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可能是对内向者最大的误解

这可能是对内向者最大的误解

公众号新闻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情景:


被同事说成「难以相处」「性格孤僻」,总是独来独往,没有朋友;发言、开会、团队讨论时,总是那个只听不说的角色,一直找不能力不足到存在感;有新任务、新挑战,被上司看中的永远不是自己,只能承担一些支撑和协助的事务;


……


其实,大多数时候,不是我们能力不足,也不是缺乏激情,只是因为害羞,让我们不敢表现自己。


同样,没有人会真的喜欢孤独、没有朋友,往往只是因为自己不敢迈出第一步。


我自己也被这些问题困扰过很长时间。尤其在刚毕业的时候,因为过于害羞、内向,错失了不少机会。


好在这些年来,被外界的环境推着往前走,也算是不断在克服和超越自己。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首先,我们要理解「内向」这件事。


可能跟许多人认知的不太一样:内向并非后天形成,它其实是有生理基础的。


神经科学认为,在我们大脑中,负责奖励和反馈系统的,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多巴胺通道,另一条是乙酰胆碱通道


先讲多巴胺通道。


多巴胺的本质,是一种起兴奋作用、激发情绪感知的神经递质,它在不同回路之中,能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


  • 多巴胺作用于基底核部分,能调节运动技能和表情,跟帕金森症密切相关;

  • 作用于中脑-皮质回路,能影响认知、记忆、学习,调节集中力和注意力,跟精神分裂相关;

  • 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回路,能使我们感到「愉悦」,调控大脑的奖赏系统……


心理学家 Corr 和 Kumari 1997年的研究表明:当多巴胺充斥大脑时,无论内向和外向的人,都会变得健谈、活跃,充满动力,对外在世界充满激情和探索欲。


区别在哪里呢?


2005年一项研究发现:外向者的伏隔核和杏仁核更「迟钝」。产生相同的效果,它们所需要的多巴胺更多。


而相反,内向者这两个部分更敏感。只需要更少量的多巴胺,就足以刺激产生剧烈的愉悦感。


心理学家 Perpetua Neo 认为:这表明,无论内向还是外向的人,其实都喜欢交流、探索、冒险,差别只是在于阈值:对外向者来说「刚刚好」的强度,对内向者来说,很容易就「过高了」


这引起的后果,就是疲惫和精力耗竭。


所以,我们的传统观念总是认为:内向的人不喜欢社交 —— 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社交,只是内向者更容易感到「疲劳」,从而更倾向于轻度、私密、安静的交流而已。


对于内向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这个社会,太「吵」了。


Perpetua Neo 说:正是无处不在的刺激,使得内向者的神经系统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是乙酰胆碱通道。


你一定还记得:当我们面对新异刺激时,会刺激生成乙酰胆碱。随后,乙酰胆碱流经不同脑区,最终跟受体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激活我们不同的大脑功能区域。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主任 Scott Barry Kaufman 认为:内向者大脑中,乙酰胆碱跟受体结合的通路可能很长,因此能流经更多的大脑区域。


举个例子:内向者的大脑中,双侧额叶、左侧海马体和布罗卡区,这些部位的刺激和外向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他们感知、认知外部世界的方式,跟外向者截然不同。


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右前岛叶皮层( Right frontal insular cortex):这个部位跟共情、反思有关,同时也是大脑负责「避错」的部分。


因此,当内向的人接收到新鲜刺激时,他们这个部位会被激活,从而,他们会把新鲜刺激跟记忆里的经历做对比,以求尽量「不出错」。


表现出来是什么呢?就是他们遇事总会「退一步」,先审视、思考一下,再决定要如何行动。


而相比之下,外向者的乙酰胆碱通路更短,没有这么多的内心戏。


所以,我们总是感觉「内向的人很忙」「内向的人很容易焦虑」,确实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转动,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更容易感到疲劳。


(《内向者优势》一书中也有相关内容,可能有些不太一样,请自行批判接收哈)


想一想,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受:


很容易想起以前的挫败;


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别人嘲笑你、对你失望;


甚至,患上「冒名顶替综合征」,对自己的行为患得患失……


不要责怪自己,这其实是大脑结构的缘故。


那么,针对内向者,有些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突破社会的刻板认知和桎梏呢?


认识自己


最首要的第一步,就是认清楚自己: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内向者?


不要觉得这个问题显而易见。实际上,许多研究指出:人并不是只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类型,还有第三种类型,叫做Ambivert


它指的是「既内向又外向的人」,我暂时将它译为「灵活者」。


一项 2013 年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的研究指出:在销售中,灵活者往往是最好的营销人员。因为他们能够敏感地理解对方的情绪和需求,无论面对内向者还是外向者。


那么,灵活者的特点是什么呢?很简单:他们有时候喜欢社交、冒险、探索,有时候又喜欢独处。


外向者通常更喜欢人多的场合,独处时则容易感到焦躁;内向者往往喜欢私密、安静、深入的谈话,人多时会感到疲倦。而灵活者则不然。


他们可以灵活地在两者间倾斜,无论哪种情况,都能够如鱼得水。


当然,前提是在限度内 —— 超过必要的限度,都会感到疲倦。


重点是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灵活者,那就没必要给自己贴上「内向」的标签,这会严重限制你的可能性和社交空间


如果你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合社交」「不适合探索」「不适合主动」,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真的丧失这些能力 ——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你要做的是聆听自己的内心。


不论什么事情,都不妨先走一步试试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再进行调整,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 这就叫做Explore & exploit


没有谁能够代表你告诉你是谁,除了你自己。


以我为主


内向者最大的优势,在于专注,共情,深度和反思。而这些都需要什么?需要整段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注意力。


所以,务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切割,明确:


  • 哪些事情是为别人做的,哪些事情是为自己做的;

  • 哪些时间是可以「给」别人的,哪些时间必须留给自己;

  • 哪些东西是外界需要的,哪些东西是我真正想要的。


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你就很容易在生活中产生疲惫感。


你会感觉:自己一直都在疲于奔命,给别人帮忙,帮别人填补缺漏……恰恰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所以,如何在这个追捧外向的社会里面过好自己的生活?


重点在于,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不是必要的聚会、应酬、出差、交际,拒绝它们也无妨,没必要增加自己的负担。


在每天忙碌工作之余,抽出一段时间,作为自己的「抽屉时间」,哪怕只是静静思考,也能起到非常好的疗愈效果。


不要过度追求高效、快速,步调慢一点,很多东西并没有那么急。


不妨从最简单的步骤开始:每天夜里写一份日记(不要在临睡前),做一下反思和复盘:这一天所有事情,哪些是为别人做的,哪些是为自己做的?


如果后者比例太少,或许就意味着,你需要重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了。


挤出宝贵的注意力,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这才是你所要不断坚持和争取的目标。


寻找定位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事事都以我为主,不去社交、应酬,难道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发展吗?


这就回到一个问题:在这个商业链接的世界上,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你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而不是你有多少朋友。


简而言之,只要你有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你不用主动去展示,别人也会主动来找你。


小到一个公司里,你可以浸淫在某项技能上,为自己打造「专家」的标签,在别人心中树立起品牌。


像我刚工作的时候,就是以文案见长,各个小组都知道「这个新人文案写得很棒」,他们自己的人写不好,都会过来找我帮忙。这时,我是不是善于交际,整天跟他们吃饭、社交,重要吗?不重要。


后来带团队后,客户要求的方案总是能一稿过。久而久之,难伺候的客户,老板就会丢给我处理,让我专心做内容。至于沟通的部分,不擅长怎么办?没事,配一个AE不就得了。


所以,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第一,一定要跟业务挂钩,去学习和了解公司挣钱的业务,这些才是重心;第二,围绕着核心业务,找到某一个你比较擅长、能够钻进去的细分领域。


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大到整个个人品牌,你可以写文章,做自媒体,当自由职业者,参加工作室……这个时代,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完全无需担心。


重点在于,想清楚这几个问题:


  • 你擅长什么?


  • 你喜欢什么?


  • 这些东西如何跟别人的需求结合起来?


  • 这些东西如何创造新的价值?


在这个基础上,去做出自己的作品和成绩,这就是你的个人品牌。


发挥优势


正如前文所说,内向者通常会有两个优势:一个是高度敏感又称为 HSPs(Highly sensitive persons);另一个是共情能力(Empaths)。


前者是对刺激的反应。无论多小的刺激,都可能在内向者心中唤起强烈的反应,以及唤醒他们的记忆和经验。


这样的人,最适合创意类的工作。他们会注意到生活中细微的事物,会容易对事物进行联结和构架,容易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如果再给他们宽松的环境,较为自由的时间,以及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正面反馈,会极大地激发他们这方面的特长。


这是许多外向者所不具备的。


后者,则是对别人的理解和同理心。他们能觉察到别人的感受,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能敏锐地感受到情绪的起伏波动。与此同时,他们也喜欢帮助别人、关怀别人。来自别人真诚的感谢,会是他们良好的动力。


所以,这一类人最适合做什么呢?需要深入交流和关怀的角色。比如社工,咨询师,讲师,教练,等等。


内向者最好的状态,并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给予他们充足的独处时间,同时又不失少而精的深度交流,并提供良好的反馈和存在感。


这会令你如鱼得水,真正找到自己的节奏。


改变心态


最后,一个小小的建议。


如果你是一个跟我一样的内向者,不要拒绝接触新事物,不要拒绝接触陌生人 —— 你可以跟我一样,把这看作一次挑战,以克服挑战、达成成就的心态去进行。


这一定是困难的,甚至是难受的,否则就不叫挑战了。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让你不断克服自己,产生多巴胺、激活奖赏回路的方式。这种方式本身,就非常有趣。


毕竟,如果只是重复自己熟悉的模式,那就一直没有成长。


安利时刻


【2024社没共读会】开始报名,已经有200人加入。限时优惠和福利,会开放给读者群和社长朋友圈。

共读会倡导:一年12本书,向内自在成长。2024一起用读书和自由书写,对抗未知和焦虑。

一年深读12本书,每月一本。2024共读会以【自在成长】为主题,心力情绪自我管理社会洞察个体商业四大子主题,包括《蛤蟆先生去找心理医生》《当下的力量》《活出生命的意义》《打开心智》《始于极限》《我在北京送快递》《金钱心理学》《副业思维》等经典书籍。

如果你对【2024社没共读会】感兴趣,可以加入社没共读会交流群,第一时间了解共读会的最新进展,抢限时优惠和福利名额。

加下方老梁社长的微信,即可进入共读交流群,申请暗号:2024共读。




作者:Lachel
来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喜欢的话给社长点个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不忍了!“贵妇”们状告爱马仕:买包竟然还有“潜规则”!有人消费140万也没买到包,专家:这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尊重最大的研发投入≠最大的回报这可能是今年最值得参加的圣诞派对周末随笔这可能是史上最“欠抽的”纸巾袋了~!刘德华:两年内向监、导、演进发 最想执导「神雕侠侣」做一个廉价感的妈妈,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信息分享 | 这可能是找内推最有效的方法了!惊叹!7岁女孩拥有6块结实腹肌,健美运动员都自愧不如!妈妈表示:这可能和基因有关...今日最佳:一时兴起的外向换来一生的内向。孩子太内向,不爱叫人、不爱表达怎么办?当代人对婚姻最大的误会:在一个人身上实现所有期待内向的员工,其实内心也有一团火焰15个有前景的适合内向者的工作,有些年薪超过$10万阿里赢了国内大模型打假第一案;联发科对内启动降本增效,加班费少60%“别骂了,这可能是孩子在求救!”李玫瑾:想要拉开孩子间的差距,就是让他……没有辩护空间,是刑辩律师对醉驾案件最大的误解……狗子:一次的主动换来一辈子的内向!长期穿不对内衣,胸会变成啥样?家居修理系列: 漏水篇(2)教育Talk|天!孩子内向不说话、说话晚、不合群是自闭症?被确诊了怎么办?有效利他和精致利己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对子女做这件事这可能是你人生第一部关于投资的漫画书对蜜雪冰城最大的误解:“它卖奶茶”【科普】不擅与人交流?融入校园生活小贴士送给内向的你敏感内向又柔软的孩子,读他可以获得点亮人生的力量小冰CEO李笛:移动互联网可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敌人公司招聘员工要求“性格内向、来自农村”,负责人称农村孩子更务实带女儿逃离北京去上海,这可能是我做过最后悔的决定……周一围“我们不改了”:允许不改变,是对自己最大的爱赛琳娜又又又宣布退网,然而18小时后又重新上线!网友:是不是对退网有误解?!关于“保护未成年人”最大的误区All for one and one for all.The Three Musketeers捷克特雷津纳粹集中营(Terezin),历史见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