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姚顺先生的“私”的理解
茶坛的姚顺先生说“私”,引起“公”愤,茶坛开起了批判会。但愿不要把姚先生吓走。
其实,我觉得姚先生的说法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公”,我们说得还少吗?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等等。“私”,我们批得还少吗?私心杂念,自私自利,损公肥私,连批修都连上了斗“私”。推崇“公”可以堂而皇之,通行天下(因为天下就是公啊),因此,为“公”说话,声音一定是最响亮的。为私说话,那只能被群起而攻之,群就是公嘛。
我觉得,“公”当然要说,于是我们有大禹,有范仲淹,有孙中山,有雷锋。有国家,有秩序。
但是“私”跟“公”是完全对立,完全不相容的吗?姚先生说的“私”,是为了跟“公”作对吗?显然不是。
姚先生的私,更近似“独立”。或许正是因为“公”说得太多了,有必要强调一下“私”,强调一下“独立”。并且,有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公”的追求,“公”的干扰,“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充分的发展,或许能对“公”有更大的贡献。
你能说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是为“公”吗?就是因为他超越那些“公认”的“公理”,充分发挥是“私“己的想象力,才有了相对论。还有比发现相对论对“公”,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的吗?
李叔同出家是为了“公“?我想不是。正因为他不顾”公“众的看法,劝阻,中国多了一位佛学大师,20世纪多了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他为“私”出家了,中国的“公”变得更多彩。
同样,张爱玲是很”私“。但是,正因为她与“众”不同的思维,她的文学作品,成为华人20世纪的一座高峰。比她成就高的有几位?你可以不喜欢她和她的作品,我也没看过几本她的书,但是,她的成就不可否认。对“公”的贡献没多少人及得上。
这样的例子很多。更多的人,到处从众,时刻受着“公”的影响,无法全身心的投入他/她应该专注的事情,最后也只能成为一个和众人没有两样的人。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本人就是。整天想着别人会怎么想,大家会怎么看,你还能怎样?
写得很粗糙,本来也不想在茶坛露头,看到“批判”会大了些,忍不住码了这些字。各位都是高人,跟你们争论,本人肯定不是对手,写完就走,请原谅。