迈瑞医疗更是涨超12%。
苦不堪言的医药人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01
医药股大爆发,行业龙头纷纷涨停
医药行情完全主导了今天的市场,板块涨幅爆表,医疗器械板块涨幅一度接近9%,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药商业、中药等行业板块涨幅均排名前列,可以说,今天只要是医药医疗概念的,表现都不太差。
个股方面涨幅也是十分惊人,龙头股涨停一片,两千多亿市值的恒瑞医药和药明康德齐涨停,4000多亿市值的迈瑞医疗涨超12%,牙科龙头通策医疗涨停、生长素龙头长春高新涨停,医疗器械ETF狂飙超9%。
其余小市值医疗股方面,20cm涨停一大片,迪瑞医疗、浩欧博、迈克生物、南微医学、惠泰医疗、心脉医疗等均封20cm涨停板。
医药基金也是大回血,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当日估算涨幅超7%,赵蓓管理的工银前沿医疗股票估算涨幅超6%。
消息面上,近期,多家药企相继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多数公司业绩预喜。截至10月13日,已有19家医药上市公司披露了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6家公司业绩预喜,有4家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上限超100%。
如市值超2000亿元的CXO龙头公司药明康德10月12日晚间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超市场预期。公司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3.95亿元,同比增长71.87%;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78亿元,同比增长107.12%。
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日前公告,初步测算,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9亿元,同比增长约20%,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亿元,同比增长约20%。
兴业证券研报显示,医药板块进入三季报业绩披露期,板块性价比突出。细分来看,预计生命科学上游、眼科视光、部分医疗器械、CXO(医药外包服务)、部分疫苗、药店等板块三季度有望实现较好的业绩增长。
02
医药股的反弹逻辑是什么?
这两日,医药股接连爆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的行情并不明朗,从2021年7月1日指数见顶以来,中证医药指数最大跌超45%,板块持续调整15个月。不仅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都是历史之最,而且调整幅度以及后续反弹节奏,都弱于同期的沪深300以及创业板指。
球友@半亩水杉 表示:医药板块反转的逻辑有以下几点。
1、持仓底,全基持仓医药角度讲,应该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了。大家手里医药的筹码都很少了。
2、估值底,医药板块明年的估值水平,及从 PEG的角度讲,应该也是近10年的新低了,整体和2018年底估值水平差不多,但是很多个股的估值已经创下新低。
3、政策预期底,这一点,是最容易被非医药行业投资者忽视、甚至医药行业自己的小伙伴也忽视或者被跌糊涂的,就是从2018年4+7集采开始,集采已经执行了快4年了,一轮又一轮的洗礼,集采带来的对医药板块的影响,已经遍布和渗透到每一个品类,存量收入利润部分已经充分体现了集采带来的影响了,后面开始将会轻装上阵,不应该再拿集采反复说事,来压制医药板块。
4、中长期看,医药行业是后疫情时代受益板块,无论消费医疗,还是正常的门诊、住院,都会逐步恢复正常,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发病率的长期趋势,也保证了医药行业长期需求向上。很多企业利用过去几年的窗口期,也逐步提升了创新能力,增长点也将在未来几年进入收获期。
球友@静待花开-午后:医药是最低估且最有前景的行业,一如既往看好。最近已经跌出了价值,而且是跌得令人发指,要去用心挖掘,另外提醒一下,不看好医疗服务、CRO这些过去涨了很多的,看好低位低估值有前景的细分行业和公司。
不过也有部分球友依然持偏空的观点,表示“超跌反弹而已,谨慎追涨”。
医药是个投资门槛很高的行业,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不如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球友@吉普赛007:如果让我选医药公募基金,2个准则。2、基金经理需要良好的业绩归因。所谓业绩归因就是买卖持有的依据是否可靠,因为投资很多时候就和猴子扔飞镖一样,有的时候也会命中,但是长期大概率命中就需要更为强大的思考的方式和底层逻辑了。球友@涨基财富:久违的大涨,引来了很多医药基金持仓基民的关注,更是让拿着资金,一直等着抄底的基民蠢蠢欲动。如果你想买指数基金,这个比较简单,选择跟踪主流医药生物指数的指数基金就行了,指数基金和主动型基金不一样,基金经理的作用不是很大,但需要选择规模稍微大点的,特别是场内ETF,一定要选择规模大些,流动性好些的。1、基金规模:经过这一年多的大跌,基金规模对基金的业绩影响比较大,这个事情应该深入人心了。规模不能太大,当然也不能太小!太大了尾大不掉,缺乏灵活性,调仓困难,影响基金博取超额收益,百亿是个大坎,我们就把百亿定为上限。规模太小又面临清盘风险,咱们起步最起码得1亿规模。2、控制回撤能力:除了规模之外,这波下跌也让大家对基金经理的控制回撤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虽说医药基金近1年回撤的都比较大,但是你超过40%就真的不能忍了,考虑到近1年最大回撤集中在30%~40%的区间,我们把最大回撤超过40%的基金剔除。业绩需要考虑基金的成立年限、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任职时间、任职回报、任职年化回报等各方面的数据。总的来说,在规模适中、控制回撤能力不是太差的情况下,我们主要就得考虑基金经理的任职经验和博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熊市布好局,牛市有收获!
欢迎报名雪球官方团队为你重磅打造的免费精品课:通过为期七天的微信群+小雪1对1亲密陪伴式教学,让你学会实用易懂的五招选基法,掌握基金买卖技巧!最新微信学习群火热招募中!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