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做到高管仍被骂“疯女人”,职场女性会经历哪些污名化?

做到高管仍被骂“疯女人”,职场女性会经历哪些污名化?

公众号新闻


点击上方蓝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在一些社交媒体的热搜上看到过「闵熙珍」这个名字?


给不太关心韩国娱乐圈的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闵熙珍是一位韩国女团制作人,因不满一手带出来的女团被公司老板复刻(推出了一个新女团),于是发起内部检举。为了反击公司对此事的回应,她又召开了一场发布会。


而正是这场发布会上她的表现,以及一些媒体对此的解读,进一步把她推上了舆论的焦点。



本来觉得这是一场韩国娱乐圈内部的权力斗争事件,但我们发现,竟然有相当多的打工人在看过发布会后,深深共情了。




这些留言高频提及了「疯婆子」「情绪化」等外界对闵熙珍的塑造方式,大家围绕「职场发疯」「到底是在抢功劳还是在夺权」有很多争议,很多人都联想到了自己在工作场合中压抑的情绪和一些被动时刻。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由来已久的「疯女人叙事」,以及这种叙事会如何影响到每一个人。


职场里的疯女人叙事:情绪不稳定、歇斯底里、疯婆子


说实话,闵熙珍会引发如此多关注可能是因为,我们很少有机会在公共的舆论空间里,看到一个女性如此不顾体面、不害怕后果、且如此正式地(召开媒体发布会)站出来回应他人的指控,把矛盾摊开了放在台面上说。


她的确在会上说了脏话、充满情绪、并且攻击性拉满,但与此同时,她也在据理力争,对来自公司的指控做出了正面回应。



在有些媒体的报道里,这样做是工于心计的。有些网友也认为,打份工而已,何必呢。



这种经典的疯女人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固有的性别认知,对于女性来说,它尤其具有杀伤力。


这是因为同样的情况下,男性高管偶尔的愤怒流露,可能会被视为是具备杀伐果断领导特质的表征,不仅不会影响其声誉,反而会增加大家对其权威感的认可。


女性高管一旦流露出情绪化的态度,愤怒或流泪,他人往往会加深一种对女性的负面刻板印象——女人果然是缺乏理性、情绪化的,并得到「疯女人」的评价。



当疯女人的叙事盛行,职场女性们纷纷选择了“有意的隐形”策略,比如刻意避免与同事发生冲突、用友善软化自己的自信、在不引起别人注意的情况下完成任务,这种策略的后果是,她们最终往往觉得自己很受欢迎,但不会得到重视,也失去了晋升的机会[3]


她们中的许多人雄心勃勃,有动力,成就斐然,但却不愿意或矛盾地承担领导角色。从表面上看,人们会认为这是缺乏信心。


当女性表现出矛盾心理、缺乏抱负或缺乏自信时,往往来自她们生活中的负面经历和信息。女性对自信或抱负的表达往往会遭到负面评价和偏见的信息,认为她们太过“自我推销”,甚至自私。


一项职业性别统计数据也显示,45.7%的女性担心在工作中被视为“专横跋扈”,而38.1%的女性担心自己可能被视为“恶毒”[8]


总的来说,疯女人叙事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越多的女性遵循这套叙事,就越难通过管理层的竞争,因为她们看起来缺乏领导应有的果敢和权威;而好不容易获得了晋升机会的女性高管,也容易因为「情绪化」遭受疯女人的评价,丢失职位。


专门研究「愤怒」的学者Fischer(2010)认为,传统的社会性别叙事里,两性往往背负了不同的性别期待。其中,愤怒和攻击性的表达是男性阳刚的象征,例如尚格·云顿在《终极标靶》中饰演的角色,而女性的愤怒和攻击性会被视为“不像个女的”“缺乏女性气质”。



于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会秉持一种“愤怒的男性”和“温柔的女性”的印象,它也广泛地存在于职业、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影响了许多代人所持有的性别印象。


这套职场中的性别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性在职业发展时对自己进行限制和选择阉割。很多女性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这一点(女性不敢主动争抢)


尤其当女性在竞争时,她们往往更倾向于退缩,而不是表达「我想要」的态度。


女性的职业选择受困于:善于沟通、稳定和文职工作


至此,「疯女人叙事」勾勒出的完美职场女性形象已经跃然眼前:认真负责、通情达理、体谅他人、不炫耀自己、不与他人争夺利益,总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团队。


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不对/不好的吗?我是男的,我也是这样的人啊。


然而,社会总体对两性的职场印象的确是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工作或学习等组织里人们更频繁地使用任务导向的形容词来描述男性,比如分析能力强和有能力,而对于女性则更频繁地使用关系导向的形容词,比如富有同情心和热情[7]


这似乎也影响了女性的职场选择。她们更频繁地自愿承担并被分配到对晋升没有帮助的任务,比如在委员会任职或策划聚会[1]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显示,在许多部门和职业中,女性仍然在工作场所扮演着传统的女性角色。例如,护理或儿童保育相关的职业中女性所占比例特别高,达到90%以上。教学和教育领域的职位中也有大量女性,特别是在小学和幼儿教学领域。同样,与烹饪和清洁相关的初级职业中女性的比例也很高,文职和图书管理员的职位也是如此[5]



过去,每当讨论到这些现象,主流声音总是认为这是男女性天然的大脑差异,但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女性和男性的大脑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


也就是说,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伴随着社会固化的刻板印象,被困在了有限的工种里。而这些工种本身的经济收益并不高,其工作量难以被看到,但所付出的情绪劳动往往是巨大的。比如护理、教师和家政服务等[5]


而长期以来,更易得到晋升、工作量更容易被衡量和看到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其劳动力则一直以男性为主,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部门的妇女人数不到四分之一[5]


另外,就收入而言,一项来自英国工会的数据显示,欧洲的男女工资差距为14.3%,这意味着女性员工平均每年有52天的时间是无偿工作的。在其他收入差距更大的地区,这一时间往往也更长[5]


总的来说,从「情绪化」这个固化的性别印象出发,女性更有可能困在低收入、难晋升的职业里。当然,诸如闵熙珍、Open AI 创始人米拉·穆拉蒂等多位各领域女性管理者的出现,已经表明职场女性管理者相比过去多了不少,但于她们而言,尽管成为了管理者,仍然会受到固化性别叙事的限制。


职场需要人性和情绪,这并不限于女性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男性朋友会说,我感觉在我的职业生涯里,好像也没有因为比女性有更多选择空间,就职场发展更顺利啊?


原因就在于这套疯女人叙事其实服务的是一套金字塔式的职场权力结构。在这个结构里,人情味、忍让、顺从都会成为劣势,都有随时滑落或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风险。


也就是说,由「疯女人叙事」和女性职场的经历引发的讨论,其实并不限于女性,它是一个关于所有人工作处境的议题——我们该如何在一个金字塔式的职场环境中生存下去?



很多文化中,女性往往被期望承担更多的家庭照顾责任,而男性则被鼓励追求职业成功。这种刻板印象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也对男性造成了限制,使他们也难以在家庭生活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戈尔丁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她认为,无情的资本主义鼓励“贪婪的工作”文化——那些愿意牺牲个人时间加班、周末或晚上工作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


这也给职场带来一种无情的竞争氛围,每个人都急着要迅速响应、高效完成任务,情绪和人性在此时更加被视为软弱和不够职业化的象征。


如果持续呆在这样的状态里,人们的精神世界难以存续,所有的生活都将被工作占满,情绪不允许表达,长期的压抑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反扑。



这已经违背了最初工作出现的意义:除了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经济意义之外,工作还具备提供身份认同,让人们感到自己是社会一份子的社会心理意义,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自我实现意义。


在如此的状态下,最终获胜的只可能是类AI的人,ta 们工作精准、效率极高,但完全将自我贡献给工作,失去对个人生活的主导权。


也就是说,当功绩彻底变成职场和公司的唯一追求,那么首先淘汰完所谓「情绪化」女性后,紧跟着就是那些还不够无情绪的男性,再然后就是还不够把生活贡献给工作的男性。


只要没有人反抗和提出异议,如此的淘汰就会一轮跟着一轮。



今日互动


你对「疯女人叙事」怎么看?

你觉得职场应该拒绝情绪吗?

来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References:

[1] Babcock, L., Recalde, M. P., Vesterlund, L., & Weingart, L. (2017). Gender differences in accepting and receiving requests for tasks with low promotabi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7(3), 714-747.

[2] Eliot, L., Ahmed, A., Khan, H., & Patel, J. (2021). Dump the “dimorphism”: Comprehensive synthesis of human brain studies reveals few male-female differences beyond size.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125, 667-697.

[3]Fielding-Singh, P., Magliozzi, D., Ballakrishnen, S. (2018).Why Women Stay Out of the Spotlight at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ome.

[4]Fischer, A. H., & Evers, C. (2010). Anger in the context of gender.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anger: Constituent and concomitant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cesses, 349-360.

[5]Limani, D., Sodergren, MC. (2023). Where women work: Fe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 and sectors.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6]Peterson Gloor, J. L., Okimoto, T. G., & King, E. B. (2022). “Maybe baby?” The employment risk of potential parenthood.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52(8), 623-642.

[7]Smith, D. G., Rosenstein, J. E., Nikolov, M. C., & Chaney, D. A. (2019). The power of language: Gender, status, and agency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Sex Roles, 80(3), 159-171.

[8]Women in the Workforce Statistics: Senior Roles, Maternity Leaves, Pay Gap in 2024. TeamStage.



本文关键词:疯女人叙事、职场心理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Alysha

每个人都拥有讲述的权力。




监制 / Emma

 编辑 / KY主创们



我们同时提供以下服务

欢迎搜索FB公众号关注,下载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点点 在看拒绝去人性化的职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成功的职场女性,有4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深度 I 被骂“恐怖分子、妓女”,威胁强奸谋杀,巴以冲突致学生恐惧激增《歌手》被骂“土气”,音乐该分雅俗吗?光伏圈“最美二代”接班,掌舵千亿商业帝国,仍逃不过被骂“花瓶”?纽约推动“通奸”合法化?这些州仍被视为重罪!不要污名化通货紧缩華人的選擇顶会投稿之后会经历什么?以ACL ARR 2024 Feb.为例「去非洲打工搞钱」,会经历什么?无缘无故!华男逛超市遭7到10人围殴 被打到晕厥还被骂“混账*国人”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未来十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将经历哪些变化?职场女性为什么如此关注社交媒体“人设”?深度 I 被骂“恐怖分子”,威胁强奸谋杀,巴以冲突致学生恐惧激增“打工人”抖音卖货超千万,职人网红是新流量密码?遇到“神仙”华人同事,职场仿佛开了挂!当一个女性想要「冻卵」,她会经历什么?不愿意与“穷鬼和混混”做邻居,加国美女网红被骂“特权婊”!顶着锅盖说一句……郑合惠子:一个普通女孩在娱乐圈会经历什么?光明和黑暗商场里“阴阳”路人夫妻的青岛女记者,不就是广州被骂“肥头大耳”的女前台吗?当一个女孩想要成为科学家,会经历什么?|播客亚洲最强天后离婚丧女被骂“克夫克女”?爱搞事业数次重回巅峰,62岁还拿下法学学位!Train: not just live in the moment but also think of consequence人死之后,会经历什么?工作多年后才发现,职场就是个草台班子!福利 | 就在明晚,职场新人福利直播来袭!每一次都是新的尝试!疯女人!上一秒拍片要3岁儿跟父道别 下一秒射杀儿子后自杀!别让结婚变成一场女性的冒险丨李玫瑾谈家暴【环境】巴黎大区大部分人正在持续遭受这些污染大浓妆、露臀装、豹纹黑色,这届女运动员被骂“不守运道”?26、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嫁接 下》第八章 此恨绵绵(3)小伙3年为女友花33万,只见5次面,转账慢被骂“废物”“死人”!这些钱能否要回?早到的春天时隔5年,这疯女人还是那么美!这身【刺绣镂空衬衫+卡其色休闲裤】,简直是为优雅的职场女性量身定做!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